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馬大會來了!這些國內外知名學者將參會

2020-12-07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由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將於2018年5月5日召開。今天距離第二屆世馬大會還有30天!

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會議將立足展現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和中國文化的風貌和自信,積極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經驗和人類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凝聚共識,致力創新,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引領世界文明發展。此次大會恰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這將是全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科學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是匯聚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名學者的國際級盛會,大會針對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交流、傳播與發展,以及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展開研討。2015年10月,北京大學成功主辦了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國內影響。

新聞網特對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主要與會學者進行介紹,以饗讀者。

國外學者

1. 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埃及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家,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擔任開羅經濟發展組織研究部首腦,是當代研究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理論負有盛名的學者,「依附論」的主要提出者。阿明的主要著作有《世界規模的積累:不平等理論批判》、《不平等的發展:論外圍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資本主義的危機》、《歐洲中心論批判》、《全球化時代的資本主義》、《世界一體化的挑戰》等。

2.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大衛·哈維於1961獲劍橋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人類學和地理學的傑出教授,在當代西方地理學家中以思想見長,影響極大,在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均有傑出聲譽。哈維著力於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經濟與城市地理、城市社會弊病的關聯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持有一種執著的忠誠。其主要著作有《社會公正與城市》、《資本的限度》、《資本的城市化》、《意識與城市經驗》、《資本的空間》等。

3. 大衛·科茲(David Kotz)

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教授、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副主席。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蘇聯問題以及中國經濟等。代表性著作有《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當代資本主義及其危機:21世紀的積累社會結構理論》、《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沉浮》等。

4. 特瑞爾·卡弗(Terrell Carver)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編委,是繼麥克萊倫之後英國第二代「馬克思學」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文本與方法》、《馬克思的社會理論》、《馬克思與恩格斯:學術思想關係》、《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他的生活及思想》、《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等。

5. 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

英國肯特大學哲學榮休教授,現為北京大學哲學訪問教授。《激進哲學》和《馬克思與哲學社會》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思與哲學評論》的創始人兼主編。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哲學、倫理學、知識理論、形上學和邏輯學等。代表性著作有《馬克思與異化》、《馬克思主義與人性》、《黑格爾、馬克思與辯證法》等。

6. 亞歷山大·布茲加林(Aleksandr Vladimirovich Buzgalin)

俄羅斯著名經濟學家、理論家、左翼社會思想評論家,莫斯科大學教授,前蘇共二十八大中央委員,「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學者」國際協會主席,《抉擇》雜誌主編,領導了一系列左翼政治運動,是當代俄羅斯著名的左翼運動組織者和召集人,俄羅斯新馬克思主義流派(又稱「後蘇聯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的奠基者和核心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會經濟研究和經濟哲學、全球化轉型進程、俄羅斯經濟發展模式、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等。代表作有《過渡時期經濟學》、《21 世紀社會主義》、《社會經濟轉型理論》、《史達林與蘇聯解體》、《全球化資本》、《俄羅斯經濟創新發展的經濟與體制條件》、《俄羅斯後蘇聯馬克思主義:回應 21 世紀的召喚》、《俄羅斯經濟轉型》、《社會主義的復興》、《俄羅斯策略:知識社會還是新的中世紀》、《資本的極限:方法論和本體論》、《關於蘇聯的十個神話》等。

7. 平子友長

日本一橋大學教授,MEGA2國際編委,東京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委員長。主要著作有《黑格爾市民社會理論研究》、《社會主義與現代世界》等。

8. 理察·沃林(Richard Wolin)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歷史學、政治學、比較文學傑出教授。他的作品被翻譯為十種語言暢銷海外,其中《東風: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一書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2年度最佳書籍之一。沃林教授經常在美國《新共和》雜誌、《國家》雜誌、《異議》雜誌發表學術和政治類文章。代表作有《海德格爾的弟子:阿倫特、勒維特、約納斯和馬爾庫塞》、《非理性的誘惑:從尼採到後現代知識分子》、《東風: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存在的政治:海德格爾的政治思想》等。

9. 羅德尼·佩弗(Rodney Peffer)

現為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哲學系教授,廈門大學客座教授,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哲學協會(APA)、激進哲學協會(RPA)、北美社會哲學協會(NASSP)、國際法哲學和社會哲學協會(IAPLASP)等協會會員。代表作有《馬克思主義、道德與社會正義》,該著作曾被翻譯成漢語、土耳其語、斯洛伐克語出版發表。此外,他還在《哲學與公共事務》、《加拿大哲學雜誌》、《社會哲學雜誌》、《激進哲學》等知名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並參與編寫了《羅爾斯辭典》。

10. 安德魯·魏昂德(Andrew G. Walder)

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前系主任,史丹福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國際與比較區域研究部名譽主任、高級研究員,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代表作有《產權視角下的國家社會主義轉型》、《中國的所有權與經濟改革》、《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中國的管理革命》、《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

11. 雅克·比岱(Jacques Bidet)

原國際馬克思大會協調人,法國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代表人物。巴黎第十大學馬克思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代表作有《當代馬克思辭典》、《總體理論》等,代表論文有《資本,批判理論?》、《統治階級的概念,從民族國家到世界國家》、《我們能不能從資本主義中解放出來?》 等。

12. 大衛·萊恩(David Lane)

社會科學院院士,現任劍橋伊馬紐學院名譽研究員,曾任伯明罕大學社會學教授。他寫作了大量關於USSR和國家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階級和階層的文章。最近的著作集中於研究國家社會主義,全球化和民間社會的轉變,英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政治精英,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失業問題和歐洲聯盟的擴大。最近的出版物有《改變區域聯盟,中國和西方》、《全球視野下的歐亞問題》、《精英身份的國家社會主義的轉變》、《反思「顏色革命」》。

13. 科普夫·羅伯特(Kopf Eike Robert)

哲學教授,「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首席專家,主要研究的領域為馬克思的資本學說。他多次參與馬克思主義相關文獻大的編纂工作。在書籍、報紙等相關刊物上出版近450餘篇文章。

14. 弗雷德·莫斯利(Fred Moseley)

曼荷蓮學院經濟學教授。代表論文有《馬克思理論的宏觀貨幣解釋與對『新解釋』的同情批判》、《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理論》等。

15. 朱塞佩·瓦卡(Giuseppe Vacca)

法哲學博士,1972年至1991年間,擔任義大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曾擔任巴裡大學政治學說史課程主席。之後,他把研究方向轉向了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歷史。2000年至2017年間擔任義大利百科全書研究所理事會成員,主持了安東尼奧·葛蘭西著作全國版科學委員會。主要著作有Politica e filosofia in Bertrando Spaventa,Lukàcs o Korsch?,Marxismo e analisi sociale等。

16. 湯姆•洛克摩爾(Tom Rockmore)

美國知名的哲學家,北京大學著名的人文講座教授、傑出訪問教授,邁克納爾迪學院特聘教授,杜肯大學終身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是西方現當代歐洲大陸哲學和馬克思哲學。代表作有《黑格爾:之前和之後——黑格爾歷史思想導論》、《馬克思主義之後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哈貝馬斯的重建》、《在康德的喚醒下:20世紀西方哲學》和新作《非理性主義:盧卡奇與馬克思主義理性觀》等。

國內學者

1. 顧海良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長,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理論經濟學組召集人、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馬克思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研究。

2. 高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會長,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 為發展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9年受聘一級教授,中國和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和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顧問,《理論探討》、《理論參考》、《新視野》、《天津市委黨校學報》、《社會科學研究》等期刊顧問或編委。

3. 鍾哲明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1952年起在北大工作,主講「馬列主義基礎」,同時跟蘇聯專家讀副博士。專家中途撤走後,接管其指導的研究生,擔任輔導員。1960年至1966年為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1964年參加受到毛主席接見的全國政治課工作會議後,協助黨委建立北大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兼副主任。參著30餘部,論文200多篇。

4. 沙健孫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共第十三、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黨史黨建學科規劃組(學科評審組)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5. 梁柱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評議組副組長、全國高教自考「兩課」專家組組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名譽理事等。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

6. 趙家祥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市和全國優秀教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黨委書記、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簡論》、《唯物史觀的核心與當代現實——論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主編五卷本《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問題。

7. 閆志民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統戰部專家諮詢組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名譽會長。長期從事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專著和主編的著作有《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統戰學說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史》、《強國之路——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研究》、《中國現階段階級階層研究》、《社會主義理論縱橫》等。

8. 黃宗良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大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共產主義史學會副會長。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講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先後撰寫和主編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書屋論政——蘇聯模式政治體制及其變易》等,發表學術論文約100篇,其中有多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研究方向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政治學、社會主義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等。

9. 陳佔安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召集人,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和企業文化建設協會常務理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和《高校黨建和思想教育》等雜誌編委。研究方向主要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0. 陳學明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中國人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主持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10個,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多次,出版專著和譯著3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多部教材被國家重點教材或教育部重點教材。

11. 田心銘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留校任教。1990年晉升為教授,被國家人事部授子「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原《高校理論戰線》雜誌總編輯。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研究及社會科學雜誌的編輯工作。發表理論文章200多篇,出版《認識的反思》、《論學習馬克思主義》等多部著作。

12. 安啟念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及蘇聯、俄羅斯哲學研究與教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客座研究員,中國蘇俄哲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蘇俄哲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俄羅斯《自由思想——21世紀》雜誌外籍編委。

13. 逄錦聚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南開大學統計制度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首席專家,政治經濟學編寫組副組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

14. 王東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列寧思想研究會會長,全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發表論文200餘篇,主要成果凝聚為兩套系列性專著:「改革學五部曲」和「中國學五部曲」。曾獲第二屆吳玉章獎金。

15. 侯惠勤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國家出版基金評委、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評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重點學科帶頭人,長期擔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行委員、哲學學部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系主任。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在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中國社科出版社等出版學術著作十多部。

16. 李慎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家,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委員會國際問題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政治組成員,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共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顧問,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顧問等。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民主政治、國際戰略等。

17. 程恩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中國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系統研究會、中國高等財經院校政治經濟學研究會和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兼任俄羅斯彼得堡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兼職教授和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理論、文化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等。

18. 張雷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列經濟學說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首都經濟學家論壇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理論等。

19.白暴力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經濟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學家論壇主席。出版學術著作30 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獲學術成果獎3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18項,一等獎3項。《新華文摘》、《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50餘篇。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教材。

20. 豐子義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人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理論、全球化理論等。主要著作有《現代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現代社會發展理論研究》、《現代化進程的矛盾與探求》、《發展的反思與探索》、《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等。譯著《文明與社會理論》、《權力社會學》等。研究成果曾先後獲北京市第四屆、第六屆、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21. 王懷超

中共中央黨校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研究》、《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歷史轉折時期的沉思》、《中國改革全書》等。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理論、社會發展理論、社會改革理論等。

22. 韓慶祥

中共中央黨校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教研部主任,兼任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哲學學會副會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中央組織部聯繫的高級專家,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人學、政治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

23. 黃書進

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優質大課獎、教學方法獎等近20項。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津貼、軍隊育才獎金獎。

24. 韓震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主編。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等多項職務。研究方向為近現代歐美哲學、西方歷史哲學等。

25. 肖冬松

原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理論界)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5 年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主任, 2017年任陸軍指揮學院政委。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的教學與研究,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軍事文化與軍隊文化建設。

26. 姜輝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主要代表作有《歐洲發達國家共產黨的變革》《當代西方工人階級研究》《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新特點》等多部;譯著《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關於階級的衝突》等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主要學術期刊和報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

編輯:山石


相關焦點

  • 國內外業界大牛參會|AEIC年度大會CISSE 2020誠邀您投稿參會!
    大會的目的是,適應國際形式新變化和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新需求,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能,引領、推進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暢通國際科研學術合作交流渠道,搭建科研學術資源共享平臺,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更多產業發展。大會將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大數據、空港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展開研討,匯聚各方才智,共謀創新成長,共享發展盛果!
  • 重慶英才大會11月21日開幕 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大咖參會
    2020重慶英才大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9日10時10分訊(記者 李嫋 實習生 馬韻)2020重慶英才大會將於11月21日如期開幕。今(19)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振國通報了大會籌備進展情況。何振國介紹,目前,確認出席大會的重要嘉賓數量已經突破一百人,包括國家有關部委和四川省有關領導、國內外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大學校長、知名企業家等100多位重要嘉賓將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出席大會。
  • 知名專家「雲」聚 共同探討神經醫學學科發展
    本次論壇強調與醫生臨床、科研實際需求相結合,國內外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影像、病理、護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線上,通過大會主旨演講、各亞專科分會場專題報告等不同形式,對神經科學領域前沿和熱點問題、技術和理念進行了廣泛交流。
  • 飛行者大會、汽摩大會明年繼續在漢舉辦!武漢還將落戶這些體育項目
    今年因為特殊原因,飛行者大會和汽摩大會暫時停辦。隨著武漢成為最安全的城市,這兩項為人所喜愛的運動,明年將恢復舉辦,與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交相輝映!這是楚天都市報記者10月31日下午從2020湖北體育產業交流大會上獲悉的。
  • 國內外知名整車企業組團參會 CBIS2020即將盛大啟幕
    據組委會透露,本屆CBIS峰會,動力電池及產業鏈企業參會熱情極高,目前參會人數即將超出大會人數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國內外主機廠參會熱情較往年更為積極,部分主機廠採購部門甚至組團參會。
  • 國內外學者齊聚廣州,歡迎...
    會議簡介 第二屆機電一體化與計算機技術工程國際學術會議(MCTE 2019)將於2019年8月30日-9月1日在中國廣州舉行。會議主要圍繞機電一體化與計算機技術工程等研究領域展開討論。
  • 2018青島國際水大會隆重開幕 海內外專家學者熱議水行業熱點話題
    2018青島國際水大會分會場山東省科協副主席於洪文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我國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並將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中。
  • 千餘學者滬上聚焦地球系統科學 學科交叉成為主角
    原標題:千餘學者滬上聚焦地球系統科學   7月2日,「第三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千餘名海內外華人學者參加研討。   這次大會強調「回歸學術本位」,沒有開幕式,不設主席臺。與會者不論頭銜一律平等,出席大會的17位院士和學生一起參加討論,一樣在分組會上作報告。
  • 2010年國際C4植物學大會在滬舉行
    全體參會人員合影 8月18日至20日,由中科院計算生物學所主辦的C4植物學國際學術大會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隆重召開,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的140多位研究人員參加了大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院士為大會致開幕辭。 本次會議旨在圍繞C4植物的光合作用機制,從生物化學、生態學、植物進化、環境保護、遺傳調控、基因挖掘、系統建模、基因工程改造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以推動C4植物的研究與學科發展。
  • 第十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10月將隆重舉行
    彈指一揮間,納博歷九年  自2011年開始,納博會經過九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規模大、影響力廣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得到了世界納米強國的積極參與和廣泛認可。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大拿、知名學者以及政府機構中知名納米技術專家,分享納米技術產業上下遊熱門領域的前沿成果、前沿信息、發展趨勢的合適舞臺。
  • 【大船出港 科創揚帆】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
    大會由國際應用力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mechanics - IAAM)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承辦。國際應用力學協會主席、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王鐵軍及國內外超過30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00多名專家學者以線下或線上方式出席了會議,就應用力學前沿發展和導向進行了匯報和交流。
  •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10月舉行聚焦「人工智慧」
    記者從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獲悉,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今年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3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將與6000餘參會者共話當前熱門課題——人工智慧。 聚焦熱門話題「人工智慧」 本屆大會以「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為主題。「人工智慧一般說的是應用層面的事情,其背後的核心是計算。」
  • 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年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大會由國際應用力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mechanics - IAAM)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承辦。國際應用力學協會主席、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王鐵軍副校長及國內外超過30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00多名專家學者以線下或線上方式出席了會議,就應用力學前沿發展和導向進行了匯報和交流。
  • 世界植物園大會閉幕 27個國家申辦下一屆大會
    中科院武漢分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陳平平介紹,本屆大會共吸引90多個國家300多個植物園1000多名國內外代表前來參會,是BGCI、世界植物園組織歷來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也是武漢市有史以來外賓參會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會。
  • 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WIC)——來一場真正的科技盛典!
    本次在天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跟上次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形式多樣,能看出來天津政府對本屆的世界智能大會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本次大會的參展企業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華為、特斯拉、微軟(中國)等國內外各大知名企業,馬雲劉強東李彥宏等網際網路屆大咖也在大會首日參會交流。。。然而我們是第二天去的,跟馬爸爸完美錯過…      然而讓我最驚喜的是見到了下面的這輛車!
  • 「小而精」「新而活」 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呈現四大特點
    兩天來,與會嘉賓圍繞「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聚焦全球網絡空間發展新熱點和新趨勢,進行思想交流,回應國際關切,共商網絡空間開放合作新途徑。在24日下午3點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本次大會的重要成果。
  • 國內外權威學者專家共話健康產業發展,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3日,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臺高新區開幕。大會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搶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契機,進一步提升煙臺醫藥健康產業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形成健康產業優勢資源集聚效應,壯大醫藥產業規模。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20餘位醫院院長等學者專家,就疫情之下如何用科技護航人類健康等話題展開探討。
  • 2021年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將在漢南舉辦
    今年因為特殊原因,飛行者大會和汽摩大會暫時停辦。隨著武漢成為最安全的城市,這兩項為人所喜愛的運動,明年將恢復舉辦,與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交相輝映!這是10月31日下午從2020湖北體育產業交流大會上獲悉的。
  • 重慶英才大會 | 一大波「學霸」來參觀了!他們眼中的科學城是什麼樣?
    重慶英才大會 | 一大波「學霸」來參觀了!他們眼中的科學城是什麼樣?據悉,這75位博士、博士後均為參加2020重慶英才大會的高層次人才。本屆英才大會以「近者悅·遠者來」為主題,廣邀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知名高校校長、知名企業家和行業領軍人物參會,同時還邀請了4萬餘名國內外高端人才、高校畢業生、項目團隊代表等人才「雲上」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