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寶寶是近年來較受兒童歡迎的一款玩具,遇水前如小黃豆大小,浸泡一段時間後,可「長大」百倍。
近年來,常有兒童誤食海洋寶寶入院接受治療的案例見諸報端。近日,株洲一名兩歲大男童樂樂,就因為誤食海洋寶寶導致腸梗阻,差一點要做手術。
記者在多個攤位探訪發現,常見的海洋寶寶不僅是三無產品,而且也沒有安全警示。
本報長沙訊10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一科,病房內兩歲的樂樂(化名)在媽媽的陪伴下玩耍。此前,他因為誤食海洋寶寶導致腸梗阻,被緊急送至醫院救治。
樂樂來自株洲醴陵,幾天前,媽媽趙女士發現孩子連續幾天不對勁,經常哭鬧還嘔吐頻繁。在家觀察了兩天後,樂樂出現反覆嘔吐,肚子脹得像小皮球等情況,趙女士急忙帶著孩子去當地醫院就診。
趙女士說,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來治療,於是一家人連夜來到省兒童醫院。12月3日凌晨,經過B超檢查,發現樂樂的腹部有軟囊狀的物體。趙女士這才想起,孩子有可能是誤食了海洋寶寶。「孩子之前排便後,爺爺奶奶曾發現排出了海洋寶寶。」趙女士說,海洋寶寶是家裡其他大一點的孩子買來的玩具。
省兒童醫院普外一科主治醫師張雁冰介紹,因為經過胃腸減壓後樂樂的症狀無法緩解,醫生提前做好了術前準備。考慮到孩子太小,為了儘量避免手術,醫生嘗試在孩子腹部進行有目的的按摩,以便將腸道裡面的海洋寶寶「揉碎」,通過腸道排出。
張雁冰帶著樂樂進入B超室,通過儀器找到海洋寶寶的定位,張醫生通過按摩,幾秒鐘後,超聲探測到海洋寶寶由一變二。隨後,醫生再按摩數次,一陣子後超聲觀察,海洋寶寶變成了多個,最大的約1.6cm,停止按摩回病房,孩子腹痛、嘔吐等症狀消失能進食。目前,樂樂已經不必再通過手術治療了。
除了樂樂,普外一科接診了一位同樣吞食了海洋寶寶的小孩,孩子在玩耍時吃了海洋寶寶。普外一科醫師劉一君說,B超檢查發現上腹有很多個軟囊狀物體,大小有一到兩釐米,對於這個孩子也是採取保守治療。他表示,如果海洋寶寶在腸子裡的時間長,黏膜破損或出現腸穿孔甚至大範圍的腸壞死情況,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記者張樹波實習生羅匯芳
通訊員楊紅梅姚家琦
提醒
三無產品還沒有安全警示
記者注意到,商店出售的海洋寶寶外包裝上沒有任何生產信息,廠名、廠址、生產日期,檢驗合格標誌等信息均沒有標註。
對此,長沙市工商局開福分局伍家嶺工商所所長宋蔚峰表示,海洋寶寶無廠名、廠址,無檢驗合格證,屬於「三無」產品,按照規定是不允許售賣的。為了保障玩具的安全性,正確指導兒童合理使用玩具,玩具需要有年齡標註,在包裝及說明書、標籤上應標明適合兒童使用的年齡範圍,幾歲兒童可以玩,幾歲以下兒童需要家長陪同,這些海洋寶寶上也沒有體現。
實驗
吸水後變小金橘大小
12月10日上午,瀟湘晨報記者來到位於韶山路一小學附近,學校旁邊幾家商店內,均有海洋寶寶銷售。在其中一家商店內注意到,五彩的海洋寶寶被裝在容器內,黃豆大小看起來像糖豆豆,價格1元一瓶。
瀟湘晨報記者將購買的海洋寶寶放入礦泉水瓶內,加入適量的水,海洋寶寶吸水後開始逐漸變大。約一個小時後,黃豆大小的海洋寶寶變成了葡萄大小。約三個小時後,海洋寶寶變成了小金橘大小。
據了解,海洋寶寶是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大小似綠豆那麼小,一旦吸收水分之後,會在幾小時內能夠吸收高達自身重量50至100倍的水分,且不會被胃酸腐蝕。
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一科醫師劉一君表示,海洋寶寶被兒童誤食後,會在消化系統中吸收水分而膨脹,極易在兒童的腸子裡卡住,造成腸梗阻。
「異物傷害多發生於1至3歲嬰幼兒。」醫生表示,當孩子不慎咽下異物後,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且吞咽困難,就應立即停止進食進水,以防異物繼續下落損傷消化道,同時要及時就醫。
劉一君提醒,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嬰幼兒的監護,不要給3歲以下的孩子像海洋寶寶一樣的球狀、豆狀的玩具。不要給寶寶玩小的玩具,以防零件脫落被吞食。一旦孩子誤食,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腹脹等狀況,家長要引起重視,需緊急送醫院就診。
本報記者張樹波通訊員楊紅梅姚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