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吊類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是點綴礁石生態水族箱最重要的魚類
論什麼時候,倒吊類都是點綴大型礁石生態水族箱最重要的魚類。它們既不會像神仙魚或蝴蝶魚那樣襲擾你的珊瑚,也不像飩魚那樣攻擊蝦或小魚,而且它們的尺寸足夠大,和小丑魚與雀鯛飼養在同一個珊瑚水族箱裡的時候,能讓水族箱裡的魚整體看上去不至於一概小精緻。因此,倒吊類成了海水觀賞魚貿易中數量僅次於小丑魚的品種。不論是大型的海洋館、觀賞魚市場、水族商店還是愛好者家裡,我們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倒吊魚。或許很多飼養者對於倒吊類並不熟悉,只是飼養在自己的水族箱中看它們終日遊來遊去。你也可能不知道倒吊類到底有多少個品種在市場上販賣,或把一些其他品種錯認為是倒吊了。這沒有關係,下面我將對這個大類別的海水觀賞魚做介紹。
倒吊類通常意義上是指鱸形目、刺尾魚和內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本科中有六個屬:刺尾魚屬,包括粉藍吊、雞心吊等;高鰭刺尾魚屬,包括黃金吊、大帆吊等;鼻魚屬,包括天狗吊、獨角吊等;櫛齒剌尾魚屬,包括火箭吊、金眼吊等;盾尾魚屬,包括了多板盾尾魚等;副刺尾魚屬在觀賞魚中只有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藍吊。除盾尾魚屬外,其他五屬都有觀賞價值很高的魚類,其中刺尾魚屬和高結刺尾魚屬的一些魚在當今海水水族領域裡是相當流行的品種。近年來,分類學家們不斷對魚類分類學從新規整,將刺尾魚科提升成了一個亞目,稱為刺尾魚亞目。將近緣的籃子魚科和鑲魚科歸入了亞目中,於是籃子魚科的狐狸( 狐狸吊)和鐮魚科的神像也被納入了吊類觀賞魚。這個分類方法確實較以前更為科學,狐狸和神像不論是形態還是習性都和吊類非常接近。因此,目前被稱為倒吊類觀賞魚的品種應該包括了8個類別。
在使用漢語的國家和地區裡,刺尾魚科的觀賞魚為何得了「倒吊」這個稱呼呢?關於這個叫法的來歷有兩種傳聞一種是由於這種魚類全部在尾柄上長有骨刺,在捕撈作業時,漁網出水後這些魚往往由於尾柄刺剮住了網絲而倒掛在網上,又由於它們大多尾柄很細,身體前方呈紡錘形,倒掛的時候如同一枚枚魚雷懸垂於網上,大頭朝下,故得了倒吊的名字。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的飼養者根據其科學的分類和英文名字 Surgeon(手術刀),把它們稱為刺尾鯛或刀鯛。
這種觀賞魚最早被引進到我國香港,由於粵語中「刀」和「鯛」和「吊」的發音很接近,吊字寫起來又比較簡單,故久而久之就將刀鯛白話成了倒吊。個人認為這一種說法更為可信,因為這些魚確實擁有如手術刀一樣鋒利的尾柄刺,而倒吊的名字就讓我們暫且歸功於港人發音特殊的舌頭吧。在漢語領域裡這類魚還有一種稱呼「粗皮鯛」。這個叫法起源於我國臺灣,由於臺灣和大陸在動物分類學名稱上略有不同,一些魚類專業書籍上將大陸稱的刺尾魚科另名為「粗皮鯛科」,由此在臺灣地區觀賞魚領域裡,這些魚就沿用了粗皮鯛這個名字。粗皮鯛意思是皮膚粗糙的鯛魚,從形態上講,倒吊類的鱗片結構和鯊魚接近,皮膚摸上去如的紙一樣粗糙,這個名字確也很貼切。在英文裡倒吊除了被稱為Surgeon fish(手術刀魚)外,一般在標記高鰭刺尾魚屬的品種或在分類學書籍裡標記所有刺尾魚時都使用專用名詞Tang,如果你看到 Blue Tang或 Blue Surgeonfish兩個叫法時,實際上都是一種魚「藍吊」。
倒吊類中具有觀賞價值的品種很多,在全世界至少有30個品種流通於觀賞魚貿易中。還有一些由於個體大小的問題,只限於供給大型海洋館。從體形方面看,除鼻魚屬的一些品種可以長到體長60釐米以上,其他各屬的品種多是30釐米以下的小個體,因此非常適合在家庭水族箱中飼養。櫛齒剌尾魚屬的品種是本科中體形最小的類別,一般都在20釐米以下,很適400升以下的礁石生態水族箱飼養。人們認為大多數倒吊都是草食性魚類,因為它們在大海中成群地啃食巖石上的海藻。但我觀察到,所有的倒吊在家庭水族箱中飼養下都是雜食性的,它們甚至喜歡吃豐年蝦或蝦肉。還有人認為倒吊類在自然界能成群地活動,在水族箱中也應當能維持相互的和平。這個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在我的飼養經歷裡,所有的倒吊都喜歡在族箱中用它們鋒利的尾柄刺互相攻擊,彼此間的殺傷力大過了許多其他品種的海水觀賞魚。
倒吊類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目前盛並出口海水觀賞魚的地區全部有不同品種的倒吊類。有一些品種,如天狗吊幾乎分布在東起日本海、西至紅海、南到澳大利亞的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根據產地的不同,一些同種的倒吊又演化出了形態不同的地域種或亞種,得對它們的分辨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