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中國時寫了幾篇日記引爭議,到底寫了啥?

2020-12-05 大宇雜貨鋪

說起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話很有權威性。其實愛因斯坦在1922年的時候也曾經在上海呆過三天,在這三天裡他寫的日記中,記載了對中國人不好的評價,這讓當時的人頗有微詞,認為他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在那個年代,很多白人的眼裡只有白人才是最高貴的,至於黑人嘛,只是他們的奴隸而已。但是從19世紀末開始,清朝末年的式微,讓白人對黃種人也出現了類似的歧視心理。於是很多人覺得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看法也充滿了歧視,那麼事實到底如何?

這個說來話長,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尤其是從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政府對外軟弱的形象暴露無遺,於是當時世界對中國的評價一時下降到了讓人不堪的程度,閉關鎖國的政策更是讓清朝徹底落後於世界之林。

那時候,年輕的愛因斯坦正在全世界進行演講,那時候的他風光無兩,對很多搞科研的人來說,這已經不能用偶像兩個字來形容了。而他因為形成比較緊,只有三天的時間,所以他對每一個他所能見到的人都很熱情,生怕得罪了誰。

根據當時的人描述,愛因斯坦在表面上對中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他認為中國必大有作為。而且還說了很多激勵中國年輕人的話。那麼他對中國那些不好的評價從何說起呢?

原來他還有一本日記,這本日記一直到2018年才被人發現,這本日記裡記載了很多他對中國人的真實看法。

他認為,也許是受到當時國家和政府的影響,這裡大多數的人思想還很愚昧。他寫道:這裡的人目光呆滯,而且很多人喜歡蹲在地上吃飯,這個動作和西方人小便一樣。再加上當時的國情,在很多人的眼裡只能看到麻木,看不到希望和對未來的嚮往,他認為,這很讓人惋惜。

也有人認為,鑑於當時的情況,愛因斯坦會有這樣的看法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當時,歐洲國家的科學技術要領先我們太多,作為影響20世紀的偉大科學家,不屑一顧也算正常,畢竟只有三天的時間,他對中國的了解並不算深入。

最後,他在日記裡也寫道說,雖然目前如此,讓人惋惜。但是將來中國一定大有作為,我所見到的年輕人也必將成為中國的希望,而他所說的這些話,也都一一驗證。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的?多年後日記內容揭秘,讓國人心灰意冷
    不過在愛因斯坦的眼裡,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愛因斯坦是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很多中國人很失望。年到1923年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於全世界各國進行旅遊時所寫。其中就包含了愛因斯坦在中國遊玩,而當時的中國的社會還是十分混亂,國家也沒有把思想解放出來。愛因斯坦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在了日記本上。不過批評歸批評,愛因斯坦對我國卻有種族主義偏見,這讓我國很多讀者對愛因斯坦十分失望。愛因斯坦持有這種西方人的觀點,認為黃種人遠遠不如他們白種人聰明,至覺得黃種人應該接受白種人的統治。
  • 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在日本講學四個星期後,愛因斯坦應該去往北京待上兩個星期,但是由於其他不可控因素,愛因斯坦並未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在返途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路過了上海,而且是兩次。雖然有著原因不去北大講學,但是在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中,不難看出他對我國的偏見,裡面的內容讓人憤怒不已。
  • 為什麼愛因斯坦,達·文西等偉大的思想家都推薦寫日記?
    吉姆·羅恩說:「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富有、強大、成熟、健康、有影響力、有文化、獨一無二的人,那就寫日記吧。」我們這一代的許多著名的創作人、作家、創新者和原創思想家都寫日記——對許多人來說,日記是創造的必需品,對另一些人來說,日記是探索的地方,對一些人來說,日記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評價,國人為何憤怒?
    這篇日記屬於愛因斯坦的私人旅行日記,是由英國BBC發表而出,這裡就有很多問題,要說到說到,西方發表愛因斯坦明顯醜化中國人的日記究竟有何目的。我們先說說 這篇日記的故事,物理學泰鬥,在金錢上極為看重對於中國給出的出差費用並不滿意。愛因斯坦被評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他提出的物理理論對於人類的科學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寫了本日記,內容曝光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在去上海的途中,當時正值192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在我國並沒有待很久,在上海的時候,也就在當地逗留了 3天,不過,這3天的感受都被愛因斯坦寫進了自己的日記本中。
  • 愛因斯坦曾到訪中國,寫了本日記,如今日記公開,字字讓人憤怒
    1922年愛因斯坦準備來亞洲講學,並且特意讓德國的中國大使館將這則消息轉達給國內。北大校長蔡元培得知後非常激動,率先發出邀請,希望愛因斯坦訪華演講半月。 然而愛因斯坦準備前往日本講學,蔡元培於是找到了正在德國的北大教授朱家驊,希望他能夠勸告愛因斯坦先訪問中國再去日本。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的評價,為啥讓人憤怒?他究竟寫了什麼?
    《旅行日記》將愛因斯坦的惡劣行徑曝光了!愛因斯坦侮辱其他民族,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功夫很厲害!印象裡的愛因斯坦在旅行日記這本書並沒有現世的時候,愛因斯坦的口碑接近爆棚。在當時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是一位人權主義的捍衛者,為什麼呢?因為愛因斯坦不止一次地維護美國黑人的合法權益,請注意,愛因斯坦是不止一次的維護。
  • 溫躍淵:我寫日記
    並非是到了鳳陽和小崗時才記日記的。在這以前,我已經記了二十多年的日記。我的故鄉臨河集在合肥東鄉,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的一個公館也在這個小鎮的東邊,有收糧租的幾百間大瓦房。抗戰勝利後,安徽省政府遷到了合肥。合肥當時很小,隨著省府遷回的安徽學院在合肥卻無處安身,這樣就屈尊到「李府」那些大瓦房裡了。
  • 寫論文時必須知道的事!——選題篇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好的選題幾乎決定了文章能不能寫好,所以我們在寫論文的時候最重視的就是確定選題。下面列出幾種選題的時候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1.如何快速尋找研究機會?剛開始寫論文的小白研究僧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面對海量的文獻,該怎麼在大量文獻裡找到研究的前沿和熱點,並且確定自己還能夠研究的缺口?想要快速尋找研究機會和研究缺口,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最快的方式是找到近三年或近五年自己研究相關領域的綜述類的文獻,並且要找在C刊以上的期刊發表的文獻。
  • 寫日記的好處和要點,這次寫的比較全,收藏吧
    前幾天寫了寫日記是最好的練筆方式,感覺還是意猶未盡,今天繼續說寫日記。寫日記除了能提高寫作技能,還有很多其他好處:1.作為備忘錄2.鍛鍊思維3.鍛鍊毅力許多大人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比如竺可楨、茅盾,這些日記對於後來人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誰還沒寫過中二的日記
    這篇文章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寫的。實際上我寫作的文筆不是很好,所以什麼青春傷痛文學的東西我寫的很少。這麼多年過去,再翻到這篇日記時,最先被吸引的是我早上和晚上吃的那兩頓飯。我當時把這兩頓飯寫進科學家的日常,要麼是為了湊字數在那兒編菜名,要麼確實是作為一個北方孩子,很少吃到鮑魚鱔段這些電視或書本裡才會出現的食物,只能在日記裡幻想一下,當然這種東西我好像現在也不怎麼吃。
  • 54年寫日記 記錄生活和感悟
    家住唐山市遷安縣永安小區的張海彬老人生於1949年10月4日,從16歲起,他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至今已經寫了54年。在這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字裡,記載著他從立志當兵到參加工作的成長曆程,也記載著他從家庭生活到情感世界的點點滴滴,其中的「家庭經濟日記」被當地文史部門評價為「這是中國普通家庭經濟生活變化的最真實記錄」,並收錄於遷安市志。
  • 英語作文日記怎麼寫?注意格式與題材
    在發愁英語日記怎麼寫?不用擔心,新東方網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各類話題的英語日記,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靈感,記下每天發生的奇事、趣事,寫出更加優秀的英語日記。   一、英語作文的日記格式及怎麼寫?
  • 四年級上冊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銀杏樹的葉子黃了
    本專欄包括四年級上冊全部單元習作和課後小練筆,是必寫內容,希望這個專欄能給孩子們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幫助。專欄的一些內容也會在我的直播課中播出,歡迎觀看。這次的習作任務是三單元的內容,寫觀察日記,課本的寫作舉例中提到了秋天樹葉顏色的變化,在第10課《爬山虎的腳》課後提到了銀杏葉子,並準備了四幅圖片,和對應的日期及葉子的變化記錄,所以我們把兩個內容結合在一起寫一下。
  • 節氣日記每天寫,篇篇都是形容詞,語文老師教你用創新角度寫日記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小學生們的日記內容也和天氣緊密相連。今天寫上學路上快被凍僵了,明天寫媽媽讓我多穿衣服,年年歲歲花相似,還有偷懶的小學生,把去年的日記再抄一遍。你們當語文老師看不懂嗎?天氣、季節日記天天寫,篇篇都是流水帳。學生們不禁發問:為什麼要我們寫天氣預報呢?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日記的形式,鍛鍊的是觀察力。而感受天氣變化,就是對觀察力最好的練習。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愛因斯坦也因此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雖然只在上海逗留三天,但他受到了上海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離開上海之後,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細地記錄到了日記裡。他的這本隨身日記在後來被普林斯頓大學公開出版。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 《寫日記》(寫作指導、範文評語、課件)
    日記的選材自由,內容豐富,可以寫重大的活動見聞,也可以寫平凡的生活瑣事;可以記錄學習、工作和思考後的心得體會,還可以道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總之,凡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需要記下來的事情或想法都可以寫下來。 第四,日記用第一人稱來寫。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 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 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愛因斯坦來到中國三天後,隨後他在日記中寫到了令所有國人難以接受評價,他當年在日記中究竟寫了什麼呢?為何國人不敢正視他的評價呢?甚至還有人聲稱當年的愛因斯坦是出於種族歧視,所以才在日記中寫下的這些話語。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方方所寫的日記,按理來說應該比小說更加接近真實,但如果把日記當成小說來創作,其內容必然有失於真實。我沒有去看方方日記,其實我不必看她所寫的內容,就從創作者的位置來看這件事情。一個每天宅家的人,寫出來的「真實」生活,更多源自於腦海的想像,而這種想像充滿個人情緒,以及她過去對身邊人事物的觀察,如此寫出來的「日記」,當成文藝作品來看就好。若當真,就是馮唐他媽說的「你說我SB,我說你SB,大家都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