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註: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
偏見是人們認識世界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它帶著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除了得道高僧之外,誰又能真正做到沒有偏見了,在愛因斯坦的日記沒有公開之前,每個人對他的印象都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旅遊日記,主要寫的是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的愛因斯坦的亞洲之旅,1922年,愛因斯坦為了籌措研發資金,四處講學,北大校長蔡元培,致電給愛因斯坦,希望他在訪問東亞的時候,能夠將第一站放在中國。
蔡元培還動員了諸多學者一次籌措資金,按照蔡元培的計劃,他們支付一千美元,愛因斯坦會在上海停留三到四個月,然而愛因斯坦並沒有按照之前的計劃那樣,11月13日,他在上海停留在了一天就前往了日本。
他在上海受到了極高的待遇,上海的青年都聚集在碼頭迎接著愛因斯坦,並將高高的舉起來,上海的各界學者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來陪同愛因斯坦,還品嘗了諸多美食,對美食愛因斯坦給了相當高的評價:古老文明所在之地,其美食也更具風味,中國便是如此。
雖然有美食,但沒有留在愛因斯坦,待了一天就前往了日本,對此愛因斯坦給出的理由是:日本人提出了許多優厚的條件,出版費用、旅途費用他們全包,同時支付2000英鎊。
愛因斯坦在日本四處講學,日本掀起了一陣「愛因斯坦熱」,他一共待了43天,比預期的講學一個月還要多,蔡元培再次致電愛因斯坦,並表示會湊夠費用,在蔡元培的力邀之下,愛因斯坦回到了上海待了兩天。
雖然蔡元培希望愛因斯坦在北大發表一場講學,但愛因斯坦卻以天氣不好拒絕了,短短的兩天過去了,愛因斯坦啟程返回了德國,他在巴基斯坦又待上了12天,遠遠比中國合計起來了3天多了4倍。
若是普林斯頓大學沒有出版《愛因斯坦旅遊日記》恐怕這段往事也將永遠封塵,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三天,又沒有發表過任何講學,說到底還是有些偏見的,從他們的日記當中我們也能看出愛因斯坦對當時中國人的一些評價:
中國人吃飯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著吃,就像是歐洲人在叢林解手一樣。
他們永遠無法被訓練的具備邏輯思考能力,他們尤其沒有數學天賦……那些辛勞工作的人似乎完全感覺不到痛苦,就像是馬一樣,比起人類他們更像是機器。
這裡的男女沒什麼差別,我不明白中國女性哪來的魅力,讓他們繁衍出這麼多的後代……孩子們看上去無精打採,的呆頭呆腦……如何他們取代了其它的民族那就太可怕了。
對日本人的看法:日本人不喜歡炫耀,他們正派、樸素、得體。這個國家值得熱愛欽佩,他們很聰明,具有吸引力……
從這兩種評價來看,愛因斯坦已經完全不能用偏見來解釋了,而是涉及到了種族問題,同為亞洲人,愛因斯坦反而對日本更加讚揚。
愛因斯坦終究只是一位物理學家,大哲學羅素是1923年來到的中國,他在中國待的時間非常長,對中國見解很高,他認為:中國人是聰明人,只要給他們一個穩定的環境,充足了研發資金,我相信他們的科技會在未來30年,追上我們甚至超越。
兩種評價各不一致,羅素看問題更加長遠,愛因斯坦作為物理學家,他並沒有徹底解讀中國歷史,中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