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類醫學的發展進程,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期實驗,實驗動物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都是「無名英雄」。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曾為他們立過碑。在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聳立著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碑——「慰靈碑」,這個碑是專門為38隻恆河猴而立,他們為抗擊非典而獻身。
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的動物實驗樓左側空地上,有塊16噸重的「慰靈碑」。其正面刻著一行大字:「獻給為人類健康而獻身的實驗動物」,背面的碑文寫著:「慰藉首批為研究抗SARS病毒疫苗、藥物獻身的38隻恆河猴」。
2003年5月,我國科學家展開了SARS疫苗研製實驗,18隻猴子獻身於「人用SARS病毒滅活疫苗」的研製,20隻猴子用於抗SARS病毒多肽藥物的動物實驗。
這些恆河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關鍵是生理上與人類比較接近,是醫學研究中比較理想的實驗動物。
平常很簡單的注射,操作起來卻很複雜,一是因為猴子不會配合注射,二是因為操作空間狹小,實驗人員必須將手從猴籠有機玻璃門上的兩個小圓窗口伸進去,才能進行注射。
如果實驗動物達到需要實施「安樂死」的標準,即使實驗目的未達到,也要提前實施,以縮短動物承受痛苦的時間,這叫「仁慈終點」。猴子一旦被選中去做實驗,就意味著走向犧牲。
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
湖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
(綜合武漢晚報、網絡)
【編發:李丹 朱曉莉】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