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家門前花盆上成堆的千足蟲
浙江在線06月10日訊 每當夜幕降臨,房前屋後就是黑壓壓的一片,仔細一看,原來是許多像蜈蚣的蟲子,讓人看了心裡直發麻。近來,家住常山縣淺水灣美墅小區的居民一直受到這樣的困擾。為了對付爬進居民樓內的「蟲大軍」,居民們使出腳踩、開水燙等招,但都沒多大效果。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淺水灣美墅小區。在居民王先生家門口的花盆邊,隨處可見地上蠕動著的許多蟲子:與蜈蚣有些相似,身長三四釐米,呈扁圓形,背部呈黑色,兩側有黃斑,蟲體上的腳非常多,用木棒輕輕一碰,它就蜷縮成一團。王先生告訴記者,4月份他就發現這些蟲子了,大多在晚上8、9點爬出來。這幾天連著下雨,蟲子就更多了,從綠化帶爬進車庫、外牆,連3樓也能爬上來。「要是窗戶忘記關就麻煩了,蟲子肯定會爬進室內。天氣一悶就出現,太陽出來後就少掉了。」王先生說。
另一位住戶朱女士也表示很無奈。自從蟲子泛濫後,她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掃把到門口將蟲子掃到一起,然後倒進塑膠袋,將袋子封緊後扔進垃圾桶。朱女士說,她年邁的婆婆因為腿腳不便一直住在一樓,但是最近蟲子經常跑到房間裡,無奈之下,婆婆只能住到二樓。「一空下來就到門口踩死蟲子,都當做運動了。」朱女士說。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小區物業衢州可安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一禮拜他們陸續接到居民的反映,現場查看後,發現是千足蟲,只要天氣一冷一熱溫差大,它們就會從綠化帶裡爬出來。小區裡的綠化面積大,所以蟲子比較多。他們灑過石灰,但沒有效果。目前已選了幾種殺蟲劑,但考慮到人身安全及小區裡有些業主飼養寵物,他們將和業主溝通,經業主同意後才能決定使用何種藥物來防治。
之後,記者來到了常山縣市政園林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蟲子學名叫馬陸,也叫千足蟲,多棲息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晝伏夜出,喜歡群居活動,繁殖極快。多以植物柔嫩根、綠葉及腐爛的動、植物為食。
工作人員解釋說,在小區裡出現大量千足蟲,與近期降水頻繁、天氣悶熱有很大關係,可以採用農藥防治,殺滅蟲源。
連結
馬陸(千足蟲),專吃落葉和腐爛植物。馬陸平時喜歡成群活動,一般生活在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馬陸不咬人,但觸摸擺弄它時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嚴重的可致明顯的紅斑、皰疹等,可用肥皂和水清洗。
(記者邱耀國 見習記者祝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