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談及愛因斯坦,只會大肆讚揚他在科學上的巨作,且大談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只是,在得知他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之後,今日倒也不怎麼想要誇讚他的榮耀了。大概,這在某種角度而言,帶著些「護短」情節,但是,倘若他人那般非議我國人,確實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承認他的優秀與成就, 但是,卻反對他的某些言論。
愛因斯坦是德國人,出生於1879年3月14日,是個猶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世界歷史上,猶太人被認作是最為聰慧的種族,愛因斯坦本身確實也是聰慧過人。雖說在二戰期間隨著家人顛沛流離,但是最終還是在美國找到了自己的落腳點,也在物理學上創下了不少輝煌的成績。公元1922年7月,愛因斯坦在德國柏林遭受到謀殺的威脅,為此只好選擇離開柏林,隨後在科倫坡、新加坡、我國的香港和上海等地進行訪問。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在去上海的途中,當時正值192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在我國並沒有待很久,在上海的時候,也就在當地逗留了 3天,不過,這3天的感受都被愛因斯坦寫進了自己的日記本中。當時的中國,雖說已經結束了封建統治, 但是依舊是沒有擺脫封建統治的影響。當時,上海算是比較好的地方,但是,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我們國家的人給他的印象竟然是那般不堪。
愛因斯坦的日記被公開之後, 大家也對當時他在中國的所見所感有了清晰的了解,也令國人難以接受。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 ,對中國人的評價極為地貶低——「中國人,他們很勤快,但是又很遲鈍,他們在勞作的時候就像是馬一般。比起像人,他們其實更像是機器一般。」在愛因斯坦的眼中,我們中國人是極為令他看不起的。「中國人想要被訓練得有邏輯思維的能力,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數學天賦上,更是如此。」
在他所公布的日記中,中國人被貼上了眾多的標籤——勤勞、遲鈍、麻木、骯髒......即便是唯一帶著褒義的「勤勞」,在他眼裡也是機器般的行為,實屬是難以接受。當然,作為猶太人,加上他本身的成就, 他確實是有傲嬌的資本,但是,這種光是有優越感,卻處處透露著「瞧不起人」的言論 ,卻是極為令人不齒的。據說,當時,教育家蔡元培還曾邀請愛因斯坦前往北京大學演講,只是 ,面對愛因斯坦提出的1000美元報酬,蔡元培犯了難,最後好不容易湊齊了,愛因斯坦又反悔了,轉身去了給更多報酬的日本。
對於愛因斯坦的言論,其實大家的意見倒是兩極分化的,有的人覺得他說得對,也有人覺得有失公允。當然,個人覺得,當時的中國確實是比較落後,這毋庸置疑,我們承認那時候我們確實在很多方面不如人,但是 ,也沒有到那般令人鄙夷的田地。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所積澱下來的文化底蘊並不是他3天就能感知到的,雖說愛因斯坦的言論在某些方面確實是真實的,但是,那些評論,依舊是偏頗的,單單憑藉著一個時代,就否認了我們的所有, 實在是談不上什麼公允。
不過,這也確實是令國人需要反思的地方,為何在當時,我們贏不到他人的尊重?現如今,我們國家也日益強大起來,他人對我們的態度和看法也隨之改觀了,由此可見一斑。在時代發展之路上,不斷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在世界的東方傲立,他人自會發現這頭東方雄獅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