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細胞有很多種,相信很多人對「幹細胞」都耳熟能詳,但在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方面有哪些「奧秘」卻鮮為人知。
11月7日-8日,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的東莞市重大科普活動「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研討學習班」大型研討會在東莞舉行,眾多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享科普盛宴。研討會還採取了線上直播方式,為學員科普傳授幹細胞與再生技術在臨床應用方面的技術。
專家雲集研討幹細胞臨床應用技術
「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研討學習班」大型研討會是東莞市科普專項資助的科普活動。此次活動為期2天,以「聚焦再生醫學、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原香港大學教授,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副院長吳武田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鄧宇斌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郭家松教授、中山大學李軼擎副研究員等專家,共同研討幹細胞和再生技術的臨床應用。
出席研討會的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吳石寶秘書長表示,生物科技產業是東莞市重點布局產業之一,也是東莞市科協重點支持的科普領域之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當下研究熱點與重點,眾多專家齊聚東莞,為東莞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培育了良好的科研氛圍。
活動負責人、廣東醫科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吳洪福副教授告訴記者,除了邀請專家授課外,該系列學習班還以「理論+實操」進行深度學習,依託廣東醫科大學實驗場地,通過實驗培訓操作、研討會、專家講座和座談有機結合的形式。培訓專家、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培訓指導下,重點操作學習原代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神經幹細胞的提取、培養等方法。
此次活動參會對象面向全市科研工作者,也邀請了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厚街醫院等多個醫院臨床醫生與科研工作者,旨在提高東莞市基礎和臨床的科研工作者、大專院校青年學生等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及其應用轉化的認知水平和研究能力。
幹細胞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今年3月,2020年創新東莞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出爐,由廣東醫科大學吳洪福副教授聯合香港大學吳武田教授、東莞光華醫院楊萬勇主任等專家共同完成的「可負載神經幹細胞的水凝膠神經仿生支架研製及其在脊髓損傷的應用」項目成果榮獲2020年創新東莞科技進步獎。
吳洪福介紹,項目基於其主持的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省自然及省科技項目、東莞國際合作和社會發展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著眼於脊髓損傷這一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採用水凝膠作為種子細胞支架,複合特定基因藥物改良脊髓病理微環境,聯合構建有利神經幹細胞(NSCs)存活、定向分化及神經再生的仿生支架並植入治療,為脊髓損傷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今年10月份,廣東醫科大學便成立了廣東醫科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其前身為該校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在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支持下,經多年積累,已穩步形成一支主要從事幹細胞與神經損傷再生修復、幹細胞與衰老、幹細胞與心血管損傷修復等三個主要方向的研究隊伍。近三年,研究隊伍承擔幹細胞與再生研究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青年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計劃項目5項,市廳級4項及其他項目等,共計科研經費550.6萬元。
廣東醫科大學副校長劉新光表示,幹細胞與再生技術領域是當下研究熱點與基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重點實驗室融合多學科發展,通過項目牽引、學術交流等形式等重視發揮課題組之間的合作協同,為進一步創建打造成為市級、省級重點實驗室而努力,推動東莞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發展,服務東莞經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直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