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吊魚的飼養:生性活躍,終日遊來遊去的天狗倒吊,應如何飼養?
天狗倒吊
之所以把這種魚稱作天狗,是因為其面部花紋很像日本歌舞劇中的天狗形象,還有人乾脆把這種魚稱為日本吊。天狗吊根據產地不同大體分成兩種,太平洋天狗吊和印度天狗吊,前者非常普遍,每年我國南海和東南亞海域可以捕撈大量用於貿易。後者相對稀少,價格也高出了若干倍,它們產於印度洋和紅海地區。
實際上,印度天狗大量分布在紅海區域,西印度洋地區捕撈到的並不多。它與太平洋天狗吊的區別是背鰭基部是金黃色的,而太平洋天狗吊是黑色的。因此,印度天狗在香港的名字是「金髮吊」。其實就太平洋天狗吊一種來看,根據分布地區的不同外觀也有些許差異,產在夏威夷地區的個體由於尾柄和唇呈現出紅色,而不是橘紅色,在同品種中最為美麗。
天狗吊可以長到40釐米以上,是大型觀賞魚,而且生性活躍,除非死去,否則必然終日遊來遊去。最好用容積1000升以上的大型水族箱飼養它們,否則天狗吊容易被鬱悶壞。這種大型倒吊擁有兩對尾柄刺,刺的比例比其他吊類大得多,看上去如懸掛了倒鉤的魚雷,料想其互相的打鬥應十分兇猛吧。然而,我的飼養經歷裡,其打鬥現象並不像其他吊類那樣頻繁,我同時飼養過6條,也曾經只在一個水族箱中飼養兩條,我覺得,只要同時飼養的兩條身體比例不是太接近,基本上不會有大問題。即使產生戰爭,也多是相互的威嚇,不真下死手。那兩對尾柄刺可能更多地是用來防禦大型掠食動物襲擊的,在海洋館中即使將大群的天狗吊放養在擁有鯊魚和巨型石斑魚的水池中,也基本不會被吞食,也許鯊魚的確害怕那鋒利的倒刺卡住自己的喉嚨。
從形態上也能證實天狗吊的尾柄刺更多地是用於防衛而不是進攻,可以發現,許多倒吊類的尾柄刺都是無色透明的或與身體尾部顏色融為一體,而天狗吊獨獨在尾柄處呈現出全身最亮麗的顏色,或紅色,或橘紅色,或明黃色。我們知道寶劍藏鋒,用來殺人的刀是必都要好好隱藏起來,不可以拿來到處炫耀。很多吊類借鑑了這一點,如黃吊和咖啡吊,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它的尾柄刺在哪裡,它們的利器真的是用來消滅競爭者的。而天狗整天耀武揚威地揮舞著自己的4把「鋼刀」在大海中漫遊,想必是在告訴掠食魚類:「別吃我,會割破你的喉嚨」。就此,我曾綜合思考了一下倒吊類關於尾柄刺使用的問題,果真是尾柄刺隱藏得越好的品種攻擊性越強,尾柄刺部分用明顯的警告色標識出來的種類,往往攻擊性很弱。
天狗吊對食物從不苛求,我一般給它們吃魚肉碎屑和白菜葉,當然任何海水魚專用飼料對它們都是適口的。我之所以不使用人工飼料,是因為天狗個頭大,食量也大,專用飼料相對價格較高,長久了餵養不起。不僅是天狗吊,我在飼養狐狸魚和大帆吊的時候也用這種廉價的飼料,這些傢伙太能吃了。
飼養天狗吊最合理的引進尺寸是152釐米,過小的個體往往還沒有長出鮮豔的顏色,看上去十分灰暗,而且人工環境下發色很困難。成年的個體一般不要引進,特別是雌魚,在大海中生長到了適婚年齡,其往往擁有一個成熟的卵巢,這些卵陪伴魚度過水族箱生涯,它們仍然會繼續成熟,但水族箱環境不能讓雌魚把它們順利產出,於是較多的雌性魚最終會死於卵巢壞死。如果從亞成體飼養,受到環境影響,一般雌魚的性腺不會發育起來,亦不會有後來的腹脹而死。留下那些「年輕的媽媽」在大海中為我們產「天狗寶寶」吧,我們只從「青少年」養起。
金眼吊
這是一種很少能見到的吊類,相貌不出奇價格也十分低廉,也就是因為這兩點,造成進口量十分少。我前後飼養過3條,一條2周就天折了,剩下的兩條中的一條被飼養在60釐米長的水族箱中,一條被放養在200釐米長的水族箱中,後一條不知不覺地消失了。為什麼說不知不覺呢?因為它原本就很少拋頭露面,有時候3、5天不見蹤影,某日餵食時又突然出現,所以直到我覺得好久沒見到它了,才判定它正式失蹤。
這是一種羞澀的魚,它們膽子很小,由於引進的個體多半都是8釐米以下的幼魚,更容易被其他魚欺負。幼年的金眼吊顏色很平凡,褐色或咖啡色,和大多數吊類在一起很不起眼,如同一個醜小鴨。直到它成長到10釐米以上的時候,全才變成了金黃色,如戲臺上的齊天大聖「火眼金睛」起來。成體身上的顏色也逐漸變得明亮並富有光澤,有的還布滿乳白色的濃密斑點。
它們雖然不挑食,但由於膽子小,混養時不容易搶到餌料。最好和溫順的小型魚一起飼養,並精心飼喂。和火箭吊一樣,它們也喜歡捉弄一些美麗的珊瑚,所以要格外注意。我沒有在同一水族箱中飼養過兩條,不知道會不會打架,估計會吧,因為它們的尾柄刺隱藏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