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電影」宣布於2018年底完成600萬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微影資本、180中國。
這對於一個創立兩年多的電影類新媒體來說,不算早,也不算晚。
據新榜公眾號回採,「烏鴉電影」自2016年7月至今共發文896篇,其中包含511篇10w+。
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們在2017年8月推送的那篇《她們在等待道歉,日本政府在等待她們死去…》。文章意在為當時排片量僅1%的國產電影《二十二》發聲,發布兩天閱讀數就達740萬,帶來18萬漲粉,一時成刷屏爆款。
目前的數據截圖
這之後的一年多時間,「烏鴉電影」都在做哪些新的嘗試,又是什麼促成了這次的融資?我們採訪了創始人陳波。
每天5小時,2000字,
緩慢前進,快速增長
「我覺得是因為想清楚了錢花在哪兒。」前天接受採訪,陳波聽到我問「為什麼這時候融資」時這麼回答。
辦公室的電影海報牆
在做公眾號之前,陳波是廣告人出身,推銷過漢堡包、化妝品和江景房。2016年7月14日,陳波在廣州淘金路的一間出租屋裡,猶猶豫豫地註冊了「烏鴉電影」,從業餘到全職,走上了以寫作為生的道路。
在「烏鴉電影」創立後一年的時間裡,陳波每天在這個公眾號上寫作5小時,2000字,每周出稿4-5篇,風雨不改,節假不休,重複過著看片寫稿、寫稿看片的生活,收穫了30萬粉絲。就像他自己說的,「按部就班,順順利利,天道酬勤」。
他曾感慨,如果自己真是一隻烏鴉的話,「這一年來,銜樹枝、叼蟲子、玩泥巴,累得半死,好不容易有了一個窩」。
陳波曾多次提到這位小夥伴,「沒有八蛋的陪伴,我可能熬不過創辦初期最艱難的第一年」
2017年8月接受新榜採訪時,「烏鴉電影」的團隊還只有6個人,內容以陳波為主,數據上看雖然陸續有爆文推出,但營收上還沒能實現收支平衡。
快速生長發生在2018年,年初「烏鴉電影」還只有80多萬粉絲,一年過去已經漲到了300多萬。
「成長速度比想像的快,尤其四月份到十月份左右,每個月都有一兩百萬、兩三百萬的推送,漲粉也比較持續和穩定,」不過陳波認為,這也是問題所在,這個速度促使他們要加快運營速度。
團隊照片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由於長期寫作帶來的瓶頸和對讀者審美疲勞的擔憂,他們迫切需要進行團隊擴張,以及對於探索變現模式的需求。
「電影娛樂類的公眾號其實都有一個問題,變現模式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清晰,大家都是廣告為主,但廣告不算是清晰的變現方式,內容和廣告的比例控制決定了天花板會很明顯,我們現在也需要進入到試錯的階段。」
內容瓶頸、擴張需求、變現模式……這些是很多新媒體團隊長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而這些都指向了成本。
新榜:市面上電影號非常多,你覺得你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陳波:一是視角不太一樣,我們是觀眾視角而不是影評人視角,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一件事,我們和讀者的關係是比較平等的。
比如我們不那麼關心這個電影在影史上的地位,是什麼風格流派,機位怎麼走,表演有哪些層次,我們更在意這部電影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繫。比如《綠皮書》講的是美國種族問題,我們的側重點是兩個不同群體的人如何化解彼此的矛盾。
在這個基礎上會做一些延伸閱讀,所以我們同事有時候寫一篇推送要讀一大堆相關的書。
陳波習慣在看片的時候手寫筆記
第二點是我們在寫法上,不想寫成評論文或講道理,我們的要求是寫成懸疑的短片小說,所以我們的寫作方式特別是開頭,會有一些小說的方法,希望有一些文學性在裡面。不是說我們比其他電影號好,而是我們的讀者群和一些專業電影號有所不同,他們更多是普通觀眾,沒有那麼大的看片量。
新榜:你說每年會定一兩個小目標,去年和今年的目標是什麼?
陳波:去年是漲粉到100萬(超額完成了),今年的目標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但要找到一條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同時不影響讀者利益的變現方式。
電影號的終極夢想和變現困局
就像大多數電影號所想的那樣,陳波也希望能以內容為切口,最終進入到影視產業中去。
這條路「毒舌電影」走得更早,2016年就嘗試眾籌觀影,6天獲得35萬票房。隨著新媒體成為影視宣發的重要陣地,與片方合作線下點映等模式也已經是很多電影號的標配。
從幕後走向臺前,真正參與、影響甚至攪動整個電影市場,完成商業閉環,這幾乎是所有電影號的終極夢想,但也是他們一直在面臨的變現困局。
「烏鴉電影」的線下點映活動
內容自然是基石,除此之外,「烏鴉電影」去年開始嘗試開展了線下點映活動,建立讀者群,參與影視產業的宣發製片創作等環節,以及試水電商、小紅書、周邊日曆,孵化新號。
一些周邊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人數也逐漸擴張,從前年的五六人增加到現在的十六七人。
從去年開始,「烏鴉電影」的日常閱讀量基本穩定在二三十萬,不像之前那麼大起大落,頭條刊例價也超過15萬。
不過同行的人雖然多了,陳波還是過著即便春節期間也看片寫稿循環反覆的生活。(這跟帳號特殊性也有關,陳波說春節期間電影號的流量比平時高出兩三倍)
新榜:現在每天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陳波:現在每天早上的時間都是留給當天推送的,早上只幹一件事,把當天的推送再改一遍,除了文字上的潤色還要做一些風險把控,不合適的內容我寧願停更也要把稿子撤下來。下午的時間一定要留給商務團隊,主要在變現上。
新榜:你們現在怎麼定選題?
陳波:選題會大概一周一次,一個人提交三到五個選題,每個選題找三到五個側重點,說出打動自己的三四個點。廢稿量也挺大的,可能一半都廢掉了,因為趣味性不夠或者沒有觸動人的地方。一般稿子寫到一半我就會看,還有提綱。
日常選題
新榜:目前的變現方式主要是?營收狀況怎麼樣?
陳波:主要還是廣告,之前做過一段時間電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營收狀況大概一年能做到幾百萬吧,我們團隊小,也沒什麼壓力,今年應該會更好。
新榜:你們的矩陣號做得怎麼樣?
陳波:矩陣談不上吧,但我們覺得圖文內容再升級是大勢所趨。進一步降低閱讀門檻,把和讀者的連接做得更緊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和短視頻競爭的機會。
新榜:為什麼這麼認為?
陳波:短視頻尤其抖音這種15秒超短視頻,進入門檻真的很低,你付出的成本不到15秒鐘,不喜歡這個內容劃一下就過了。圖文類內容不是這樣,進入門檻很高,但優勢是讀完後有信息量方面的收穫。
所以我覺得圖文內容需要再升級,保有自己的特色,有信息量和更清晰的價值觀輸出,同時把閱讀門檻、閱讀體驗做得更細更舒適,讓人覺得沒有那麼累,這件事我覺得會持續發生下去,而生活漫畫類的方向,目前來看是比較受歡迎的。我們不是一定會做這種,但這種方式我是看好的。
電影內容競爭激烈,
每天都是同題作文
在新榜網站搜索「電影」,至少有8500個相關帳號,其中原創號3820個,位於500強之列的35個。電影號市場,可謂競爭激烈。
日常開會
這種激烈不僅體現在數量上,用陳波的話說,這個賽道的對手普遍太強,由於帳號的特殊性,每周撞一兩個選題幾乎是百分之百。
「撞題給讀者的感覺是,如果關注了三個電影號,一周就看了三次同一個話題,而且很多信息是相似的,那他可能就要取關兩個。」陳波說。
換言之,電影類內容受縛於熱門題材的限制,內容同質化嚴重,每天都是同題作文大賽。
這也是陳波曾經苦惱的問題,他回憶道,自己做這個號第一年就有點後悔了,「覺得不應該進入這個賽道,但後悔的時候已經有十幾二十萬粉絲了。」
不過,「烏鴉電影」還是勤勤懇懇地C位出道了。比較可貴的其實是,在很多人都在談流量下滑,觀望紅利和風口的2018年,陳波用內容上的緩慢前行實現了自己的快速增長,寫了一個只要堅持就有回報的好故事。內容這件事的本質,其實從來都沒有變過。
陳波和八蛋
微影資本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選擇「烏鴉電影」是因為:「團隊有著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屬於行業中的頭部公司。同時善用資金槓桿,過去一年的時間也觸達了更多精準的人群,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價值。我們認可垂直細分的人群的價值,在廣告之外,未來在移動院線上的結合也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去年8月,「烏鴉電影」搬到了廣州的新辦公室。陳波從最初在廣州淘金路的一間出租屋裡和一隻名叫八蛋的小貓相互依偎著看電影、寫字,去往了更大的天地。
這些對他來說,會是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