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美人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海域裡

2021-01-09 寵物小精靈日月

珊瑚美人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海域裡

珊瑚美人 Centropyge bispinous

以前我們管這種小神仙魚叫藍閃電,直到很多並非十分藍的個體被捕獲後,人們才逐漸開始使用珊瑚美人這個稱呼。珊瑚美人廣泛分布在印度一西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海域裡,由於分布太廣,造成地域種差異很大。產自印度尼西亞的個體大部分身體都是深藍色的,只有腹部會略微呈現出暗紅色的痕跡。菲律賓的個體則大部分身體是金紅色的,只有各鰭和頭部是藍色的。還有一些品種介於二者之間。很多人認為紅色更多的可能是雄性,藍色多的是雌性。這種魚的確雄性要比雌性漂亮,但不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特別是菲律賓南部地區的個體,簡直變成了完全金紅色。

相信你看了前面的介紹就會發現,怎麼小神仙中好養的肯定貴,而便宜的絕對不好養呢?我姑且認為這是和原產地捕撈手段有關係,很多廉價的神仙魚在捕撈上沒有採取合理的手段,故損耗率極大。精細的捕撈方法勢必造成成本的增加,即使產地一樣,因捕撈方式不同,魚的價格也有很大差異。珊瑚美人是小神仙中少數既廉價又好飼養的品種。

既然名字叫珊瑚美人,自然可以和珊瑚飼養在一起,它們不欺負任何品種的珊瑚,對其他無脊椎動物也不是很感興趣。當一條珊瑚美人在引進後的第二天從躲避的石頭縫隙裡鑽出來時,就可以訓導它吃人工飼料了。它開始有可能並不接受,沒關係,餓它幾頓就什麼都吃了。在生物巖石數量足夠多的水族箱中,即使不刻意投餵飼料,珊瑚美人也能自己找些海藻、微蟲抵禦飢餓。如果餓到飢不擇食了,它可能去啄軟珊瑚。我覺得,只要給水族箱中的魚供給飼料,那麼珊瑚美人總能搶到一些,不必擔心它們會餓死。

通常認為越藍的珊瑚美人越好看,金紅色的個體不被看好。但很遺憾,現在貿易中純藍色的個體很少見了。一些漁場在試驗繁殖這種魚,並通過人工方式維持更藍的體色。由於這種魚價格低廉,參與者甚少。

虎皮燕尾仙 Genicanthus melanospilus

從個體看,它更應當歸到大神仙家族中,但它仍然可以和珊瑚和睦相處。雄性的個體身上擁有老虎一樣的縱向黑色條紋。雌魚沒有,相貌頗似藍寶新娘,只是背部呈現淡黃色。實際上,叫這個名字的月蝶魚有好幾個品種。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是最常見的品種,一般從菲律賓出口。印度尼西亞和西印度洋海域出產的個體花紋只延伸到胸鰭一線,也被叫這個名字。產自紅海的個體,尾柄末端沒有橘黃色斑塊,被稱為紅海虎皮王( Genicanthus caudovittatus)。

任何一種虎皮燕尾仙都是挑戰我們飼養技術的魚,雖然它們比藍寶神仙容易接受飼料,但疾病的爆發率非常高。我覺得必須用80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這種魚,給它們充分的遊泳空間。畢竟我們得到的都是15釐米以上的個體。如果能夠給予一些新鮮的海藻,它們會更容易適應人工環境。沒有的話,用紫菜也能讓它們開口。儘量避免和紅海騎士吊這樣的魯莽魚類飼養在一起,這些魚喜歡攻擊體態相似的虎皮燕尾仙。雖然很多人實驗過將它們與大型神仙共同飼養在純魚缸中,但都以失敗告終。

月蝶魚屬 Genicanthus

我不得不坦誠地告訴大家月蝶魚屬的魚是最難飼養的神仙魚類別。看看那些經驗豐富的飼養者家裡的水族箱,你就會發現,那些水族箱中很少有本屬的魚類出現。很多有經驗的人都避開這類魚,因為成功的機率太小了。本屬魚和其他神仙魚不同,雌、雄個體和顏色差異非常大不加以注釋,許多人會認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魚。但不論是雌魚還是雄魚,它們在顏色和形態上都不及其他門類的神仙魚美觀、有趣。

很多初學者看到它們擁有的月牙般的尾巴,認為可能是倒吊類,但當買回家後才發現,它們什麼也不吃。一般情況下,這些魚不能飼養在礁巖生態水族箱中,因為它們很喜歡禍害珊瑚。雖然些小個體的成員被認為是對珊瑚無害的,但真正飼養後才發現,哪些品種照樣會襲擾軟珊瑚的觸手。

目前沒有人能將所有的月蝶魚都飼養成功,即使有人飼養成功了一些常見的品種,它們在水族箱中也不能活很久原本我想不說這個分類的魚,把它們儘量邊緣化,直至退出觀賞魚歷史舞臺,這樣既對飼養者有好處,也保護了野生個體。本屬的魚畢竟幾十年來直是很多發燒級愛好者研究的對象,在此我想簡單地介紹幾個品種。實話實說,我飼養過的月蝶也很少有存活1年以上的個體。

相關焦點

  • 珊瑚才不是植物
    分類和習慣珊瑚可以分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造礁珊瑚主要生活在陽光充足的熱帶淺水海域,喜歡群居生活。在生長過程中,珊瑚的骨架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死去的珊瑚骨骼不斷堆積,逐漸形成珊瑚礁。非造礁珊瑚一般是單體,適應性非常強,能夠在低溫、高壓的深海環境中生存。
  • 【地理素養】高考熱點——珊瑚礁白化現象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部灣中部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島嶼北部、東部海岸主要為基巖巖灘,西部海岸以海蝕崖為主,該島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緣,珊瑚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其生長條件較苛刻,最適宜溫度為25℃—27℃之間,對水環境要求高。隨著氣候變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斷減少。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由於臨高海域的珊瑚在全球範圍內分布緯度偏高,按理說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更小,遭遇嚴重白化的機率「應該非常小才對」。據李元超介紹,經多方確認,海南儋州、廣西潿洲島在7-8月也發生了大面積白化。9月3日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長期從事珊瑚礁研究和保育的王欣證實,廣西潿洲島附近的珊瑚白化程度雖然沒有海南高,但是所有造礁石珊瑚種類都出現了白化。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9月3日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長期從事珊瑚礁研究和保育的王欣證實,廣西潿洲島附近的珊瑚白化程度雖然沒有海南高,但是所有造礁石珊瑚種類都出現了白化。造礁石珊瑚是礁石所構成的珊瑚品種,雖然僅佔所有珊瑚總數的小部分,卻有著最廣大的地理分布,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框架建造者。甚至更北側的深圳近海海域也出現了比往年更嚴重的白化。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李元超 圖李元超是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同時也是中國天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評價以及生態系統修復。他說,與國內其他珊瑚礁相比,臨高海域的珊瑚以塊狀濱珊瑚為主。這種珊瑚形成的珊瑚礁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同時對水溫和水質的耐受度卻更高。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9月3日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長期從事珊瑚礁研究和保育的王欣證實,廣西潿洲島附近的珊瑚白化程度雖然沒有海南高,但是所有造礁石珊瑚種類都出現了白化。造礁石珊瑚是礁石所構成的珊瑚品種,雖然僅佔所有珊瑚總數的小部分,卻有著最廣大的地理分布,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框架建造者。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海洋環境的破壞,珊瑚礁的白化是迅速的,但拯救過程是艱難的。珊瑚礁對水溫、水質極為敏感,全球暖化的發生是珊瑚重要的死因之一。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海水平均溫度20℃的等溫線內,多數珊瑚生活的適宜水溫是 18~29℃。自20 世紀末起,大量的珊瑚因海水溫度升高而死亡。
  • 「島礁上房子越來越多,珊瑚礁狀況越來越差」:首次全國珊瑚「大體檢」,結果堪憂
    中國珊瑚礁的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2.3個北京市面積,主要集中於南海諸島等地。這份「體檢」報告由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組織、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資助。報告的主要起草人、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會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暉介紹,做體檢首先要找到體檢的各項指標,這次選取了活造礁石珊瑚覆蓋率等7項指標。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我國海南島三亞市鹿回頭半島沿岸東西湄洲灣、亞龍灣海域的水下,生長著大片美麗的珊瑚,其中造礁珊瑚達80多種。當你潛入海底,注視這些五光十色的珊瑚時,是否在想:外形像極了分叉的樹枝、花朵的珊瑚是一種植物嗎?它和珊瑚礁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 好書推薦 | 珊瑚礁裡的秘密科普叢書
    內容提要:「絳樹無花葉,非石也非瓊」,詩中的珊瑚美麗動人,但你可知道珊瑚非花亦非樹,而是海洋中的動物,是珊瑚礁的建造者。在《探訪珊瑚礁》中,你會知曉或如花般擺動或如蒲柳般招展的珊瑚動物的一生,知曉珊瑚礁的往昔。你無須出航也無須潛水,就能「暢遊」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群落,領略南海珊瑚礁、澳大利亞大堡礁的風採,初步了解珊瑚礁的分布情況。也可以窺見珊瑚礁中靈動的生命、珊瑚礁與人類的歷史淵源。
  • 南太平洋珊瑚礁為何欣欣向榮—新聞—科學網
    但在去年12月,美國安納波利斯的哈立德·本·蘇丹海洋生物基金會發布的關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珊瑚礁群的研究結果表明,珊瑚還有一線希望。   過去10年來,該基金會一直在調查世界各地珊瑚礁的狀況。2013年,他們調查了南太平洋法屬玻里尼西亞四大群島29個島嶼的264個地點。他們還與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珊瑚礁生長狀態不同的原因。
  • 人類食魚中毒竟因珊瑚白化?
    位於南太平洋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風景怡人、海水碧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但是,這裡卻會發生當地居民食用魚類而中毒的事件。據統計,2001至2005年間,這裡的某一部落共發生了35例雪卡毒型中毒,而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當地人吃了被毒素汙染的巨哈—— 一種常見的珊瑚魚。
  • 五彩斑斕的珊瑚世界
    大花腦珊瑚 顏色豐富多彩,具有灰綠色,紅棕色,淡藍色等色澤,外表似人類的大腦。大多生活在暗礁的表面,部分生活在水面下40米深的泥沙或卵石地面。以浮遊生物為食。手指珊瑚 又稱手指皮革珊瑚,珊瑚體具明顯的柱部,可高達30公分,冠部有許多的長突起,群體的珊瑚蟲未分化,表層的骨針為棍棒形,內層骨針為錘形。分布在太平洋海域,通常生長在海流適中的海底平臺或斜坡上,呈乳黃色或灰色。紐扣珊瑚 紐扣珊瑚群是一種六放蟲,它們是珊瑚和海葵的親戚,附著在淺海的巖石或珊瑚礁上。某些品種的紐扣珊瑚的會分泌一種劇毒物質——海葵毒素(水螅毒素)。
  • 【趣味地理】從島嶼分類看迷人的珊瑚究竟有多美?(附考點設計)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部灣中部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島嶼北部、東部海岸主要為基巖巖灘,西部海岸以海蝕崖為主,該島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緣,珊瑚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其生長條件較苛刻,最適宜溫度為25℃—27℃之間,對水環境要求高。隨著氣候變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斷減少。
  • 減少失業、種植珊瑚,太平洋島國斐濟這樣迎接「世界海洋日」
    減少失業、種植珊瑚,太平洋島國斐濟這樣迎接「世界海洋日」 李淑平 蔡木蘭 2020-06-08 18:42 來源:澎湃新聞
  • 星「探」珊瑚!自主海洋衛星助力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計劃利用自主海洋衛星和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南海珊瑚礁分布調查監測和分布狀況遙感技術研究。此外,結合其他遙感衛星海面溫度數據,計算珊瑚白化熱點、珊瑚礁白化周熱度等珊瑚礁白化指標,為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跟蹤監測提供支撐。據悉,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
  • 拯救珊瑚|「白茫茫的一片,連魚都沒有,特別恐怖」
    李元超 圖李元超是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同時也是中國天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評價以及生態系統修復。他說,與國內其他珊瑚礁相比,臨高海域的珊瑚以塊狀濱珊瑚為主。這種珊瑚形成的珊瑚礁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同時對水溫和水質的耐受度卻更高。
  • 海水缸中的必備裝飾品——珊瑚,它們的種類有哪些?你見過嗎
    (一)水珊瑚珊瑚體如同灌木叢形狀,基部白色的主幹上分出很多的支幹,珊瑚蟲體生於支幹上,色澤橙黃,分布於西太平洋水深8~20米的暖水域中,通常生長在海流適中的海底平臺或斜坡上。(三)雛菊珊瑚體長可達10釐米,體呈半球形,長度多在5~8毫米,最長可達10釐米。多綠色與棕色,濾食有機物質。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四)珍珠腦珊瑚又名水晶腦珊瑚。
  • 「我們的海洋 我們的未來」線上圖片展之珊瑚礁
    Ian Donato/TNC Photo Contest 2019即使很扎手,海膽依舊是加拿大西海岸大熊雨林裡原住民的傳統食物。Jason Houston/Courtesy TNC在索羅門群島,一隻看似在淺海海底安靜睡著的硨磲,其實是在過濾海水。Tim Calver/Courtesy TNC在巴哈馬的埃克薩馬群島海洋公園,水下抓拍到了一隻紅礁寄居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