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卻慘遭這個中國天才「無情打臉」

2020-12-05 草民有話說

1922年,正處在人生巔峰時期的愛因斯坦路過上海,苦難的中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後來的日記中寫道:

「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椅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去樹林解手時一樣安靜地蹲著。就連小朋友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呆板、愚鈍……一個牧群般的奇特民族……與其說是人類,他們更像是機器人。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僅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難以言喻的沮喪。」

不可否認,彼時的中國的確很落後,人民生活也非常困苦,但愛因斯坦將中國人描述成「牧群般的奇特民族」是令人無法理解的,這是赤裸裸的卑劣的種族歧視!

多年以後,當猶太人被污衊為低劣、危險的種族,在歐洲險遭滅種之災時,愛因斯坦四處發表演說,控訴世界對猶太人的偏見,痛斥歐洲國家對猶太人的迫害,並稱猶太人是弱勢群體。不知當時,愛因斯坦又是否會想起自己昔日對中國人的那份輕蔑?

中國天才「打臉」愛因斯坦,無情痛擊

無獨有偶,在愛因斯坦的晚年,恰巧有這麼一個年輕的中國人出現在他的視野當中,他出類拔萃,令愛因斯坦忍不住想要拉他入夥,但沒成想卻慘遭拒絕。

這個年輕人就是一代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

陳省身師從法國大數學家嘉當,26歲就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而後又因為抗戰而轉移至西南聯大任教,楊振寧也曾是其學生。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看到陳省身是在1943年,當時的陳省身32歲,愛因斯坦64歲。因為兩人同在一個研究所,而且這個研究所很小,經常會碰到面,彼此很熟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會用到思維的李曼幾何,而陳省身又是這方面的高手,所以愛因斯坦經常會找他聊天,討論物理和數學,甚至多次邀請陳省身去自己的家裡做客。

可是,當愛因斯坦提出要陳省身跟他合作,一起研究統一場論時,陳省身卻拒絕了。

陳省身之所以拒絕愛因斯坦的邀請,其實並非因為愛因斯坦在1922年對中國人的那些含有歧視的言論,當時這些東西根本還沒有人知道,這些日記是愛因斯坦去世後才被公開的。

不僅如此,陳省身還說愛因斯坦為人很簡單,很同情中國的遭遇,並多次同自己討論中國,愛因斯坦的家裡還有一本德文版的《道德經》。顯然,此時的愛因斯坦並未表露出自己對中國的偏見。

那麼陳省身為什麼會拒絕愛因斯坦呢?

用陳老自己的話來說:愛因斯坦當時的當時的名氣的確大得不得了,但是已經沒多少用了,一個科學家真正做重要事情的時間不多。做學問要年輕,我不會因為他是愛因斯坦就跟他合作。

說簡單一點,陳省身認為,即使你是享譽世界的愛因斯坦,我也不會因此去做我不太想做的事情。

愛因斯坦中年時期貶低中國人,晚年卻欲求中國人才而不得。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記重重的「打臉」。

看到這裡,許多人不了解陳省身的人可能要問了:這個陳省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能讓愛因斯坦不惜以老邁之軀向他拋出橄欖枝?

陳省身先生小傳:

陳省身曾這樣形容自己:我是一個對很多東西無能的人,之所以現在還在做數學,是因為我只有數學做的還稍微好一點而已。

事實上,陳省身所謂的「好一點」,也並非常人可以想像的。陳省身1911年出生,頗具數學天賦,小學只上了一天,中學兩連跳,15歲考入南開,大三就做了老師的助手,隨後又進入清華讀研,23歲獲碩士學位,隨後又趕赴德留學,後師從法國數學大師嘉當(當時世界工人的最偉大數學家,專注微分幾何領域),只用了一年就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1943年,陳省身完成了劃時代的高斯博內公式,被國際數學界尊稱為「微分幾何之父」。1984年獲國際數學最高獎——沃爾夫獎。

而對於這一切的成就,陳省身的總結只有寥寥數語:熟能生巧而已。

他在美國時,帶動並振興了美國的微分幾何,使美國成為了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他是美國數學協會副主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協會會長。1979年,陳省身退休時,世界各地的三百多位數學家不遠千裡趕來為他唱歌,歌頌他的功績。

他的晚年,扛起了振興中國數學的大旗,創建了南開數學所,並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促成了國際數學家大會2002年八月在北京舉辦。在會上,91歲高齡的陳省他高興地對新聞界說:中國已經是數學大國,下一步目標是做數學強國。他再次強調中國人的數學天分是不需要證明的,他希望年輕的中國數學家要有耐心。

陳省身一生致力於數學事業,寒暑不斷。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他還在著手研究世紀難題——關於六維球面上復結構的問題。可是,他最終沒有跑過時間,2004年12月3日,陳省身大師在天津溘然長逝。

根據他的遺願,他的遺產被分為三份,兩個子女分別佔兩份,另外一份留給南開數學所。他和妻子的骨灰將會被合葬在南開校園,不建墳頭,不立墓碑,只在上面立一塊黑板,供後人演習數學。

1922年早已遠去,可是愛因斯坦的筆記至今仍能刺痛我們的心,近代中國的那段不堪的歷史似乎早已成為中國人自卑的源頭。

正如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所說的話一樣:我認為我今日所獲得的成就最大的意義就是消除了中國人自居不如人的心理。陳省身也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向世界宣告:中國人的數學天分是不需要證明的。

如何徹底走出那段屈辱的歷史?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像楊振寧和陳省身這樣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何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而讚美日本人正派,原因已找到
    在很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人聰明能幹、吃苦耐勞,熱情大方,走到哪裡就將中式菜園帶到哪裡,走到哪裡就將中國美食帶到哪裡,尤其是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最受歡迎的一群人。不過在上個世紀有一位偉人曾誤把中國人看成是一群思想愚鈍、行為骯髒人種,這個人就是被世人稱是人類天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為何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點評,分歧性大
    愛因斯坦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稱:「中國人吃東西不坐在凳子上,而像歐洲人在樹叢裡解手時那樣蹲著。一切都那麼安靜嚴肅。甚至連孩子們都是毫無生氣的,遲鈍呆板。」「就算是那些淪為做牛做馬的人也從來沒有讓你感受到,他們對受苦是有意識的。
  •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後來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
    前言足下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曲者不可以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與山巨源絕交書》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繁榮昌盛,科技文化水平發暫緩迅速。但是誰都沒有想到,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百年之前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好在有那麼一位數學家,替我們爭回了一口氣。聰明活絡如愛因斯坦,晚年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曾路過中國,留下日記古代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侵害,長期的壓迫使他們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意志,淪為統治者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 愛因斯坦為何說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意見不一分歧大
    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那段時期的中國也並非全是不堪的景象,畢竟不少有志之士意識到中國存在的問題後,虛心學習外國先進的工業以及是思想,力求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所以總的來說,那不僅是中國屈辱的時刻,也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國人民開始改進前行的時刻。愛因斯坦也曾在上世紀20年代來過中國,那在他的眼中,當時的中國又是什麼樣的呢?
  • ...骯髒、愚鈍的人」,首次以英文出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
    (遊記中稱)中國人「骯髒」而且「愚鈍」,他們會像歐洲人那樣蹲在廁所吃東西。Chinese are 'filthy' and 'obtuse' who squat to eat like Europeans on the toilet (遊記中稱)中國人「骯髒」而且「愚鈍」,他們會像歐洲人那樣蹲在廁所吃東西。
  • 愛因斯坦的種族歧視給我們的啟發
    現在一本新書《愛因斯坦遊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的出版,證實為我們家喻戶曉的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竟然具有種族歧視觀點,而且歧視的是中國人。這引起輿論譁然。該書收錄的主要是愛因斯坦旅行期間的日記,包括他對科學、哲學、藝術問題的思索,以及對旅途中遇到的人、見過的事的即時看法。日前有報導稱,愛因斯坦在這些日記中表現出的對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令人震驚"。
  • 愛因斯坦遊中國,寫了一本日記,公開之後,字字戳心讓人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不止現在在中國屬於人盡皆知的人物,早在1919年時,他的名字在當時的中國就已經比較響亮了。隨後1920年,伯特蘭·羅素在北京講學一年,更是給當時的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元培作為當時的教育總長,也是北京大學的校長,在1920年開始跟愛因斯坦接觸。
  • 中國人,真的很聰明嗎?
    原標題:中國人,真的很聰明嗎?「中國人聰明」這個概念,不論是國內國外都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了。1920年代年輕的愛因斯坦(圖源:super retro)比如1923年愛因斯坦來中國訪問。「勤勞,骯髒,遲鈍的人。」根據愛因斯坦1923年的觀察,中國人是一群愚鈍、麻木的人,是名副其實的東亞病夫。
  • 英國天才叫牛頓,德國叫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叫什麼?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上,總是有那麼一群超乎常人的天才的出現,他們用自己超強的學識和努力加快了人類的進步,每一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只要一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天才,無疑這個國家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世界各國都有天才,英國有個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叫愛因斯坦,那麼中國的天才代表叫什麼呢?
  • 英國天才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是誰呢?
    人類社會的進步從來都不是因為大多數人,而是因為人類中極少數的優秀人才,這個群體有著遠超過普通人的學習能力以及超高的智商。他們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甚至是歷史的發展。在近代之後這群人有了一個集體稱號,他們被稱為科學家,同時因為他們的不同,他們也被人們稱為天才。
  • 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在學科知識的幫助下,獨立且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個理論簡直就是驚天大爆炸的消息,一下子進入了人民群眾沸騰的池塘。十年後,他又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當眾人疑惑不解的時候,1919年的5月29日,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在一次日食觀測中實現了。在物理學等科學領域中,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 好色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來中國後,竟然是這樣評價中國女人的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就公開過愛因斯坦的一批私人信件和日記,向世人展示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這批信件中,點名到姓的情婦就有六位,研究者保守估計,愛因斯坦的一生至少有十個情人,其中,有金髮碧眼的奧地利女郎,有腰纏萬貫的猶太寡婦,還有風情萬種的花店老闆、善解人意的女秘書等。當時還有傳聞,說是他被一個蘇派出的「燕子」女間諜搞定了,從他身上挖走了許多絕密資料。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與中國還有一些緣分。1922年,他曾經造訪過中國,並遊覽過中國上海。但是這位科學家對中國人的印象卻不怎麼好。畢業後卻沒有在學術界謀得一份工作,後來他找到了一份瑞士專利局的文員的工作,這份穩定的工作讓愛因斯坦可以在業餘時間進行自己感興趣的理論物理研究,他提出的相對論,促進了人類思想進程。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名人,對中國人的評價確是「骯髒、遲鈍」,這樣的詞語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
  •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沒數學天賦,勤勞但遲鈍
    」愛因斯坦在科學領域上多次觸碰到了人類文明的天花板,在科學和思想領域上的財富可以讓後人取之不盡。就是這樣一個巨匠,也難免走不出刻板印象的拘束。他對中國人的評價主要是「勤勞、骯髒和遲鈍,麻木不仁,甚至連中國的小孩也是如此。是牲畜一樣的民族,比起人類,他們更像機器。」
  • 愛因斯坦日記公開:日本人正派有吸引力,中國人像機器,麻木遲鈍
    此外,愛因斯坦還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青年高度讚美:「今天得以觀賞許多名畫,心情十分愉快......中國青年將來對世界科學必行有偉大貢獻。」最終,愛因斯坦將自己在東亞遊歷期間的大量時間都留給了日本,離開上海後在日本停留了足足43天才在蔡元培極力邀請下又來了上海兩天。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表示中國人「骯髒、遲鈍」,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負面評論呢?因為愛因斯坦也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各個國家,於是便通過日記的方式,將這次旅行所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當然也包括愛因斯坦對這些地區的印象。
  • 「天才」愛因斯坦:後代狀況如何?2個孩子精神有問題!
    在我們中國,一直有句話就是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假如說父母特別優秀,那孩子也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一些特例。那就是父母特別聰明,可是孩子特別愚鈍。其實,這就是和我們人類的基因遺傳有關係。
  • 關於《愛因斯坦遊記》英譯本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評論之查證——他的香港見聞
    其次,《衛報》引述愛因斯坦遊覽中國的該段,實際不是當時的中國大陸,而是在香港,該段出現在11月10日條目之內,其記錄了愛因斯坦於1922年11月9月從新加坡到達香港且直到11月11日晚離開香港坐船去上海之前,在香港的見聞。
  • 愛因斯坦曾到中國,在日記裡對中國人有何評價?為何會讓人憤怒?
    甚至還有人將愛因斯坦的評價和種族歧視聯繫在一起,在西方國家中白種人認為,自身非常的高貴,覺得黑種人只配得上做他們的奴隸,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時候,白種人同樣對黃種人也出現了這種排斥現象,所以很多人覺得當時愛因斯坦對中國的評價就是出於種族歧視,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小李子又一輪表情包來襲 和友人一起打排球走位風騷 卻慘遭打臉
    小李子走位風騷,每一個動作仿佛都在說「我是全場最靚的那個崽」,不過還是慘遭無情打臉。然後網友們也是腦洞打開,紛紛給小李子製作了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