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
1921年,蔡元培到歐洲考察教育時,曾訪問愛因斯坦,邀請他來華講學。1922年秋天,愛因斯坦應邀到日本講學,表示願意同期來華,雙方商妥了來華講學的條件。但由於中國方面擬以各團體聯合名義發出聯合邀請信,往返協商費時,致使愛因斯坦在日本等了五個星期,未接到中方正式邀請信件,以為北大不打算踐約,便延長了訪日時間;直到12月22日,他才收到蔡元培寄去的信,才了解是誤解,但日程已無法改變,致使這次訪華無法實現。
這樣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似乎讓愛因斯坦頗為介意,以至於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對中國人的評價,讓人深感意外,甚至是失望。
愛因斯坦的這本日記,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他在其中記述了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在亞洲旅遊時的經歷,或許他從未想到這本日記會被出版,所以日記中應該是他的真實想法。
他形容中國人「勤勞、麻木、骯髒、遲鈍」。對於中國人的勤奮,他又有這樣的描述「即使那些像馬一樣辛勞工作的人,也不會讓人覺得他們意識到痛苦。一個像羊群一樣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機器而非人類。」
愛因斯坦這樣說:「如果其他種族被中國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悽涼之事。」言語中充滿鄙夷。
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他認為中國人「智力低下」,並將其歸咎為人種問題,而我們看同時代的羅素,他雖然也說到了中國人在當時的自私貪婪等等,但是他把結果歸咎到了當時的世界局勢和政治環境上,而根本沒有去試圖批評某一個民族,乃至於某一個民族劣等。
愛因斯坦認為中國人「劣等」,那麼他看好哪個國家呢?答案是日本。他說:日本人不炫耀、正派,總而言之很有吸引力。純潔的靈魂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這個國家值得熱愛和欽佩。就像上文所說,他先到達日本講學,在他離開時,日本還把他這次講學的記錄出版,這些都讓愛因斯坦的印象大好。
愛因斯坦縱然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在對於中國人的看法上,未免有些狹隘,讓人們在心中對他的評價也會大打折扣,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