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的童年都聽過「美人魚的故事」:美麗善良的美人魚為了王子而變成泡沫……這是「童話大王」安徒生的經典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它曾被無數次改編成動畫、影視作品,影響過無數兒童。許多人對「美人魚」的認識正是從該作品開始。
這是國外作品中的「美人魚」,是童話中的「人魚公主」,童話的世界往往和現實不同:童話裡的愛情很美好,但並不真實;童話裡和公主相配的永遠是「白馬王子」。
2016年周星馳執導的真人版《美人魚》就很符合東方特色。劇中的美人魚與所愛的人不再是地位相等,最後也是大團圓結局。
該作品再次讓觀眾對「美人魚」這一藝術形象關注起來。
只是更多的依然是對「化成泡沫的美人魚」的追憶。
很遺憾影響大多數中國人的「美人魚」作品來自於國外,很悲哀許多人都不曾知曉在中國民間文學中早就有過「美人魚」的藝術形象。
中國文學中最知名的「美人魚故事」出自於明代傳奇故事《魚籃記》,該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電視劇女王」趙麗穎剛成名時主演的《追魚傳奇》正是改編自《魚籃記》。
該劇主要講述書生張珍與魚美人紅綾之間的悽美故事:張珍受指腹為婚的未婚妻金牡丹冷眼相待,在碧波潭畔讀書受到潭中鯉魚精紅綾的愛戀,紅綾化成金牡丹陪伴張珍,兩人情投意合,最終歷經波折永結同心。
該劇播出後取得不俗的收視率,飾演鯉魚精的趙麗穎人氣也因此節節高升。
2000年徐懷鈺和郭晉安主演的《天地傳說之魚美人》是無數八九零後觀眾心中的回憶。
劇中的金牧丹不再像其它影視劇中的金牧丹那般嫌貧愛富,而是成了一位痴情的善良女子,可惜的是她與張子遊有緣無分,被父逼迫與江雲飛成婚卻在結婚當日淚盡而亡。鯉魚精小蓮不忍張子遊思戀金牡丹而痛不欲生,飛進牡丹體內與他相伴……
《天地傳說之魚美人》是非常經典的一部神話劇,該劇也給金牡丹平了反,讓她從同類影視劇中愛慕虛榮的女人變成了悲情的角色。張子遊無論是與金牡丹還是與鯉魚精小蓮之間的愛情都令人感動。
2011年由陳小春主演的《碧波仙子》大概是對原版故事改編最多的一個影視版本。該劇主打懸疑偵探,人魚戀也建立在二人一起查詢案件的基礎上。
93版《包青天》也將「追魚」的故事搬上了熒幕,《包青天之魚美人》正是講述這段悽美的故事。劇中的張真最終與金牡丹在一起,但他最愛依然是魚美人。
此外,由《魚籃記》改編的影視劇還有TVB經典神話劇《無雙譜》,而影響最大的則是越劇《追魚》,因為此後的許多影視版本正是以它為藍本。
無論是影視版還是戲劇版《追魚》,故事中大都將金牡丹刻畫成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子,而魚美人追求愛情甘願捨棄道行的精神則與她形成強烈對比,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張珍與魚美人的故事受到無數人的謳歌。
那麼,原著《魚籃記》中的故事是否也是如此?
《魚籃記》是明代傳奇作品,又名《碧波漂》《追魚記》。古人注重因果,也因此在《魚籃記》原著中交待了張真和金牡丹的結緣始末。
金寵和張瓊前往武當山拈香求子,因金寵做官貪贓枉法,故玄女賜其一女,便是金牡丹。張瓊為官清廉,故得一子,取名張真。
張真和金牡丹指腹為婚,張真成年後家道中落,前往金家投親。金寵以「不招白衣女婿」為名將張真安排於碧波潭畔攻讀,讓他求取功名。
在潭中有一鯉魚精幻化成金牡丹模樣,勾引張真。並許下「金寵壽誕之日,牡丹遞杯之時」的誓言來騙取張真與自己交歡。
張真上當,惹怒了金寵夫婦,被趕出金家。鯉魚精一怒下則作法讓金牡丹身患重病。金寵派人追回張真,讓他與女兒結婚來衝喜,誰知張真卻與鯉魚精幻化的假牡丹一同而歸。
真假牡丹難辨,金寵請來包拯降妖,在觀世音的幫助下終將鯉魚精消滅。張珍趕考榮歸,與金牡丹終結連理。
在原著故事中,鯉魚精並非如今影視版本中的正面形象,而是一位貪圖美色的妖精。這其實與《白蛇傳》中白蛇在流傳中形象的演變相似,寄託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也因此誕生了《魚籃記》的另一版本。在該版本中,鯉魚精來到人間也並非貪圖美色,而是因為她不甘水中寂寞。雖化身為金牡丹與張真結婚,卻並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此版中的鯉魚精已經被定義成勇於追求愛情的魚人形象,作者對她賦予了同情和希望,也因此最終被觀音收為門下,成為「魚籃觀音」。
隨著形象的演變,如今流傳的版本中鯉魚精已成為追求愛情的勇敢少女形象,這歸功於劇作家安娥的修改。安娥在創作越劇《追魚》時將自己與田漢之間那種悲歡交集「帶淚的笑」式的愛情融入劇中,也因此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更加細膩深動,震撼人心。只是這樣一來就委屈了原著中的金牡丹,直接從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被改編成了嫌貧愛富的拜金女。
儘管《魚籃記》原著中的「魚美人」貪戀美色、為害人間的形象讓人大跌眼鏡,但流傳至今的形象卻是敢於追求愛情的善良女子形象。原著雖寫人魚,主旨卻是抑惡揚善;而該故事在流傳中則越來越偏重於愛情,這也就很容易理解人魚形象的改變。
經典永不劇終,「追魚」的故事也一定會繼續流傳下去,而多情的魚美人也一定會如白娘子那般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賢妻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