今日,衛星導航板塊走強,亞光科技、全信股份、上海滬工、飛利信、天銀機電、中海達等多股上漲。
據央視報導,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另據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上周日成功發射了第14批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衛星。此次發射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833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2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為835顆。該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此前表示,「等到最新一批衛星到達指定位置之後,基於『星鏈』的衛星網際網路公開測試就可以開始了。」
事實上,隨著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備受關注。
東吳證券表示,2014年至今,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進入與地面通信網絡融合階段:以OneWeb、SpaceX等為代表,定位是與地面通信系統進行更多的互補合作、融合發展。衛星網際網路通過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化組網覆蓋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大衛星系統,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具有廣覆蓋、低時延、寬帶化、低成本等特點,保證了衛星網際網路與地面通信系統的全面融合。
華創證券表示,衛星網際網路應用場景豐富,商業前景十分可觀。衛星網際網路的關鍵屬性在於能夠提供「陸海空」全域的無縫覆蓋,在航空通信、航海通信、海島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商業場景具有明顯的覆蓋與成本優勢。短期從網絡接入的角度看,衛星網際網路的目標群體包括41億人次的航空員工和旅客、3000萬人次的航海員工和旅客、約佔偏遠地區30億人口5%-10%(1.5億-3億人)的富裕階層、3億人次左右戶外旅行探險者等。空間及利潤已然十分可觀。長期來看,衛星網際網路滿足的是全球性用戶的網絡服務需求,以及「物」、「人」、「星」之間的全面互聯,其規模體量極具潛力。
長城證券表示,航天事業的發展將繼續帶動配套產業發展成熟,建議關注商業航天產業和衛星基礎建設,如北鬥系統、衛星網際網路等產業鏈。建議關注航空航天上遊關鍵材料提供商菲利華、無線通信終端供應商海能達、亞洲衛星通信第二大運營商中國衛通。多技術融合將催生下遊更多應用場景崛起,建議關注北鬥衛星產業龍頭海格通信、毫米波通信技術領先企業和而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