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通過專家評審

2020-11-26 中國電力新聞網

  我國流化床發電技術持續領先

  66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通過專家評審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記者 馮義軍

  「當前,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簡稱流化床)發電技術研發正積極推進,二次再熱流化床發電技術也被列入研發計劃,我國流化床發電技術將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討會上,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表示。

  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主機設備之一,主要有煤粉爐和流化床鍋爐兩類。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研發,在遵循自主開發與引進結合的原則上,已經擁有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萬千瓦、20萬千瓦、30萬千瓦、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系列產品。目前,各等級循環流化床機組已在國內投運了近萬臺。

  「世界首臺60萬千瓦級流化床發電機組運行幾年來,優勢突顯。流化床發電技術在燃料選擇、控制汙染物排放、灰渣綜合利用等方面具有綜合競爭優勢,在環保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值得進一步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自主研發超臨界60萬千瓦流化床鍋爐專家組組長馬懷新在會上談道。

   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目前正在開展的66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技術研發進展順利,將進一步鞏固我國在此領域的領先地位。」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張縵在上述會議上講道。

  在沒有先例的前提下,經過獨立開發,我國已系統實現了從30萬千瓦亞臨界自然循環到60萬千瓦超臨界強制流動帶來的巨大的理論及工程突破,建立了超臨界流化床鍋爐整套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創建了6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製造、安裝、調試技術體系,性能指標全面優於國外同期開發的超臨界流化床鍋爐,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95%。

  據哈爾濱鍋爐廠有限公司性能設計處副主任王君峰介紹:「哈鍋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順利通過國內專家評審。二次再熱流化床鍋爐也應該是未來的研發方向。」

  記者注意到,《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明確強調:「適時開展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技術研究。」「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把 「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範」列入其中。60~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技術還入選了《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光溪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清華大學、神華集團與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開展的60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流化床示範工程研發,將實現超超臨界高參數、節能型、超低排放3個目標。」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擁有30餘年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經驗,該所研究員那永潔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流化床大型化與高參數化後帶來諸如爐膛受熱面布置等一些關鍵技術問題。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提出了環形爐膛技術,形成了66萬千瓦等級超臨界與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環形爐膛技術方案,建設了國內規模最大的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冷態實驗裝置。

  據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守軍介紹,該公司研發的生物質(垃圾)流化床氣化耦合燃煤發電技術,可以與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及煤粉爐結合,實現生物質的高價值應用和高效發電,將電站由單一能源中心升級為能源供應、炭材料生產、廢棄物解決等的多功能中心,這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相關發電領域的領先地位。

  防磨技術解決世界性難題

  「我們專業從事流化床鍋爐水冷壁防磨技術研發和推廣,使鍋爐檢修周期較原有防磨技術延長5倍以上,從原來的連續運行不足4000個小時延長到20000小時以上。節能降耗的同時極大提高了流化床鍋爐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武漢永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上中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道。   

  據了解,該公司是專業從事流化床鍋爐水冷壁防磨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高新技術企業,自主研發出流化床鍋爐水冷壁防磨新技術———導熱型格柵防磨技術。上述技術與以往將水冷壁表面增厚的被動式防磨技術截然不同,而是一種通過優化爐內水冷壁表面流場,降低氣固物流體接觸水冷壁終端速度的主動防磨技術。「該技術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燃煤電廠流化床鍋爐水冷壁易磨損洩漏這一世界性難題。」劉上中告訴記者。

  「在當前眾多籌建超臨界和正在設計研發的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中,採用帶爐水循環泵的鍋爐啟動系統,在應對機組調峰甚至頻繁啟停時,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國家發展改革委自主研發超臨界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專家組專家王大軍表示。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首家、國際上第三家能獨立自主設計、製造,滿足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需要的爐水循環泵企業。

  「無論是引進的流化床鍋爐,還是後續的國產化鍋爐,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出現過試運周期長、可靠性差等問題。個別廠為了應付上級在煤耗、廠用電、硫氮排放等要求不惜弄虛作假。不少項目還被人們譏諷為『禮拜機』!嚴重時流化床技術被不少人質疑,甚至到了被否定的地步。」談起流化床發電技術發展歷程,馬懷新向《中國電力報》記者介紹道。

  問題出在哪裡?「經過專家組的長期調研認為,除了主機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配套輔機不配套所致。為此,專家組在進行60萬千瓦鍋爐研究的同時,把配套輔機(包括耐火耐磨材料)的研發放在同等位置,與主機同步進行。」馬懷新表示。

  專家組對一、二次風機、冷渣器、燃煤的破碎分篩、石灰石製備事故緊急啟動系統、旋轉空預器、電-布複合除塵器等設備,對有能力提供這些配套設備的廠家的方案逐一進行評審,有的如二次風機、冷渣器等還進行了多次評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正確決定實現了為60萬千瓦鍋爐配套的設備在試運中未發生任何因為輔機影響的安全問題。」馬懷新談道。

  爐內脫硫脫硝技術應大力推廣

  「流化床鍋爐採用低溫、分級燃燒,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即便按照所謂的超低排放改造,其改造技術也有多種選擇。現在,燃煤電廠正在進行的超低排放改造,投入非常大。如果能實現爐內深度脫硫、脫硝,我們將在取得同樣減排效果的情況下為國家節省大量資金,這應該是行業大力支持和倡導的技術路線。」馬懷新分析道,「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流化床技術工作者繼續努力,在已有豐富實踐基礎上,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完成爐內深度脫硫、脫硝(包括脫碳)的歷史穿越和任務提升!」

  在國家嚴厲的節能減排政策下,流化床機組選擇什麼樣的改造技術路線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達標排放,一度成為了行業亟待破解的課題。在眾多專家看來,流化床發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較之煤粉爐發電機組有獨特的優勢。

  根據 《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部分流化床機組無需改造或通過簡單爐內改造和燃燒優化調整即可滿足要求,對部分超標機組及新建機組,採用SNCR脫硝技術,脫硝效率可達60%~85%,實現達標排放,同時施工周期短,投資費用低,運行效果好。

  記者了解到,流化床鍋爐採用半乾法脫硫技術實現超低排放,已經在山西國金、國峰、河曲等項目成功應用。在山西宏光電廠、朔州熱電有限公司、啟光發電有限公司等,分級供應爐內外用粉,配合爐內脫硝、爐外溼法技術,實現超低排放。   

  神華集團流化床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研發部副主任辛勝偉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流化床固有的優點不被利用,其存在的價值就會被極大削弱。較理想的低成本實現超低排放改造的技術路線是,通過流化床技術創新與設備改造進行爐內優化,發揮流化床固有優點,實現氮氧化物的源頭生成抑制和二氧化硫的高效深度脫除。」

  呼籲支持政策落到實處

  2013年,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世界首臺60萬千瓦超臨界流化床機組在四川白馬建成投產。該機組是目前世界上投運的單機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超臨界流化床機組,代表了當今流化床發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四川白馬電站是由國家相關部門主導的一個探索性項目,本應取得良好的示範效果,然而由於外部環境的嚴緊制約,長期運行小時數逐年降低,長期在中、低負荷運行,大大偏離設計的年均運行小時和年均發電量,導致電廠長期虧損。」馬懷新在上述會議上呼籲,對流化床發電機組的支持政策應該落到實處。

  「對於以煤矸石為主要燃料的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優先於常規燃煤機組調度和安排電量,並結合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機組負荷跟蹤速度慢等特性,降低機組負荷調節速率要求。」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 《關於促進低熱值煤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中國電力報》記者注意到這樣的內容。

  作為低熱值煤綜合利用發電的主要方式,循環流化床機組能夠較好地利用各種熱值燃料,在實現低熱值煤(或煤粉爐難以燃燒的煤)綜合利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類型機組無法比擬的。「對於燃用3500大卡/千克以下燃料的火電廠,建議選用流化床發電技術。」魏毓璞表示。

  

責任編輯:李梁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項目立項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於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的復函》,陝西彬長66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發電項目正式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該項目由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 (簡稱「哈電鍋爐」)與國神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三方組成聯合體共同申報,項目著力打造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項目。該示範項目獲批,標誌著哈電鍋爐在CFB鍋爐設計製造領域取得了質的飛躍,佔領了CFB鍋爐科技制高點,對進一步開拓CFB鍋爐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國內首批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成功運行
    新華網訊  記者從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由哈爾濱鍋爐廠設計製造的我國首批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已經在浙江華能玉環電廠成功投入運行。
  • 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華電國際投產
    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投產  12月4日,國內首批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引進技術國產化依託工程——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7號機組順利完成  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是國家「863」計劃依託項目和「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是引進超超臨界技術建設的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機組的裡程碑工程,也是2006年華電集團突破裝機規模和經營效益的標誌性項目。
  •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19年會
    國家能源局於1月份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標誌著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將建成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排放、超低能耗「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工程。
  • 安徽長三角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EPC合同
    11月30日中國能建華東院安徽電建一公司安徽電建二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淮南礦業集團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籤訂潘集電廠一期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EPC總承包合同項目建設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採用二次再熱先進技術,設計性能指標達到同類型機組領先水平,發電效率、發電標煤耗、廠用電率、單位耗水量等各項指標優越。
  • 哈電鍋爐開啟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新時代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於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的復函》(國能函電力【2019】21號),陝西彬長660MW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發電項目正式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
  • 「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通過驗收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通過驗收9月3日,由國家電投集團組織實施、國家電投河南公司沁陽2×100萬千瓦機組為依託開展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效寬負荷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開發與應用」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
  • 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在山東正式投產
    至此,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成為國內又一家擁有100萬千瓦單機容量的燃煤發電廠。    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是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企業,此前裝機容量已達254萬千瓦。此次擴建工程建設的兩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是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及2005年度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 超超臨界技術發展方向出爐!將成為燃煤機組減排的主要技術路線
    從2006年至今,我國已投運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已近百臺,我國已成為世界超超臨界煤粉爐機組容量最大和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我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已進入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智能優化控制、更加清潔低碳環保的新階段。
  • 我國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投產
    我國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投產  8月31日,我國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華能營口電廠二期3號機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  營口電廠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是繼華能玉環電廠首臺國產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後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零的突破。  該機組主要特點是:高效、節能、環保。
  • 世界首個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高硫無煙煤發電示範項目落地貴州
    據悉,威赫電廠為世界首個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高硫無煙煤發電項目,1號機組2019年1月31日被國家能源局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2號機組2019年12月11日取得了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建設批覆,由貴陽能源集團赫章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按照2臺660兆瓦超超臨界CFB燃煤機組一次建成。
  • 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通過滿負荷試運行
    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  通過滿負荷試運行  據科技日報 四川省科技廳透露,四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項目,日前已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機組各系統及設備運行平穩,各項技術性能指標符合要求,正加速進入產業化階段。
  • 哈鍋設計製造世界首臺660MW超超臨界CFB鍋爐
    近日,陝西彬長660MW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發電項目正式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該項目由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與國神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三方組成聯合體共同申報,著力打造世界首臺660MW超超臨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項目。
  • 【技術前沿】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
    隨著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熱能動力理論的日臻完善,蒸汽的參數經歷了低壓、中壓、高壓、超高壓、亞臨界、超臨界直至超超臨界的發展過程。隨著能源清潔化的發展要求日益迫切,日臻成熟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正在全面登場。  《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原則上採用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
  • 「亞臨界機組600攝氏度升溫改造關鍵技術」通過專家評審
    「亞臨界機組600攝氏度升溫改造關鍵技術」通過專家評審鄒春蕾 馮義軍核心閱讀燃煤發電機組改造技術再迎世界級重大創新。6月12日,一場能源行業盛會在中國科技會堂拉開序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倪維鬥、劉吉臻、秦玉琨等行業泰鬥,原國家能源部能源總工程師秦中一,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陳進行、吳吟等重量級專家,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原副院長孫銳等技術大拿齊聚一堂,對「亞臨界機組600攝氏度升溫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進行評審。經過認真的質詢、交流和討論後,與會專家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亞臨界機組600攝氏度升溫改造技術」為世界首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我國成功掌握先進的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技術
    國內首套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也是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火電機組,經半年的成功運行,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月11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華能集團在人民大會堂發布了這一消息。
  • 東方鍋爐研製的百萬超超臨界鍋爐刷新紀錄
    新技術、新標杆、新突破百萬超超臨界鍋爐刷新紀錄東方鍋爐研製的第三臺百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鍋爐在神皖安慶電廠高標準投運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於海江 王習梅 楊學敏 盛夏六月,皖南大地驕陽似火、綠蔭蔥蘢。兩臺嶄新的鍋爐巍峨矗立在神皖安慶電廠內。
  • 世界首臺66萬千瓦再熱623℃超超臨界機組投運
    如今,安徽電建一公司「殺」回「老戰場」,承擔起世界首臺66萬千瓦等級再熱蒸汽溫度達到623℃超超臨界π型鍋爐燃煤機組的建設重任,並再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超超臨界機組是當前世界範圍內的一項領先技術,這種機組在效率、環保、節能等方面有著一般常規火電機組無可比擬的優勢,但若要將機組的供電煤耗控制在每千瓦時280克或以下,機組參數就要等同於百萬機組。
  • 「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專刊即將出版
    我國每年煤炭開採、洗選加工副產的低熱值煤超過7億噸,這些劣質燃料難以在常規煤粉鍋爐或其他燃燒設備中燃用,只能採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這是我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發展的動力。循環流化床燃燒中,爐內添加石灰石可低成本脫硫;循環流化床鍋爐內部特有的低溫燃燒和快速床中特殊的氣固流動結構營造出的還原性氣氛,可將NOx生成濃度控制在較低水平,從而實現低成本汙染物控制,促進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迅速發展。
  • 我國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投產
    新華社瀋陽9月1日電(記者 石慶偉)我國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8月31日在華能營口電廠正式投產。這也是世界上第二臺投產的同類型機組。    華能營口電廠地處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此次投產的機組是該廠二期3號機組,主機設備均由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