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小學生們的日記內容也和天氣緊密相連。今天寫上學路上快被凍僵了,明天寫媽媽讓我多穿衣服,年年歲歲花相似,還有偷懶的小學生,把去年的日記再抄一遍。你們當語文老師看不懂嗎?天氣、季節日記天天寫,篇篇都是流水帳。學生們不禁發問:為什麼要我們寫天氣預報呢?
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日記的形式,鍛鍊的是觀察力。而感受天氣變化,就是對觀察力最好的練習。雖然有的語文老師,在每個節假日、節氣都會布置寫景、寫感受的日記,但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形式需要變換一下。讓小學生的日記內容,都被大雪、立冬、天氣真冷啊所佔據,老師們收到的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美詞美句摘抄了。
針對目前小學生寫天氣作文、日記的問題,我給大家上了一堂作文課。整節課我沒有給孩子們學習形容四季、天氣的成語和短句,而是給學生們播放了一個我自己剪輯的日本電影《小森林》,通過電影畫面來感受四季的不同,也教給學生們學會通過動作描寫、事件記敘來描畫出天氣。
1、 寫天氣日記不是形容詞的堆砌
以三四年級的小學生為主,寫天氣類的日記,常常用一大堆形容詞。比如寫冬天,冬姑娘來了,真冷呀,臉凍紅了,手凍僵了。或者北風凜冽,白雪皚皚,每一年的天氣日記、作文都是一個類型,我不止一次和同學們強調,依賴現成的詞語,是寫不好日記的。更不要老師建議寫一寫冬天,大家就趕緊翻開摘抄本開始抄詞,冬天是需要用心感受的,不是用形容詞堆砌就是一篇好文章。
我們語文老師需要帶領小學生多學一些文學大作家的小段落,比如老舍先生在寫大雨的時候,沒有用傾盆大雨、瓢潑大雨等詞,而是寫道: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我們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是不是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大雨?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2、 節日、節氣文化不能丟,寫作角度要創新
有的人會說,老師,如果你不讓學生們寫節假日、天氣作文,那麼我們傳統的文化,怎麼讓小學生來了解呢?我的本意是少寫點節假日、節氣習作練習,對於一些必要的練習,寫作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要帶領學生們去找到創新的寫作角度。比如在寫立冬的時候,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寫下雪、天氣很冷呢?突出這個主題,我們可以通過敘事來表現。
比如,為什麼立冬的時候吃餃子呢?媽媽講了一個故事,奶奶可能也有一個故事,而我對吃餃子這件事怎麼看呢?天氣寒冷,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這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同學們可以通過寫家庭生活,來體現節氣。還可以感受城市,在立冬這一天都有什麼變化。引導和啟發小學生寫出不一樣的角度,避免天氣習作的重複。
3、 四年級以下的學生,鼓勵多用形容詞
不少老師都說,班裡的同學一開始寫形容天氣的日記,就大量的使用形容詞,以三四年級的小學生為主,老師們往往在批改作業的時候,非常為難,圈紅吧,學生使用的形容詞也沒錯。不鼓勵小學生用吧,怎麼能學好這些詞語呢?以我的教學經驗,在三四年級階段,是小學生書面詞語大量積累的階段,對於學習新詞,學生們實際是有很大的熱情的,常對學會的新詞樂於顯擺一下,那語文老師應該多鼓勵孩子們去應用這些詞語。
看似枯燥乏味的日記練習,只要語文老師換一個角度和教學思路,就能幫助小學生積累好日記素材,開發創新思維。寫好天氣日記,各位老師還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