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Stefan Mandel
來源: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買彩票中頭獎的機率至少在百萬分之一,這個概率比被閃電擊中還要小的多,但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間,羅馬尼亞人StefanMandel卻曾經14次中得彩票頭獎。在他背後,人們發現了一個彩票史上最奇怪、最不可能的故事——一個包含了上千投資者、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充滿了驚險與意外的故事。
十幾個監管機構曾經對他進行過調查,卻未發現違法之處。澳大利亞、美國的彩票管理規定不得不因此做出調整,以避免更多人的模仿。在Stefan Mandel看來,他之所以能贏得14次頭獎,只是利用了一個簡單的高中數學公式。
第一次嘗試
20世紀60年代,年輕的Stefan Mandel是羅馬尼亞礦業集團的會計,每個月的工資只有88美元,這不足以支撐他與妻子、兩個孩子的生活。為了快速賺到一筆錢,他想到了買彩票。
也許這是一個很多人在腦中幻想過千百次的想法,但很少有人真的認為這個大餡餅能砸到自己頭上。畢竟,能中得彩票頭獎的機率比被閃電擊中的概率還要小。
不過,Mandel天生就喜歡數字,所有的空餘時間,他都用來分析由13世紀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撰寫的論文。經過幾年的研究,他寫了一個「數字挑選算法」。當他接受羅馬尼亞一家雜誌的採訪時,他說道:「我是一個周末數學家,是一個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會計。但是正確應用數學確實可以帶來財富。」
Mandel自己聲稱,利用這個算法可以準確預測六個中獎號碼中的5個,將彩票中的數字組合數量從數百萬減少到幾千個。他召集了他身邊的朋友,冒著巨大的風險,依據他所設計的公式,選擇了最有可能的組合,購買了大量彩票。
神奇的是,他中了頭獎,他獲得了78783羅馬尼拉列伊(羅馬尼亞官方貨幣),相當於19300美金,相當於他當時18年的工資總和。除去成本,他個人賺得了4000美金。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他沒有披露自己的算法,「可口可樂也不會公開他的配方。」Stefan Mandel說。
當然,考慮到彩票的中獎號碼理論上應該是完全隨機的,Mandel所謂的「數字挑選算法」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還是很值得懷疑的。Mandel只中過這一次大獎,之後他就拋棄了此種算法,可能他自己也發覺那一次的中獎也許只是因為幸運。
將買彩票變成一門生意
後來,Mandel在澳大利亞定居了,他開始用新的方式來買彩票。在一種典型的彩票玩法中,人們可以在一定的數字範圍內隨機選擇數字(比如,1~40),如果公布的數字與你選擇的完全一致,就會贏得頭獎,若頭獎無人中,獎金將進入下期並可一直滾存,在獎池中積累,直到有人中獎為止。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就可以算出,比如,一種從1~40中選擇6個數字的彩票,總共會有3838380種可能的數字組合。
如果獎池中累計的獎金達到1000萬美金,那麼,從理論上來看,Mandel可以以每個組合1美元的價格,買下所有組合的彩票,這樣就能保證百分之百中頭獎。交了稅之後,依然會獲得可觀的利潤。「這是一個只要學過高中數學的人都可以計算出來的組合。」Mandel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