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2020-11-13 混沌錄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與中國還有一些緣分。1922年,他曾經造訪過中國,並遊覽過中國上海。但是這位科學家對中國人的印象卻不怎麼好。

在愛因斯坦出版的亞洲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他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並還有其他歧視性的詞彙。

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使得物理學發生了巨大的飛躍,徹底推動了近代物理學的發展。自牛頓萬有引力和運動三大定律確立以來,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建立完畢,到十九世紀末期,經典物理學已經建立完備,這三大物理學的基石牢固萬分,似乎已經可以解釋所有的物理現象。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斷言,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完美,當代的物理學家們做一些邊邊角角的工作。只是當時的科學家提到了還有籠罩著物理學大廈的兩朵烏雲,即黑體輻射問題和以太理論。

而正是這兩朵烏雲,在二十世紀將物理學家徹底顛覆,開創了全新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理學界進入了黃金時代。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的烏爾姆小鎮,小時候比較內向,熱愛讀書,長大後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學習理論物理

畢業後卻沒有在學術界謀得一份工作,後來他找到了一份瑞士專利局的文員的工作,這份穩定的工作讓愛因斯坦可以在業餘時間進行自己感興趣的理論物理研究,他提出的相對論,促進了人類思想進程。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名人,對中國人的評價確是「骯髒、遲鈍」,這樣的詞語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

愛因斯坦的日記對中國人的看法

1922年,愛因斯坦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作為地位顯著,影響力巨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極力反對德國參與戰爭。因為愛因斯坦與當局完全相反的主張,當時他和妻子愛爾莎受到了德國當局的威脅。

為了保證自己和愛人的安全,愛因斯坦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和妻子愛爾莎開始了五個半月的長途旅行,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旅途中,愛因斯坦面見了西班牙國王,受到了日本天皇天后的接待,收穫了很多全新的體驗。

這次路途中,愛因斯坦還寫下了一本旅行日記,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在路途中的見聞以及愛因斯坦對停留地區包括日本、印度、巴勒斯坦、香港、新加坡等地所見之人的印象。

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他詳細描述了香港民眾的生活狀況,他看到了當時的香港,中國人為了掙5分錢,每日早出晚歸,敲敲打打,搬運石頭的生活現狀,並對此表達了同情。

但是,這位科學家卻對中國人如此評價,中國人如此辛苦和底層,是因為中國人的生育能力而受到了冷酷無情的經濟機器的處罰。

同時,在日記中,他還對中國女人進行了十分難聽的形容,表示發現香港的中國女人和男人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他不明白中國女性有什麼吸引力,讓中國的男人如此著迷,讓他們沉迷於繁衍活動。

民國時,愛因斯坦到上海呆過幾天,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當時的上海,有遠東第一都市之稱。愛因斯坦和上海的進步青年交談得非常順利,愛因斯坦對中國的進步青年們也十分看好。

他在日記中寫到,中國人十分勤勞,一直掙扎在社會底層,但是卻不懂生活,不知道如何去爭取應有的權利,一直沒有覺醒。

他寫道,在中國大陸,他看到了「勤勞、骯髒、遲鈍的人」。愛因斯坦還引用了自己葡萄牙老師的話,對中國人的數學天賦不可置否,認為中國人沒有數學的邏輯,中國人不能進行邏輯思考。

在愛因斯坦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在對中國人的評價中,他使用了大量帶有貶義的極端詞彙。

而對中國人的一些行為風俗,愛因斯坦也表示了批判,認為中國人吃飯時蹲著吃飯,這樣的姿勢,就和歐洲人大小便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評價,實在是讓國人吃驚,沒有想到,這樣一位曾經極度反對種族歧視的科學家,在日記中也對中國人如此歧視。

愛因斯坦曾經遭到德國納粹的迫害,被迫逃亡之後,愛因斯坦成為知名的人權運動家。面對美國國內眾多黑人被歧視的情況,愛因斯坦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表示,作為一名猶太人,他十分了解黑人被歧視的處境,並且感同身受。

就是這樣一個遭遇過種族歧視,也公開反對種族歧視的歐洲名人,卻在日記中用如此歧視性的詞彙形容中國人。他形容中國人像馬一樣工作,像機器一樣工作,中國人不具有思想,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痛苦。

愛因斯坦的看法背後

愛因斯坦到達中國時,中國正處於清末明初,整個社會一片蕭條。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在西方列強前一直是軟弱無能的形象。國家的形象代表了人民的形象。當時的歐洲,早就對中國留下了懦弱落後的印象。

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的生活確實非常不好,當時的中國人民掙扎在社會底層,愛因斯坦看到的景象確實是相當落後的。

但是,除此之外,許多歐洲的名人都將中國人視為低等民族,對中國負面評價早就由來已久。在愛因斯坦之前,許多我們熟悉的西方哲學家等名人例如黑格爾、孟德斯鳩等人已經開始站在西方和東方對立的角度評價中國人為「劣等民族」。

當時在西方世界,有一本由在中國傳教士亞瑟斯密斯於1889年寫出《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中,將中國人的國民性列出了26種,重點闡述了西方文明代表了人類文明歷史的最高形態,而中國人的國民性則是一種動物性的、麻木不仁的民族。

這本書在西方世界有數種譯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等到愛因斯坦造訪中國的二十世紀初,西方對中國人的印象只留下了黑暗、落後和野蠻。

而當時的西方,歐洲流行「黃禍論」,認為黃種人以龐大的人口佔據了大量的資源,這也是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寫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的原因。

落後就是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了,中國人才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如今,中國的青年們紛紛在世界學術界發揮舉足輕重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邏輯和數學能力。

只有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擺脫了原來懦弱的形象,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沉睡的獅子覺醒了。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沒數學天賦,勤勞但遲鈍
    比如德國人工作是最嚴謹的,小鮮肉的演技實在是太爛了,女人如果沒有結婚生子,那她一定過得不幸福。這種刻板印象可以張口就來,而且還會讓有同樣想法的人是一致贊成。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造成某種現象的從來不是一個被戴上帽子的群體,而是一個個行為思想自由的自然人。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表示中國人「骯髒、遲鈍」,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這樣的評論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負面評論呢?但是這也並沒有影響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負面評價,在日記中,愛因斯坦對中國女人進行了十分難聽批評,他表示在當時的香港,中國的女人和男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因此他並不明白中國女人有什麼吸引力,能夠讓中國的男人對她們如此著迷。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表示中國人「骯髒、遲鈍」,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這樣的評論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但是這也並沒有影響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負面評價,在日記中,愛因斯坦對中國女人進行了十分難聽批評
  • 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的?多年後日記內容揭秘,讓國人心灰意冷
    不過在愛因斯坦的眼裡,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很多中國人很失望。第二年愛因斯坦受日本邀請到日本講學,同時他也表示願意,去過日本講學之後就來中國。因為我國方面往復洽談會是,致使愛因斯坦在日本等了五個星期,也未接受到中方正式的邀請函,愛因斯坦本以為北大爽約,於是就延長了在日本訪問的時間,直到後來才發現是誤解,不過愛因斯坦的行程已經無法變動。因此愛因斯坦也並未訪華,雖然誤會解開了,但是這樣一段不愉快的閱歷愛因斯坦還是比較介意。
  • 愛因斯坦為何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點評,分歧性大
    愛因斯坦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稱:「中國人吃東西不坐在凳子上,而像歐洲人在樹叢裡解手時那樣蹲著。一切都那麼安靜嚴肅。甚至連孩子們都是毫無生氣的,遲鈍呆板。」「就算是那些淪為做牛做馬的人也從來沒有讓你感受到,他們對受苦是有意識的。
  • 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提醒我們,我輩要更加努力。
    2020-11-16 08:49:11 來源: 麻辣美食鋪 舉報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於
  • 愛因斯坦日記公開:日本人正派有吸引力,中國人像機器,麻木遲鈍
    愛因斯坦並沒有按照蔡元培等人的設想,去北京停留並且在北京大學講學,讓蔡元培十分失望。總體而言日本人留給愛因斯坦的印象非常好,對比之下,他對中國人的評價卻讓人感到充滿高高在上的歧視。 「中國人吃飯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著吃——就像歐洲人在叢林裡解手時做的一樣。」
  • 愛因斯坦曾許諾來中國數月,為何最終去了日本?他的理由充滿偏見
    很多物理學家試圖揭開這一難題,但是往往是到白髮蒼蒼都沒能探究出究竟。然而愛因斯坦出訪的費用也有標價,並且是非常昂貴的。當時我們國家也曾邀請愛因斯坦來訪,但是也是因為費用的原因,最終形成了一樁公案。按照他與蔡元培的約定,愛因斯坦應該在中國停留三四個月,費用是一千美元。為了得到這筆錢,蔡元培動用了很多人來贊助。愛因斯坦來到中國的時候,學術界是十分激動的。上海的知識青年人頭攢動,蜂擁而至,愛因斯坦被作為先知人物,被眾星捧月般精心招待。可即便如此,愛因斯坦也僅僅在停留了三天之後就去了日本,並未實現當初停留三四個月的承諾。並且在那之後,愛因斯坦再也沒有來到過中國。
  •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國人麻木遲鈍像機器,日本女人聰明有吸引力
    ,在愛因斯坦的日記沒有公開之前,每個人對他的印象都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然而愛因斯坦並沒有按照之前的計劃那樣,11月13日,他在上海停留在了一天就前往了日本。 若是普林斯頓大學沒有出版《愛因斯坦旅遊日記》恐怕這段往事也將永遠封塵,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三天,又沒有發表過任何講學,說到底還是有些偏見的,從他們的日記當中我們也能看出愛因斯坦對當時中國人的一些評價:
  •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後來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
    數千年過去,歷史的塵埃絲毫沒有掩蓋住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在科研人員的努力研發下,各種航天、通信技術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浮現在人們眼前。但是誰都沒有想到,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百年之前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好在有那麼一位數學家,替我們爭回了一口氣。聰明活絡如愛因斯坦,晚年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愛因斯坦為何說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意見不一分歧大
    愛因斯坦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所以他到中國的時候,很多青年才俊紛紛前去圍觀,而愛因斯坦也很客氣的對中國青年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然而2018年,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公開出版以後,他在日記中對中國人的評價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在日記中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寫了本日記,內容曝光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以往談及愛因斯坦,只會大肆讚揚他在科學上的巨作,且大談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只是,在得知他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之後,今日倒也不怎麼想要誇讚他的榮耀了。大概,這在某種角度而言,帶著些「護短」情節,但是,倘若他人那般非議我國人,確實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承認他的優秀與成就, 但是,卻反對他的某些言論。
  • 天生遲鈍卻成了物理學家,真是逆天了,我們怎麼理解愛因斯坦現象
    愛因斯坦從小反應遲鈍,動手能力那麼差,這跟成為著名物理學家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可這兩件事卻發生在了愛因斯坦一個人身上。任何耀眼的光環背後,都有一個讓人折服的成長曆程,愛因斯坦也不例外。愛因斯坦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猶太人是世界上信仰力最強大的民族。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窮苦人民飽受磨難,當時的上海雖是繁華的,但在這繁華背後卻滿是剝削和壓榨,「安靜而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遲鈍。」這便是愛因斯坦對於中國人的最初印象。 麻木,為生活奔走的窮苦群眾,是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大多數人,亦有據可查。
  • 愛因斯坦曾受邀訪華,一代物理學家兩面三刀,日記裡汙言穢語
    愛因斯坦在香港,評價中國人時,引用了葡萄牙教師的話說:「中國人無法被訓練得具備邏輯思考能力,他們尤其沒有數學的天賦。」這句話我們不用噴,因為當時我國大多數人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找街邊的老太太和他討論數學題,可能是驢頭不對馬嘴,甚至當時很多大學生與他討論數學問題,也接不上話。然而愛因斯坦除了譏諷之外,有做過他身為科學家該做的事情嗎?比如學術討論、學術講座?並沒有。
  • 中國人,真的很聰明嗎?
    1920年代年輕的愛因斯坦(圖源:super retro)比如1923年愛因斯坦來中國訪問。他在日記本裡寫道:「中國人沒有能力接受邏輯思考,而且他們沒有專門的數學天賦。」「中國人不喜歡在椅子上吃飯,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解手一樣蹲著吃。吃東西的時候一言不發,畏畏縮縮。 即使是孩子們也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很遲鈍。用我們的眼光來看,中國人就是沒有開化的民族。」「 就連那些做牛做馬的人,他們也不會表現出痛苦。
  • 中國人對現代科技的五大貢獻,羅素斷言中國人三大優勢,必有今天
    當年愛因斯坦曾經邀請陳省身一起研究,陳省身拒絕了,理由是:「愛因斯坦的數學不好,跟著他不會有好前途的他說:「中國人無法被訓練得具備邏輯思考能力,他們尤其沒有數學的天賦。」「中國人不喜歡在椅子上吃飯,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解手一樣蹲著吃。吃東西的時候一言不發,畏畏縮縮。 即使是孩子們也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很遲鈍。用我們的眼光來看,中國人就是沒有開化的民族。」
  •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那時的中國確實落後,西方列強身為強勢的一方,這樣的評價雖讓人不爽,但也無力反抗,那麼在受世人推崇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眼中,中國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2018年,普林斯頓大學將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整理出版,在這本書中,人們才知道當初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真實印象。
  • 愛因斯坦的陰暗面
    他記錄了他遇到的人,以及對他們的觀察和思考,並總結了「他們的個性和特質,但是為數不多,通常是幽默或不敬的話,」Rosenkranz在書的前言裡寫到。對於普通的日本人,愛因斯坦寫道,「不會提出問題,沒有人情味,他們很高興且毫無保留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能,同時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深感自豪。脫亞入歐,放棄傳統的方式,絲毫沒有削弱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中國沒有科學?是在貶低中國嗎?
    愛因斯坦的一生為科學界做出無數的貢獻,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但愛因斯坦曾言:中國先哲們沒有產生科學是必然的,不必感到任何的驚訝!愛因斯坦為什麼這樣評價中國呢?是在貶低中國嗎?科學是一個有著嚴謹的邏輯體系、並需要大量實驗找出因果關係而建構起來的系統知識。但是中國古代領先的科技則是在實踐經驗上總結出來的。科學講究的是實證精神,你除了說出這個表達式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要證明這個表達式是對的。算得再多,也不如一個數學證明來得實在。這其實就是一個科學的基本範式。之前有一個非常火的黎曼猜想,實際上計算機已經驗證到了上萬億位,可是它還不算是被證明的定理,其實道理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