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帶厭學兒子開房車遊全國 稱只是普通家庭 每天讓兒子寫日記記...

2021-01-12 騰訊網

近日,遼寧徐先生駕駛一輛拖掛式房車,帶著14歲的兒子進行萬裡徵程的消息在網絡引起熱議。因為兒子學習狀態不佳,有厭學情緒,徐先生放下事業,20多天前,父子二人從丹東東港出發,途徑山海關、濟南、開封、洛陽、西安,帶兒子遊覽中國。1月12日,徐先生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表示,之所以放下事業陪兒子行萬裡路,是因為他覺得比起追求物質下的教育,他更希望兒子有一個豐盈的內心世界。對於網絡上網友關於「有錢人開房車」的質疑,徐先生表示,他們只是普通家庭,一個月以來和兒子在旅途上的消費大約在七八千元左右。在旅途中,徐先生讓兒子每天寫一篇日記,也教兒子做飯、教兒子攝影,父子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好。

遊覽半個中國 目的地定位麗江程海因兒子名字中有「程」

1月12日,徐先生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介紹,這次特殊的行程從出發到今天整整30天。他們從遼寧丹東出發,開著拖掛式房車,經過葫蘆島、興城、山海關、濟南、泰安、開封、洛陽、灤川、西安、重慶十個城市。目前在重慶暫留,待到雲南的天氣轉好,將帶著兒子去他們最終的目的地——雲南麗江程海。徐先生說,「將程海定為最終目的地我也有自己的私心,因為我兒子的名字中帶『程』字,所以我希望我們最終能夠到達程海。」

徐先生表示,開房車旅行這件事,其實並不像網友以為的那樣是一種「遊玩」。「我想帶他去看看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在旅途中尋找真正的人生價值。」一路上,徐先生帶著兒子走過很多地方,濟南的趵突泉、泰山的挑山工等等,他帶著兒子親眼去看、親身去經歷,去感受課本中的文章真正內涵。徐先生說,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他雖然不是專業的老師,但仍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兒子在旅途中發現自身知識的匱乏,從而讓他主動的去尋找和發現更多的知識。

讓徐先生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從西安出發的一條隧道,徐先生形容說,那是一條很長的隧道,開了很久都沒走到出口,兒子也問,為什麼這條隧道這麼長,讓兒子一查,發現當時所處的隧道是亞洲最長的一條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徐先生表示,「當時我也很震驚,但我想,這樣的一個知識和經歷,是兒子在課本上學不到的。」

讓兒子每天寫一篇日記記下當天感受 起初家人並不理解

除了知識上的收穫,在旅途中,徐先生也教兒子做飯、教兒子攝影,父子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好。徐先生要求兒子每天寫一篇日記寫下當日的感受,他表示,雖然他是一名攝影師,可以用相機記錄下畫面,但是視頻的東西很難表現得很全面,他更希望兒子能用文字寫下自己的感受。對於每天一篇日記的任務,兒子並不排斥,有時候甚至會主動要求早點回到房車寫日記。

對於這樣一個看似出格的舉動,徐先生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說,自己一開始其實也被家人不理解。「當初籌劃房車旅行時,我提出讓孩子休學,家人最初想法並不理解,害怕孩子不上學了以後成為在社會上混的人,但等我把所有旅行路線、教育兒子的計劃告訴家人後,家人就挺支持。」

徐先生補充,其實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困難。據他介紹,在今年寒潮的影響下,房車的供電成為最大問題,在嚴寒的夜晚,房車電池會有損耗,開一整晚的空調電也不夠用。為此,徐先生曾被困在西安某個服務區,車子發動不起來,幸好有雲南昆明的一家好心人幫助了自己,為了感謝陌生人的幫助,徐先生將車上的自熱米飯等食物送給了那家人,徐先生表示,希望能夠藉此教導兒子,不能讓好心人沒有回報。

父親稱家裡只是普通家庭 希望兒子有豐盈的內心世界

在這趟旅途中,除了帶兒子看這個世界,徐先生也會在自己的短視頻帳號中記錄下看到的風景與兒子的成長。在他的帳號簡介裡,徐先生寫下這樣一行字:「普通家庭、攝影師一枚、放下事業陪青春期孩子行萬裡路,現實版的《銀河補習班》,只願我的孩子為人正直、獲得快樂。」

對於網絡上網友關於「有錢人開房車」的質疑,徐先生也表示,他們家只是普通家庭,一個月以來和兒子在旅途上的消費大約在七八千元左右,平時睡在房車上,會買新鮮蔬菜等在房車裡面自己做飯吃。之所以放下事業陪兒子行萬裡路,是因為他覺得比起追求物質下的教育,他更希望兒子有一個豐盈的內心世界。

談到未來對兒子的期許,徐先生說了8個字:吃飽穿暖,快樂就行。

徐先生說,之前兒子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壓力非常大,每天學習到晚上十一二點,在徐先生看來,這樣的作息習慣並不利於青春期的孩子的成長。徐先生表示,他並不喜歡這種填鴨式的教育,這樣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是智得到了鍛鍊,德智體美勞方面比較缺乏。「我不想讓兒子未來成為一名高知識的社會廢物,我希望他能夠真正轉變自己的態度,通過長見識,讓他自己意識到知識的重要,培養健全的人格,走上正路。」

至於兒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怎樣,徐先生表示自己並不太看重,望子成龍的期待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壓迫,自己也並不贊成目前的教育模式。徐先生說「我既然改變不了別人,我改變自己,我用我自己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這個社會應該是怎麼樣的。」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郭琳琳 實習生 李天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童話大王」讓兒子放棄應試教育,帶回家自己教,雖成功但難複製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鄭淵潔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被稱為「童話大王」。作品有《舒克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奇遇記》等等,還被改編成了影視動畫作品。
  • 愛因斯坦是高智商天才,兒子卻被稱瘋子?兒子坦言:天才父親沒用
    愛因斯坦,在1879年,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 太人家庭。189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並加入了瑞士籍,後獲得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來因為成功劫持了光電效應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而在這期間,他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 溫躍淵:我寫日記
    可惜家裡太窮太窮,9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家裡便塌了天,最後到了無吃無穿的地步,小學沒有讀完便去合肥當了學徒。但是我的作家夢並沒有終止。蘇聯的高爾基沒念多少書,世界文豪;國內的高玉寶更未讀過多少書,戰士作家(我在無吃無穿的1955年3月17日讀小學時公然花6分錢買了他的《我要讀書》並保存至今);身邊的合肥城裡也有一位陳登科未讀過什麼書,遊擊戰士,而今也是享譽全國的工農作家。
  • 徐州8歲男孩2年寫8本英文日記
    劉先生說,兒子在美國的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了語言學習的瓶頸期。為了能讓兒子儘快適應,他每天陪著兒子「聽、說、讀、寫」,陪孩子玩點英文單詞遊戲、看英文短片、讀英文繪本、聽英文故事……一有時間就帶兒子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慢慢地,孩子有了新朋友,對英文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三個月後,兒子不僅可以毫無障礙地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英文作業也做得越來越好。
  • 12年前的汶川地震,徒步25公裡帶兒子屍體回家的父親,現今如何
    在2008年5月12日,我國曾發生過一場震驚世界的罕見大地震,地震發生後,許多建築物都在瞬間被摧毀,許多百姓的生命更是被無情奪走,每個人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微不足道,全國人民都心繫於震區,沒有辦法到到達第一現場的人民群眾更是時時刻刻在網上關注著災區的動向,面對災難,全國人們萬眾一心
  • 兒子深夜寫作業,寶爸怒撕作業本,稱:無意義的作業不做也罷
    兒子深夜寫作業,寶爸怒撕作業本,稱:毫無意義的作業不做也罷: 子辰今年已經上5年級了,雖然還只是小學,但是平時的學業卻非常忙。
  • 一個普通父親是如何啟蒙兒子成為超級科學家的?
    要知道,費曼的父親當年只是一個普通的軍服推銷員而慣性,只是對這個現象的總結,不是費曼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是慣性」。「胡編亂造」過程,兒子還會去猜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父親就是這樣教育我的……沒有任何壓力,只是興趣盎然的討論。」
  • ...讓別的家裡有兒子吧」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她 在兒子器官捐獻同意...
    「我兒子沒了,讓別的家裡有兒子吧。」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女人,一輩子沒用上的籤名,竟然用在了自己親生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捐獻者年猛的表姐張女士現場發言圖「對於社會來說,他可能只是一個渺小的存在,可對於他的家庭來講,確是最重要的一分子。」回憶起表弟年猛,張女士滿是感慨。10年前,年猛的父親因意外導致右腿殘疾,無法幹體力活,母親沒文化,無法工作。
  • 54年寫日記 記錄生活和感悟
    ■1986年張海彬與兒子在唐山鳳凰山公園。  家住唐山市遷安縣永安小區的張海彬老人生於1949年10月4日,從16歲起,他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至今已經寫了54年。在這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字裡,記載著他從立志當兵到參加工作的成長曆程,也記載著他從家庭生活到情感世界的點點滴滴,其中的「家庭經濟日記」被當地文史部門評價為「這是中國普通家庭經濟生活變化的最真實記錄」,並收錄於遷安市志。
  • 資料:曼德拉家庭不幸兒子死於愛滋
    主動親自公開兒子死因馬克賈託去世後,醫院並未透露馬克賈託的死因,似有難言之隱。數小時後,是曼德拉自己公開了兒子的死因——「我們不能逃避真實」,「今天把你們召集到此,我要宣布我兒子死於愛滋病。我曾說過,『讓我們公開愛滋病,而不是隱藏它』。唯有這樣做,愛滋病才能被當成一種普通疾病。」
  • 父親買矽膠娃娃調節陰陽 兒子:只當是妹妹
    貴州惠水一名大叔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兒子和7個矽膠娃娃,平時幫娃娃們梳妝、曬太陽、拍MV、去動漫展,把她們當作家庭成員。甚至大叔送兒子的成年禮也是娃娃。據報導,這位化名「離塵」的58歲大叔,因為妻子好賭,2004年毅然決定離婚,之後獨自扶養5歲的兒子洋洋。
  • 兒子為病重父親捐骨髓遭拒絕:我怕救活自己,卻害了兒子
    兒子為病重父親捐骨髓遭拒絕:我怕救活自己,卻害了兒子 2019-04-01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四川打工「板凳爸爸」帶自製小板凳四千裡返鄉:兒子寫作業用
    板凳爸爸家裡比較窮,帶板凳回來給孩子們寫作業用。撿工地上的下腳料請師傅做的,兩個兒子一人一根,「做父親的要一碗水端平」爸爸板凳從上海到重慶,再到宜賓縣王場鎮老家,這兩根板凳跟著它的主人走了4000多裡,坐了25個小時的火車、汽車「板凳爸爸」嶽定明。
  • 父親帶智障兒子坐船,製造意外被識破,網友:說好的虎毒不食子呢
    據媒體報導,在海南,一名父親為騙保把智障兒子推下海時,我真有點不太相信,世間竟然有如此狠心的父親? 64歲的父親,38歲的智障兒子,新聞雖然詳細報導了這名父親推下兒子的過程,但卻沒有進一步披露這對父子的生活狀態。不過,可以想像,這樣的家庭對孩子付出的心血肯定多過普通家庭。 誠然,孩子存在智力障礙對於一個家庭,對於一個父親來說,確實要對孩子付出普通家庭和常人難以理解的辛苦,而這份辛苦原本是父愛如山的偉大體現。
  • 大地震後背著兒子遺體,徒步25公裡帶孩子回家的父親,近況如何
    大地震後背著兒子遺體,徒步25公裡帶孩子回家的父親,近況如何?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就有一位父親做出令人心酸的壯舉,他背著不幸罹難的孩子,獨自前行了25公裡。他孤身一人穿梭在廢墟之中,滿目瘡痍,但他心中卻只有一個簡單而樸素的願望——帶兒子回家。如今時隔12年,這位勇敢的父親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 黃子韜父親因病離世,其生前給了兒子最好的父愛,網友:節哀順變
    黃子韜背景算是比較強的,他家很有錢,據說父親身價高達200億多。㈠黃子韜和爸爸關係很好,爸爸全力支持其事業前面也提了,黃子韜的家庭不是一般的有錢。按照正常的劇情發展,黃子韜想要逐夢娛樂圈時,他的爸爸應該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畢竟黃家還有巨大的家業,等待子韜繼承。可是令很多人吃驚的是,他爸爸非常支持兒子的任何決定。
  • 季羨林兒子季承:父子決裂長達13年,75歲出書批判父親絕情刻薄
    和他們相比,普通人家的父子之間沒有權力制衡的需要,相處起來應該會更容易。可事實並非如此,就連知名的文學大師季羨林也沒有處理好和兒子季承的關係。季承和父親季羨林的關係很差,父子間幾乎沒有任何深入的交流,父子兩人曾經決裂13年,直到季羨林晚年才緩和。
  • 3驢友黑竹溝失聯追蹤:一驢友父親稱兒子是餓死的
    3驢友黑竹溝失聯追蹤:一驢友父親稱兒子是餓死的 2014-10-13 10:43:16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山溝兩邊有很多懸崖峭壁,我兒子就在絕壁山腰。」蔡成和說,絕壁溝到了這裡沒了路,只能往上面的懸崖爬,峭壁很陡,坡度達到了約80°,蔡成和在獵人的幫助下爬了二三十米,才爬到和遺體差不多的高度,然後又從旁邊迂迴了10餘米,才來到兒子的遺體前。那一霎,蔡成和失聲痛哭,悲痛聲順著山谷傳出很遠。  「我兒子應該是餓死的。」
  • 馬雲父親馬來法,曲藝界元老不沾兒子的光,一家人各有各的事業
    之前很多文章曾寫馬雲從小家境貧寒,自強自立,經歷過三次高考才踏進大學大門。其實並不然,馬雲的父親馬來法是浙江曲藝界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馬雲是怎樣在父親的教育下,成長為全中國萬人矚目的偶像?藝術家馬來法馬來法曾擔任當地曲藝協會第四屆和第五屆主席,所以馬雲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並不像一些文章中寫的窮困潦倒,而是擁有藝術氛圍的溫馨家庭。
  • 一個菏澤家庭的防疫故事:媽媽春節在崗 7歲兒子寫倡議書
    「這是種新病毒,因貌似皇冠,而取名『新型冠狀病毒』……出門時必須戴上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擋,回到家一定洗手……」很難想像,這些疫情知識出自菏澤一個二年級小學生寫的「抗擊疫情倡議書」中。而這正是來自其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母親郭曉曦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