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

2020-12-05 大國觀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說起影響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物理學家,我們都會想起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然而除了他們的成就,我們對他們的生平幾乎一無所知,就拿愛因斯坦來說,愛因斯坦一生中發表過很多的觀點,他也曾經評價過中國人,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愛因斯坦當初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呢?歷史的真相總會讓人大跌眼鏡。

原來,早在100年前,愛因斯坦曾進行過一次環遊世界的旅行,他先是去了美國,然後又遊遍歐洲,最後輾轉來到亞洲的新加坡、上海以及東京等地,回去之後,愛因斯坦將他的旅遊經歷全部記錄在了一本日記裡,而這本「旅行日記」在前不久被公開了出來。當時,愛因斯坦僅僅在中國上海待了三天,他用紙筆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在上海的所見所聞,然而這些「所見所聞」放到今天絕對是觸目驚心的,他形容道,這些中國人懶惰、封建、庸俗並且沒有數學天賦和獨立的思維,每天像「奴隸」一樣生活著,不求上進。

愛因斯坦如此描述中國人,確實有失一個偉大科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身份,然而,當時的愛因斯坦與中國無冤無仇,也沒有必要故意去抹黑中國,畢竟100年過去了,我們難以想像100年前的上海究竟是怎樣的,只能通過一些影視作品了解到一二,卻也不全面,相比今天的繁華的大都市,我們絕對不會相信100年前的上海會是如此的不堪。

據悉,這本日記的們這個字叫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我們至今還可以在一些圖書館找到這本書。這本書裡不僅記錄著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還記錄著愛因斯坦在中國的三天生活,當時大批的上海青年追捧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而愛因斯坦用這些詞彙來形容中國人,甚至帶有強烈的歧視色彩。

的確,我們不可否認愛因斯坦在科學界和物理學上的貢獻,但如此惡意詆毀中國人,確實顯得愛因斯坦眼界太窄。當時的中國人才剛從封建統治中脫離出來,還沒有受到正式的教育,但愛因斯坦憑什麼認為中國人在這之後不會徹底崛起呢?相比愛因斯坦,英國哲學家羅素就顯得更有格局,他表示:「如果中國人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下,並且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中國人必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相關焦點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說起愛因斯坦,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他對物理學界的卓越貢獻,世人都承認他是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就連美國最知名的《時代》雜誌對愛因斯坦也是大加讚揚,聲稱他發現的物理學理論讓人類終生受益。
  • 愛因斯坦曾受邀訪華,一代物理學家兩面三刀,日記裡汙言穢語
    這本書是愛因斯坦在1922年到1923年遠東之行中,他在日記裡寫上的所見所聞。畢竟他在公開場合表現的彬彬有禮,曾經維護過黑人的合法權利,西方媒體還把他稱為道德模範。而他的日記所寫,讓人大跌眼鏡。他寫道當時來華時的經歷,上海大學校長于右任負責接待。
  • 愛因斯坦曾到訪中國,寫了本日記,如今日記公開,字字讓人憤怒
    引言 諾貝爾獎得主維格納曾說:「我們所有人,都在愛因斯坦的庇蔭之下···」作為物理學界的傳奇,愛因斯坦甚至成為20世紀科學界的代言詞。但是他對中國人的評價卻並不友好,或者說存在非常大的種族偏見。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中國人是「勤勞卻麻木,骯髒又遲鈍」的體現。
  • 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的?多年後日記內容揭秘,讓國人心灰意冷
    不過在愛因斯坦的眼裡,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很多中國人很失望。以至於愛因斯坦在他的日記中對中國人的點評,讓我國很多人深感失望,甚至是絕望。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他描繪我國人是「勤勞、麻痺、遲鈍」的。很難想像這樣的詞眼出現在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的書中。而關於勤勞愛因斯坦則是把我國人比喻成辛苦勞作的牛和馬,愛因斯坦認為中國是一個特別像羊群一樣的民族,中國人的遲鈍與骯髒讓他十分不解。
  •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國人麻木遲鈍像機器,日本女人聰明有吸引力
    偏見是人們認識世界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它帶著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除了得道高僧之外,誰又能真正做到沒有偏見了,在愛因斯坦的日記沒有公開之前 愛因斯坦旅遊日記,主要寫的是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的愛因斯坦的亞洲之旅,1922年,愛因斯坦為了籌措研發資金,四處講學,北大校長蔡元培,致電給愛因斯坦,希望他在訪問東亞的時候,能夠將第一站放在中國。
  • 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而在近代,有一位神級科學家的人生,幾乎一直都處於高光時刻,令人羨慕不已。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與常人相比,愛因斯坦的生活軌跡簡直不可思議。在同學們都還在上中學的時候,他自學完了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直接領先了別人一步。但此時的他也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少年。直到1919年,40歲的愛因斯坦才聲名顯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科學大家。
  •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 不過愛因斯坦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青年的熱情,他還觀察了中國百姓的生活狀態,最後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在日記中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寫了本日記,內容曝光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以往談及愛因斯坦,只會大肆讚揚他在科學上的巨作,且大談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只是,在得知他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之後,今日倒也不怎麼想要誇讚他的榮耀了。大概,這在某種角度而言,帶著些「護短」情節,但是,倘若他人那般非議我國人,確實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承認他的優秀與成就, 但是,卻反對他的某些言論。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在日記中表明對中國人的態度,讓人字字扎心
    提到愛因斯坦,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位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可以說是得到了無數人的讚譽,然而,當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曝光之後,人們卻發現他對待中國的態度,令人感到十分尷尬。那麼,在愛因斯坦週遊上海之後,他究竟在日記裡對中國進行了怎樣的描述呢?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中。
  • 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是怎麼評價中國人的,網友:越看越氣人
    在1920年到1923年,愛因斯坦在全球各地進行旅遊,其中就包含中國,當時中國的社會還很混亂,國家還沒有從思想上解放出來,這一幕都被愛因斯坦記在了自己的日記本上。
  •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 1921年,蔡元培到歐洲考察教育時,曾訪問愛因斯坦,邀請他來華講學。1922年秋天,愛因斯坦應邀到日本講學,表示願意同期來華,雙方商妥了來華講學的條件。
  • 愛因斯坦日記公開:日本人正派有吸引力,中國人像機器,麻木遲鈍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這本私人日記被公開之前,人們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一直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愛因斯坦曾經到亞洲遊歷,在公開場合,愛因斯坦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讚揚態度。
  • 愛因斯坦的種族歧視給我們的啟發
    該書收錄的主要是愛因斯坦旅行期間的日記,包括他對科學、哲學、藝術問題的思索,以及對旅途中遇到的人、見過的事的即時看法。日前有報導稱,愛因斯坦在這些日記中表現出的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令人震驚"。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現代學者對此人產生了兩種猜測:一是當時的日本人從中作梗,找人冒充斐司德博士,攪亂愛因斯坦前往北京的計劃,斬斷愛因斯坦和蔡元培的聯繫; 二是可能由於當時的中國狀況,愛因斯坦萌生退意,認為中國人難以集齊他所需報酬且無法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便杜撰斐司德博士以此拒絕。
  • 局面令人大跌眼鏡
    不過開票僅僅不到一個小時,這樣的局面卻令人大跌眼睛。蔡英文瞬間領先30多萬票,許多群眾自然非常緊張。此時陳揮文在鏡頭面前公開表示,蔡英文即便現在一時領先,依舊無法獲勝。臺灣名嘴陳揮文翻牌預想破滅!不過韓國瑜反超的場景沒有出現,反而是兩人之間的票數逐漸拉大。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在愛因斯坦出版的亞洲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他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並還有其他歧視性的詞彙。這次路途中,愛因斯坦還寫下了一本旅行日記,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在路途中的見聞以及愛因斯坦對停留地區包括日本、印度、巴勒斯坦、香港、新加坡等地所見之人的印象。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他詳細描述了香港民眾的生活狀況,他看到了當時的香港,中國人為了掙5分錢,每日早出晚歸,敲敲打打,搬運石頭的生活現狀,並對此表達了同情。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的評價,為啥讓人憤怒?他究竟寫了什麼?
    《旅行日記》將愛因斯坦的惡劣行徑曝光了!愛因斯坦侮辱其他民族,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功夫很厲害!印象裡的愛因斯坦在旅行日記這本書並沒有現世的時候,愛因斯坦的口碑接近爆棚。在當時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是一位人權主義的捍衛者,為什麼呢?因為愛因斯坦不止一次地維護美國黑人的合法權益,請注意,愛因斯坦是不止一次的維護。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評價,國人為何憤怒?
    這篇日記屬於愛因斯坦的私人旅行日記,是由英國BBC發表而出,這裡就有很多問題,要說到說到,西方發表愛因斯坦明顯醜化中國人的日記究竟有何目的。我們先說說 這篇日記的故事,物理學泰鬥,在金錢上極為看重對於中國給出的出差費用並不滿意。愛因斯坦被評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他提出的物理理論對於人類的科學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 愛因斯坦日記:種族主義與20世紀初的社會思潮
    愛因斯坦日記的種族主義傾向這次出版的旅行日記,是1922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與妻子艾爾莎(Elsa)進行為期5個半月「探索遠東和中國」之旅時所記的日記。當時他已因其光電效應和狹義相對論等方面的建樹聲名卓起,但遠不及二戰中和戰後那般知名,也並未想到這些私人日記有朝一日會被完整出版,公諸於世,因此日記中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原生態」反映了他當時的思想面貌。▲2018 年 5 月 29 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 - 1923》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 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卻慘遭這個中國天才「無情打臉」
    1922年,正處在人生巔峰時期的愛因斯坦路過上海,苦難的中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後來的日記中寫道:「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椅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去樹林解手時一樣安靜地蹲著。就連小朋友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呆板、愚鈍……一個牧群般的奇特民族……與其說是人類,他們更像是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