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2021-01-07 讀文化博今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高光時刻,面對這些高光時刻,有的人會選擇抓住機會,從容不迫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下一次高光時刻;也有的人選擇消耗高光時刻,一直這麼碌碌無為。而在近代,有一位神級科學家的人生,幾乎一直都處於高光時刻,令人羨慕不已。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與常人相比,愛因斯坦的生活軌跡簡直不可思議。在同學們都還在上中學的時候,他自學完了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直接領先了別人一步。但此時的他也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少年。直到1919年,40歲的愛因斯坦才聲名顯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科學大家。

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在學科知識的幫助下,獨立且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個理論簡直就是驚天大爆炸的消息,一下子進入了人民群眾沸騰的池塘。十年後,他又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當眾人疑惑不解的時候,1919年的5月29日,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在一次日食觀測中實現了。在物理學等科學領域中,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發現。同年,相對論傳入了中國境內。我國一直奉行教育之上,對於讀書人都是崇敬的,像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學家,自然而然歸結於受敬重之人的行列。

1920年的時候,當時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千裡迢迢到了北京,為各界學子講學,也正因如此,我國的學術界在當時給予了羅素先生極高的評價。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個惜才之人,在收編了著名地理學家李四光,著名作家魯迅、莎菲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

蔡元培發出了誠懇的邀請,希望愛因斯坦能遠赴北大講學。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學術界的師生們都對愛因斯坦抱著極大的期待,日夜翹首,但由於愛因斯坦講學費用較高,一直沒能來到中國。最終,梁啓超先生拿出了自己的資金,支付了愛因斯坦講學所需的報酬。至此,愛因斯坦終於答應了北大的邀請。

1922年冬,愛因斯坦到了亞洲地界。他沒有先來中國,而是去了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原因也十分簡單,因為當時的日本開出的條件更加誘人。不僅支付了愛因斯坦的講學費用,還一併支付了他所來亞洲的路費,並且額外支付了2000英鎊的酬勞。如此豐厚的條件,讓愛因斯坦十分心動,所以他選擇去了先去往日本講學。

在日本講學四個星期後,愛因斯坦應該去往北京待上兩個星期,但是由於其他不可控因素,愛因斯坦並未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在返途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路過了上海,而且是兩次。雖然有著原因不去北大講學,但是在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中,不難看出他對我國的偏見,裡面的內容讓人憤怒不已。

日記中有這麼一段描述中國人的話:「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長椅上,而是像歐洲人去樹林如廁時一樣蹲下,安靜又拘謹。」單單這一句可能看不出到底有多大的惡意,但是下一句,就十分令人生氣了:「小朋友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呆板、愚鈍……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其他種族的人,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光是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這樣的話語無疑是對於中國的偏見,在日記中出現的這些語言,也是以偏概全。

單單是個日記算不得什麼,在《愛因斯坦文集》中,他依舊我行我素,十分固執地認為我國「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的虐待,待遇比牛馬還不如。」這些言語不難看出愛因斯坦的偏見程度。

但事實是,在1919年到1933年這14年間,雖然愛因斯坦遊學經歷過的歐、亞、美、非的國家,閱歷也算得上相當豐富,但是由於早期愛因斯坦在對於 「種族問題」的看法上,顯示除了自己自帶歐洲人的傲慢感,對於其他種族帶有一定的歧視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日記中出現的偏見問題。

1938年,59歲的愛因斯坦在羅斯福的長子牽引下,二人一同發起了「援助中國委員會」來援助中國,並且在美國的2000個城鎮中做出了實質性活動,召集大家進行援華募捐,這時的愛因斯坦對於我國的偏見是否還在,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此時的舉動,無疑是對一個大國的認可。

愛因斯坦是近現代最著名的一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他是被公認為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過雖然受到萬人敬仰,但在生活中,愛因斯坦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這本《愛因斯坦在路上》,就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內容生動有趣,原價129,現價僅6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在中國時寫了幾篇日記引爭議,到底寫了啥?
    說起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話很有權威性。其實愛因斯坦在1922年的時候也曾經在上海呆過三天,在這三天裡他寫的日記中,記載了對中國人不好的評價,這讓當時的人頗有微詞,認為他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 愛因斯坦曾到中國,在日記裡對中國人有何評價?為何會讓人憤怒?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他所說的話在國際上是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的,然而在1922年愛因斯坦曾經在上海停留三天之後,卻在他的日記中寫下了讓國人難以接受的評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愛因斯坦曾到訪中國,寫了本日記,如今日記公開,字字讓人憤怒
    引言 諾貝爾獎得主維格納曾說:「我們所有人,都在愛因斯坦的庇蔭之下···」作為物理學界的傳奇,愛因斯坦甚至成為20世紀科學界的代言詞。但是他對中國人的評價卻並不友好,或者說存在非常大的種族偏見。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中國人是「勤勞卻麻木,骯髒又遲鈍」的體現。
  •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原來,早在100年前,愛因斯坦曾進行過一次環遊世界的旅行,他先是去了美國,然後又遊遍歐洲,最後輾轉來到亞洲的新加坡、上海以及東京等地,回去之後,愛因斯坦將他的旅遊經歷全部記錄在了一本日記裡,而這本「旅行日記」在前不久被公開了出來。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評價,國人為何憤怒?
    這篇日記屬於愛因斯坦的私人旅行日記,是由英國BBC發表而出,這裡就有很多問題,要說到說到,西方發表愛因斯坦明顯醜化中國人的日記究竟有何目的。我們先說說 這篇日記的故事,物理學泰鬥,在金錢上極為看重對於中國給出的出差費用並不滿意。愛因斯坦被評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他提出的物理理論對於人類的科學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與中國還有一些緣分。1922年,他曾經造訪過中國,並遊覽過中國上海。但是這位科學家對中國人的印象卻不怎麼好。在愛因斯坦出版的亞洲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他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並還有其他歧視性的詞彙。
  • 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的?多年後日記內容揭秘,讓國人心灰意冷
    不過在愛因斯坦的眼裡,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很多中國人很失望。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他描繪我國人是「勤勞、麻痺、遲鈍」的。很難想像這樣的詞眼出現在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的書中。而關於勤勞愛因斯坦則是把我國人比喻成辛苦勞作的牛和馬,愛因斯坦認為中國是一個特別像羊群一樣的民族,中國人的遲鈍與骯髒讓他十分不解。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寫了本日記,內容曝光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在去上海的途中,當時正值192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在我國並沒有待很久,在上海的時候,也就在當地逗留了 3天,不過,這3天的感受都被愛因斯坦寫進了自己的日記本中。
  • 愛因斯坦曾受邀訪華,一代物理學家兩面三刀,日記裡汙言穢語
    這本書是愛因斯坦在1922年到1923年遠東之行中,他在日記裡寫上的所見所聞。,發布了出來,書的名字很明顯,就是寫愛因斯坦在1922年,赴遠東、巴勒斯坦、西班牙這幾個地方的旅遊狀況。而他的日記所寫,讓人大跌眼鏡。他寫道當時來華時的經歷,上海大學校長于右任負責接待。愛因斯坦酒足飯飽後,聊天時稱:「中國畫非常有意境,非常棒,相信中國青年未來對科學界會有重大貢獻」。
  • 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是怎麼評價中國人的,網友:越看越氣人
    在1920年到1923年,愛因斯坦在全球各地進行旅遊,其中就包含中國,當時中國的社會還很混亂,國家還沒有從思想上解放出來,這一幕都被愛因斯坦記在了自己的日記本上。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的評價,為啥讓人憤怒?他究竟寫了什麼?
    《旅行日記》將愛因斯坦的惡劣行徑曝光了!愛因斯坦侮辱其他民族,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功夫很厲害!印象裡的愛因斯坦在旅行日記這本書並沒有現世的時候,愛因斯坦的口碑接近爆棚。在當時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是一位人權主義的捍衛者,為什麼呢?因為愛因斯坦不止一次地維護美國黑人的合法權益,請注意,愛因斯坦是不止一次的維護。
  •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國人麻木遲鈍像機器,日本女人聰明有吸引力
    愛因斯坦旅遊日記,主要寫的是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的愛因斯坦的亞洲之旅,1922年,愛因斯坦為了籌措研發資金,四處講學,北大校長蔡元培,致電給愛因斯坦,希望他在訪問東亞的時候,能夠將第一站放在中國。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在日記中表明對中國人的態度,讓人字字扎心
    提到愛因斯坦,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位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可以說是得到了無數人的讚譽,然而,當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曝光之後,人們卻發現他對待中國的態度,令人感到十分尷尬。那麼,在愛因斯坦週遊上海之後,他究竟在日記裡對中國進行了怎樣的描述呢?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中。
  • 英語作文日記怎麼寫?注意格式與題材
    在發愁英語日記怎麼寫?不用擔心,新東方網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各類話題的英語日記,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靈感,記下每天發生的奇事、趣事,寫出更加優秀的英語日記。   一、英語作文的日記格式及怎麼寫?
  • 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卻慘遭這個中國天才「無情打臉」
    1922年,正處在人生巔峰時期的愛因斯坦路過上海,苦難的中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後來的日記中寫道:「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椅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去樹林解手時一樣安靜地蹲著。就連小朋友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呆板、愚鈍……一個牧群般的奇特民族……與其說是人類,他們更像是機器人。
  •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那時的中國確實落後,西方列強身為強勢的一方,這樣的評價雖讓人不爽,但也無力反抗,那麼在受世人推崇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眼中,中國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愛因斯坦也因此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雖然只在上海逗留三天,但他受到了上海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離開上海之後,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細地記錄到了日記裡。他的這本隨身日記在後來被普林斯頓大學公開出版。
  •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 1921年,蔡元培到歐洲考察教育時,曾訪問愛因斯坦,邀請他來華講學。1922年秋天,愛因斯坦應邀到日本講學,表示願意同期來華,雙方商妥了來華講學的條件。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據記載,愛因斯坦夫婦受邀,於上海「一品香」餐廳就餐品嘗中華美食,隨後前往上海「小世界」欣賞傳統戲劇崑曲,緊接著遊覽了上海當地的城隍廟、豫園等地。晚餐時分由中國文化教育界在畫家、書法家王震私宅設宴招待。 同日,由瑞典駐上海總領事處正式通知,愛因斯坦榮獲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引海內外科學界熱議,受到中國學子夾道歡迎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