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專家「雲」聚 共同探討神經醫學學科發展

2020-11-26 騰訊網

11月13日至15日,由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主辦的第十三屆三博神經科學論壇在線上舉行,藉助網絡全景直播技術,讓全國各地的同道跨越地域限制,共同參與這場學術盛會。

本次論壇強調與醫生臨床、科研實際需求相結合,國內外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影像、病理、護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線上,通過大會主旨演講、各亞專科分會場專題報告等不同形式,對神經科學領域前沿和熱點問題、技術和理念進行了廣泛交流。

論壇主席欒國明教授表示,三博自建院伊始便把「發展神經科學事業,打造學院型醫院」作為醫院的使命孜孜以求,在醫療技術水平上追求日臻精湛。同時,還藉助國家繼續教育學分項目來舉辦各類學習班、論壇與研討會,廣傳技術和知識,廣散觀點與理念。此次論壇,我們特邀了國內外眾多神經科學知名專家蒞臨線上,期望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以促進學科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基層神經外科醫師的理論水平,共推神經科學的發展。

拓視野 神經學科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線上

本次論壇為期3天,這是一次多學科相互交流、深度融合的盛會,除了主會場外,本次論壇將圍繞神經科學臨床及科研實際進行學術交流,以疾病、臨床需求為中心設置了21個分會場,主要涉及腦腫瘤、癲癇、運動障礙病、腦血管病、脊髓脊柱、神經介入、腦健康篩查與管理、顱腦解剖、內鏡顱底、神經修復、麻醉與疼痛、神經重症、神經病理、神經專科護理等領域,雲集全國神經科學專家、學者,展現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共同探討神經科學臨床診治的關鍵技術。

論壇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中國抗癲癇協會創會會長李世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科學術帶頭人李路明;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方方;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高家紅;首都醫科大學垂體腺瘤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張亞卓、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江濤、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吳中學;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三博腦科醫院)現任院長欒國明、首任院長於春江教授等國內神經科學及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參會和演講、報告。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癲癇中心主任Imad Najm,Emory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主席Robeit Gross,華盛頓大學哈伯維尤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張方迤教授、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大學神經外科教學主任Eric M.Massicotte,延世大學醫學院脊柱脊髓研究所、神經外科教授Yoon Ha等國際知名專家也蒞臨線上,參加本次大會,掌燈說道,分享國際上的最新的神經病學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

本次線上論壇主要採取主題演講、病例討論、經驗體會結合文獻綜述的方式進行報告等多種交流形式,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從病例分析到新、權威的學術動態,多維度、深層次地就相關專業新進展和熱點問題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

一場場多角度、多元化的權威專家報告讓與會醫生、專家受益匪淺。在線上觀摩的參會醫生紛紛表示,專家、學者們的分享和觀點高屋建瓴,他們深入的剖析、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手術技巧的展示,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理清了思路,增長了見識。

真見識 線上上演實況神外手術

本次論壇更傾向於交流、實踐。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閆長祥教授、周健教授、張宏偉教授、範濤教授、劉加春主任、關宇光主任在手術室獻技,分別演示巨大型腦膜瘤切除術,ROSA ONE引導立體顱內電極置入精準定位下丘腦致癲灶,顱內外溝通腫瘤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機器人輔助帕金森病微創腦起搏器(DBS)置入術;同時線上實況直播,希望通過手術直播的形式讓國內神經外科醫師欣賞到高技術、高難度手術演示,交流手術心得。線上還安排知名專家對手術的要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指導,觀摩手術專家、醫生還可以線上提問與手術專家進行交流互動,答疑解惑,力求大家在有限的寶貴時間內得到更多的收穫。

專家觀摩手術直播對手術進行講解指導

此外,本次還新設醫院管理論壇,邀請知名醫院院長和醫管專家齊聚雲端,交流醫院管理經驗,解析現代醫院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共謀發展,共論醫院在醫療服務、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開拓破局的發展之路。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院長徐向英表示,三博自建立以來,至今以已走過16個春秋,在社會各界同道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醫院得到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家神經外科重點專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國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三博堅持醫、教、研協同發展,致力發展神經科學事業,努力探索學院型醫院發展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本次論壇,國內、外神經科學和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與會,通過學術交流,互學共鑑,分享學科前沿動態,傳遞最新科研進展,以期共同推動神經科學的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自三博成立來,三博神經科學論壇每年舉辦一次,自開創以來,已舉辦十三屆,為國內神經科學及相關領域的臨床醫師和研究者搭建了一個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的平臺。參會代表遍布全國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參會代表也遠道而來,參會人員逐年增多,本次線上雲論壇,截止15日,線上播放量已超20萬人次。三博論壇不僅是三博對外界發布臨床研究新成果、學術新觀點的平臺,同時也逐漸發展成神經學科有影響的品牌學術會議。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劍指神經腫瘤精準醫學,廣東組建多學科協作平臺
    本次大會聚集國內從事精準醫學相關的神經腫瘤、神經病理、神經影像、護理、放化療、基礎研究等領域共300餘位專家學者,秉承「整合▪創新▪發展」的理念,交流、探討神經腫瘤精準醫學前沿技術與臨床應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黃正松教授在開篇致辭中表示,神經腫瘤分會改變既往單一學科發展模式,是多學科合作的學術團體。
  • 高校材料學科如何變革與發展? 106所高校共同探討
    本屆論壇以「匯聚、碰撞、變革」為主題,探討新形勢下一流材料學科建設策略、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科研與技術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問題,交流在新形勢下材料學科如何變革與發展,強化各高校材料學院間的交流與合作,探索協同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
  • 知名專家齊聚Bluebell寶樂貝兒圓桌會,聚智探討嬰幼兒營養與消化...
    11月12日,紐西蘭AotearoaNutrientsLimited(簡稱ATA)公司旗下奶粉品牌Bluebell寶樂貝兒在上海舉辦「嬰幼兒營養與腸道領域專家諮詢座談會」,邀請了國內知名兒科醫學和營養學的資深專家——盛曉陽教授、王惠珊教授、郭紅衛教授、許春娣教授、張婷教授、洪建國教授、陳戟教授共同出...
  • 東莞這場研討會專家雲集,共同探討幹細胞臨床應用「奧秘」
    此次活動為期2天,以「聚焦再生醫學、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原香港大學教授,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副院長吳武田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鄧宇斌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郭家松教授、中山大學李軼擎副研究員等專家,共同研討幹細胞和再生技術的臨床應用。
  • 先進高分子複合材料論壇開幕 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行業發展
    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長沙11月8日電 11月7日下午,由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主辦,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先進高分子複合材料論壇在長沙舉行,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們齊聚一堂,分享觀點、交流經驗、共享資源,共同探討行業最新動態,把握行業未來發展。
  • 眾多行業專家齊聚東莞 探討幹細胞臨床應用的「奧秘」
    國內再生醫學專家齊聚東莞  「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研討學習班」大型研討會是東莞市科普專項資助的科普活動,為期2天,以「聚焦再生醫學、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原香港大學教授、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副院長吳武田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鄧宇斌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郭家松教授,中山大學李軼擎副研究員等專家,共同研討幹細胞和再生技術的臨床應用
  • 3D直播神經外科手術 專家議多學科協作促神經科學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神經學科事業的發展與學術交流,11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屆三博神經科學論壇在京舉行。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李亞南)神經系統疾病複雜程度高,需要多學科協作式綜合處理。中外數百位專家學者就國際神經科學領域內的最新動態,結合臨床實際進行了深入交流。神經系統疾病複雜程度高,治療風險大,需要多學科協作式綜合處理,建立一整套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快速有效處理原則及協作模式,既是神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診療的迫切需要。
  • 學科會聚引領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路徑探討
    也就是說,「雙一流」建設強調以新的理念和範式,加快學科交叉融合,打造應對重大需求的學科生態系統,這為新時代頂尖學科和頂尖大學建設指明了方向。本文嘗試提出學科會聚的基本內涵,聚焦四所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動案例和浙江大學的探索性舉措,對學科會聚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的路徑進行初步探討。
  • ISAPP首次在亞洲召開年會 養樂多同全球知名專家探討益生菌發展
    為期3天的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中,20多位專家從不同的研究方向介紹了益生菌及益生元在基礎研究及臨床治療中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生命發展的重要階段,及產品與人類微生物組和代謝組之間的關係,探討了亞洲地區飲食的變遷對腸道微生物、健康與疾病的影響,在兒童中開展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研究的問題,益生菌和益生元在口腔健康中的應用,利用益生菌對環境化學品的解毒研究等多個話題,所展現的目前世界範圍內的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動向,
  • 國內外學術大咖聚青島,聚焦腦科學和教育的關係
    院士、國內外腦科學、神經科學家聚青島,就腦科學和教育的關係、閱讀與腦發展等10個議題做主旨演講,為教育與腦科學的未來發展提供啟示借鑑和價值引領。日前,「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在青島舉行。5月11日,由青島市教科院承辦的「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來自國內外的腦科學、教育、醫學領域專家以及學校一線教師圍繞腦科學原理如何指導教育實踐展開交流研討。
  • 光譜領域專家匯聚福州 共同探討光譜學發展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開幕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28日,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盛大開幕,本次大會持續到10月30日,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州大學和閩江學院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光譜領域的專家
  • 第八屆全國化工熱力學教學及學科發展研討會召開
    ,共同探討化工熱力學的「前世今生」。2019年10月26日-27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全國化工熱力學教學及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南工大召開。  教與學的融合:  為化工熱力學而聚的專家學者  「化工熱力學作為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在化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神經內科成功舉辦2020年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腦血管病專業
    神經內科成功舉辦「2020年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等學術會 2020年11月7日,由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濟南醫學會神經內科、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辦,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承辦的《2020年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濟南醫學會神經內科學
  • 院士專家進藏助力神經外科醫學發展(5)
    新華社照片,拉薩,2019年9月17日院士專家進藏助力神經外科醫學發展9月17日,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通過直播視頻觀摩趙繼宗院士腦動脈腫瘤手術示範。當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繼宗來到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患者做腦動脈腫瘤手術,並對西藏當地醫院醫生進行現場指導。2019年8月30日,「趙繼宗院士西藏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在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成立,以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支點,輻射促進西藏全區神經外科發展。
  • 航空總醫院成功舉辦第八屆神經病學論壇,首次開啟神經內外科專家...
    德高望重的神經病學老前輩李舜偉教授、許賢豪教授、孫相如教授與中航醫療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們共同擔任論壇專題主持。在神經內外科專家高峰對話會議上,航空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陳國強和副主任邢巖與大家積極溝通,神經內外科專家們紛紛暢所欲言,就神經醫學領域熱點、焦點話題進行對話交流。中航醫療的專家們在交流中還獻計獻策,表示將在航空總醫院帶領下,加強神經內外科的合作,在臨床和科研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用更好的成績來壯大中航醫療品牌。對話加強了行業內的聯繫,同時在學科融合和互相借鑑方面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 「名家雲集,聚焦前沿」——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2020「雲上」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邵文威)為聚焦全球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腦科學領域的繁榮發展,近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雲端隆重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以「聚焦腦科技研究最新進展,探討腦科技研究前進方向」為主旨,邀請到海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腦功能基礎、腦成像技術、腦疾病診療技術、腦機交互、類腦與類生命系統等專題,共同探討腦科學技術領域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和臨床應用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論壇涵蓋主論壇特邀報告、分論壇專題交流和研究生學術研討等三大版塊。
  • 擎起高原醫學發展大旗 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指數
    神經內科作為青海省醫學重點學科,立足青藏高原醫學研究前沿,在高原急性腦功能衰竭研究中,率先探索了腦氧代謝、腦血流動力學變化規律,創新了有效的臨床監測方法,發現了神經血管肽對腦功能的代償性保護機制,制定判斷腦損傷程度和高原腦死亡的診斷標準,提出了高原腦水腫的腦功能衰竭急救方案等,為高原腦保護髮揮了重要作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應用該方案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 雲南大學召開醫學學科發展研討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崴)8月26日,雲南大學召開醫學學科發展研討會。方精雲在講話中指出,這次會議是雲南大學醫學學科發展過程中的第一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並希望各位專家為雲大的醫學學科發展提出真知灼見,學校將會把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落實到今後的發展和規劃之中。
  • 宣武院長趙國光:力推六大知名專家團隊診療模式
    三者將形成醫學聯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促進國際神經學科的發展。先進設備+頂級「夢之隊」,助力神經科學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地上9層,地下3層,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內設床位280張、神經外科手術室8間、DSA造影手術室2間等。此外,還設有伽馬刀中心、遠程會診中心和微侵襲神經外科培訓基地。
  • 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在京成立 交叉學科推動神經科學跨越式發展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孟菁)在11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上,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同仁醫院聯合成立的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該中心將致力於腦與視覺科學的交叉科學研究,融合神經學科和眼科等領域,集科研、臨床和轉化於一體,依託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基礎研究優勢,結合同仁醫院眼科頂尖的專業臨床和科研資源,開展多維的神經眼科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