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這本私人日記被公開之前,人們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一直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愛因斯坦曾經到亞洲遊歷,在公開場合,愛因斯坦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讚揚態度。
1922年11 月13日,愛因斯坦途徑上海去日本,短暫停留了一晚。在上海他受到了熱情的招待,無數中國學者名流陪同,愛因斯坦品嘗了「一品香」美食,遊玩了豫園等地,聽了崑曲,吃飯的時候,愛因斯坦對中國的美食評價非常高:
「古老文明所在之地,其美食也更具風味,中國便是如此......歐美國家的食物不同,他們就像給爐子裡添煤似的考慮給胃裡倒進去一堆熱量。」此外,愛因斯坦還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青年高度讚美:「今天得以觀賞許多名畫,心情十分愉快......中國青年將來對世界科學必行有偉大貢獻。」
但愛因斯坦只是將上海作為一個短暫的落腳點,第二天就離開乘船前往日本的神戶。在東亞講學遊歷期間,雖然蔡元培等中國學者先對愛因斯坦發出邀請,但愛因斯坦依然優先選擇日本,他給出的原因是「日本人提出了優越的條件......各項雜費有2000英鎊。」
儘管蔡元培努力湊錢,表示了足夠的誠意,愛因斯坦依然有些不滿:「美洲各大學來函,所開各款,為數均在貴國之上。」最終,愛因斯坦將自己在東亞遊歷期間的大量時間都留給了日本,離開上海後在日本停留了足足43天才在蔡元培極力邀請下又來了上海兩天。
愛因斯坦並沒有按照蔡元培等人的設想,去北京停留並且在北京大學講學,讓蔡元培十分失望。雖然愛因斯坦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天氣原因耽誤了,但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所記錄的內容來看,愛因斯坦似乎對所有的亞洲人都抱有一種偏見,除了對日本人。
「日本人不喜歡炫耀,他們正派、樸素、得體,純潔的靈魂很少見,但在日本卻常見,這個國家值得熱愛欽佩,日本人非常具有吸引力......對於交付給他們的社會責任,他們會很樂意地接受踐行,從不找藉口推脫;他們深深為自己的族群和國家感到自豪。」
不過,愛因斯坦也提出了一點對日本人的疑惑:「這個國家的人,在藝術方面的需求似乎比在智力方面的需求高些,是天性決定嗎?」總體而言日本人留給愛因斯坦的印象非常好,對比之下,他對中國人的評價卻讓人感到充滿高高在上的歧視。
「中國人吃飯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著吃——就像歐洲人在叢林裡解手時做的一樣。」
「中國人無法被訓練得具備邏輯思考能力,他們尤其沒數學天賦......那些辛勞工作的人似乎完全感覺不到痛苦......一個怪異的、像羊群一樣的民族,比起人類他們更像機器。」
「(中國)男女差別微乎其微,我不明白中國女性哪來的魅力吸引男性,讓他們有這麼多後代......中國的孩子看起來都無精打採、呆頭呆腦。」
「如果其他種族被中國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悽涼之事。」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愛因斯坦的言論不是單純歧視那麼簡單,歧視一般是因為看不起對方的缺點;但愛因斯坦的說法,卻是以生物種源的方式將除了日本人之外所有的亞洲人全部歸類到智力低下、骯髒、麻木和遲鈍的「劣等」,甚至上升到攻擊女人和孩子,已經涉及種族侮辱。但不知愛因斯坦看到未來的事情後,又會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