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眾生生而平等」,但世界上依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最為人熟知的是白種人對黑種人的奴隸,白種人自認血統高貴,天資聰穎,認為黑種人天生就應該成為地位低下的奴隸。但其實這種種族歧視不僅僅是對黑人,在19紀末期到20世紀,他們同樣對黃種人極為排斥,這一現象被稱為「黃禍論」。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提及晚清統治下的中國,想到的是一片蕭條混亂的景象,從1840年英國政府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就被公布在世界的面前,此後他們為中國貼上了一系列標籤,諸如固步自封、一成不變、落後呆滯等等。那時的中國確實落後,西方列強身為強勢的一方,這樣的評價雖讓人不爽,但也無力反抗,那麼在受世人推崇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眼中,中國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是世界上少見的聰明人,1922年,他曾經到上海呆過三天,因為他是世界知名的偉大科學家,所以因為好奇想要一睹名人風採的國人不在少數,大家十分熱情,愛因斯坦也很友好的跟所有人打招呼,甚至對中國青年說,他們將來必定大有作為,這些話深深激勵著眾多青年兒郎。
不過愛因斯坦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青年的熱情,他還觀察了中國百姓的生活狀態,最後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在日記中,2018年,普林斯頓大學將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整理出版,在這本書中,人們才知道當初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真實印象。
他在日記中是這樣評價中國人的:遲鈍、勤勞、骯髒,此外他還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人不喜歡坐在椅子上吃飯,而是抬著碗蹲在地上吃,他認為這樣的姿勢跟歐洲人在叢林裡大小便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他看來,中國人的眼神中滿是呆滯,不精通數學邏輯,工作起來像馬一樣,甚至可以看做機器人,看著這樣的中國人,他甚至不會為他們感到痛苦。
在封建時期,中國家庭孩子眾多,那時候人們認為家中的人口越多越好,這叫人丁興旺,但愛因斯坦卻對此提出批評,他認為中國人的繁殖能力過於強大,中國人口過剩後將會移民到歐洲、美洲等地,若是有一天華人統領世界,這將會是最可悲的事情......種種言論讓人們刷新了對愛因斯坦的認識,人人讀之憤怒不已,才華橫溢的科學家也有這麼嚴重的種族歧視?!
這樣的言論確實讓我們憤怒且沮喪,但在愛因斯坦生活的那個年代,他們對黃種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歧視是非常嚴重的,歐洲人在工業、技術、經濟等多方面領先於我們國家,所以看到落後的大清國,他們自然是不屑的。
愛因斯坦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對中國不甚了解,再加上常年受「黃禍論」的影響,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似乎也情有可原,不過現在的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言論。但這也再次警醒了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在國人團結一致的努力下,現在的中國不再是任人欺凌的落後國度,雄獅覺醒,我們要做的是繼續努力,讓中國這頭雄獅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