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菏澤家庭的防疫故事:媽媽春節在崗 7歲兒子寫倡議書

2020-12-05 菏澤在線

「這是種新病毒,因貌似皇冠,而取名『新型冠狀病毒』……出門時必須戴上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擋,回到家一定洗手……」很難想像,這些疫情知識出自菏澤一個二年級小學生寫的「抗擊疫情倡議書」中。而這正是來自其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母親郭曉曦的言傳身教。她是菏澤萬福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為防控疫情而春節在崗,進社區宣傳、排查、走訪,其愛人成為她的「消毒員」,父母更做起了宣傳疫情的「講解員」。這一個普通家庭,折射出菏澤全力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場」除了醫院病房,還包括科研攻關、防疫宣傳、打擊謠言和物資保障等諸多領域,而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

郭曉曦是菏澤高新區萬福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她從臘月三十便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除夕的頭一天,我們接到通知,因疫情防控需要,春節期間仍保持在崗。」生命就是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郭曉曦在接到任務後,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每天8點前,我們就要在單位集合,然後進社區走訪、宣傳,並重點對外來返鄉人員進行排查,此外還要進企業進行講解。」郭曉曦說,剛開始時,或習慣使然,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不重視,不戴口罩、聚眾聊天等很常見,所以只能一遍遍講解。經過長期耐心工作,居民已經將疫情防控知識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如今,社區更有一些老黨員「主動請纓」,在街道上值班,義務宣傳防控疫情知識。

也正是郭曉曦的言傳身教,其7歲的兒子對疫情防控知識很是熟悉,並在日記中寫了「抗擊疫情倡議書」,其內容如同一成年人的知曉範圍。其愛人則是充當起她的「消毒員」,郭曉曦每天下班回家後,便會對其全面消毒。家中的老人也在其老年圈裡,進行防控疫情宣傳。

這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卻折射出菏澤已全力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相信,我們必將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源齊魯晚報今日菏澤

編輯:沐沐

相關焦點

  • 「春節我在崗」春節,一個輔警的故事--爸,對不起,我沒照顧好媽
    清粥小菜,骨折的老娘,清貧的家境,節日的堅守....就是渤海新區公安分局南大港城區派出所輔警劉輝的2019年春節。劉輝今年35歲,已經是工作了11個年頭的「老公安」了。說起劉輝進公安的故事,還得從2008年那場終生難忘,改寫了整個家庭命運的車禍說起.....
  • 春節我在崗 | 舟山海事人的春節值班故事
    以下文章來源於舟山海事 ,作者舟山海事 舟山海事中華人民共和國舟山海事局這是一個「特殊」的春節。節日的喜悅和團聚的溫馨中,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卻十分嚴峻。
  • 2021北京春節在崗7天加班費多少?怎麼算?
    2021北京春節在崗7天加班費多少?  答:最少可以拿1718.5元加班費。  春節假期:2月11日至2月17日,共放7天。  (2月12日、13日、14日為法定節假日,2月11日、15日、16日、17日為調休的休息日)  春節加班費多少倍?
  • 徵集展示|紅黃藍家庭《防疫拍手歌》綻放央視
    《防疫拍手歌》徵集活動啟動以來,全國紅黃藍家庭踴躍參與,經過央視少兒頻道層層選拔,從全國紅黃藍幼兒園和親子園評選出28組優秀親子視頻,在央視少兒頻道七巧板欄目中播出。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共同唱響防疫拍手歌。拍手遊戲是3-6歲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遊戲方式之一,這首兒歌把預防冠狀病毒的基本要素編入兒歌,朗朗上口,讓孩子更加容易理解。
  • (021~040號家庭事跡)
    在北京上學的兒子春節回家過年,她原打算好好為兒子作幾頓可口的飯菜,緩解一下兒子學習壓力,早早就預備了各種肉蛋、海鮮、瓜果、蔬菜。然而,疫情來襲,她沒有時間下廚房,沒有時間洗衣服、打掃衛生。懂事的兒子默默地承擔了所有家務。吃著兒子親手燒的飯菜,她動情地流下了熱淚……,兒子安慰她說,「我春節回家過年,自覺居家隔離,勸說同學們放棄聚會,承擔家務,支持老爸老媽工作,也是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貢獻啊」。
  • 成都高新區疾控中心春節期間新冠疫情防控倡議書,請收好!
    成都高新區疾控中心春節期間新冠疫情防控倡議書,請收好!新冠疫情防控倡議書親愛的市民朋友們: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8歲孩子寫的詩火了,看哭多少媽媽
    孩子的感情往往柔軟而純潔,正如一位8歲孩子寫的一首詩,這首小詩看哭多少媽媽。詩的名字是《挑媽媽》,裡面有一句: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最後三句也格外動人,文字樸實無華,卻情真意切。
  • 小故事大溫暖-春節期間安慶公安便民利民「不打烊」……
    在萬家團圓的時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面對繁重的任務和壓力,堅守工作崗位,風餐露宿,公正文明執法,熱情周到服務,佑護著一方平安,以他們的真誠愛民、助民之心,為我們奉上了一個又一個的暖心故事,這故事,讓我們重溫了2018年的溫暖,也給新年增添了一份溫馨——他們就是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的公安民警們。
  • 春節的三個小故事,滿滿都是人生...
    ,就是1985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1985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有資金缺口50萬,所以就想到跟工商銀行一塊,向全社會集資,大伙兒一塊參與春晚。當時發行了這種198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贊助紀念券,面值是1元,這1塊錢的贊助券,雖然現在看起來價值不高,但當時我們工資也不高,這1塊錢差不多是一個星期的菜錢,當時的帶魚才4毛2一斤。
  • 疫情防控倡議書
    抗疫倡議書 2021年 1 月 8 日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這場遠超預期的防疫阻擊戰,我們有些疲憊懈怠,口罩不認真戴了,聚餐聚會扎堆了,進商場超市也不規範掃碼了。 尤其近段時間,國內多地出現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對此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春節防疫部署,並提議「少流動、少聚集」和「就地過節」。
  • 疫情爆發20天:這些普通人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01這是一則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林醫生分享的故事:2月3日凌晨2點,一位老婆婆獨自找林醫生做檢查。林醫生問她,為什麼沒有家人陪著?她說,自己64歲的兒子確診了,住進了隔離病房,其他人怕傳染。她已經90歲,無所畏懼了。
  • 【春節我們堅守 平安非你莫「鼠」】節日我在崗,堅守最榮光!
    【春節我們堅守 平安非你莫「鼠」】節日我在崗,堅守最榮光!春節,我在崗!新春佳節,搖曳幸福,許美好願望,守萬家安樂,每一個腳步都承載著我們溫暖的守護,我是城區巡邏民警。春節,我在崗!
  • 94歲母親兩年前偏癱,66歲兒子每天背媽媽下樓曬太陽賞花
    4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老婆婆名叫譚永珍,已是94歲高齡,兩年前因腦梗出現偏癱。後來,66歲的二兒子吳國元承擔起背她上下樓的任務。據了解,譚婆婆共有8個兒女,現在已五世同堂,兒女們說「媽媽老了,我們就是媽媽的腿」!↑吳國元背母親出門。
  • 女強人媽媽沒時間陪兒子,卻把孩子培養成醫學博士,傳授兩條經驗
    原因是宿舍裡的一位同學家庭條件特別差,半年連個肉都不買著吃,他覺得自己買新鞋會刺激別人。倒是在學習上,他與這位同學比拼著誰更努力。孫姐兒子已經有多篇文章在國際刊物發表,而且,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都非常喜歡他,研討會碰到時,對這一個共同的弟子讚不絕口。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兒子,本就讓人羨慕。
  • 吳京5歲兒子用全英文寫影評,網友:我們連個孩子都不如!
    兒子吳所謂也給爸爸寫了一篇影評,而且是全英文的。然後吳京就問網友說:「誰給翻譯翻譯,這是幾星?」雖然明著是在調侃自己的英文水平,實際上也是有對自己孩子英語水平的驕傲和炫耀。在這之前,吳京還帶著兒子去過國外電影路演會,當時吳所謂只有4歲,但是就已經可以非常流利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了。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36歲的張黎是岑鞏縣疾控中心副主任,2018年3月,經組織選派,到新場村當起了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他白天走村入戶,晚上一戶一檔梳理排查,不到2個月,徒步走遍了全村31個村民小組,家家戶戶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 「張書記動員我們把閒置土地流轉出來,種灰樹花,每畝收入有700元吶!」
  • 關於號召廣大志願者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書
    關於號召廣大志願者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書 2021-01-12 2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8歲媽媽去世3天, 被發現時兒子竟然在…
    遼寧鐵嶺,38歲的媽媽獨自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三天前,這位媽媽還在和別人微信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就沒反應了,大家以為她忙去了就沒在意。三天後,孩子的親戚發現,她家無論白天黑夜都亮著燈,覺得有問題就上去看看。敲門沒人開,他就翻牆進去,沒想到媽媽早已經死去多時,屋子也充斥著惡臭味。
  • 【元旦我在崗】所長劉洋兩次緊急出警……
    【元旦我在崗】所長劉洋兩次緊急出警…… 2021-01-0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歲男孩"怨念太深"寫詩訴苦 父母都是警察工作忙
    昨天,很多紹興人的朋友圈都被這首打油詩刷屏了,不少網友說,一個8歲男孩可以寫出這麼有趣且押韻的詩歌,「怨念真深」。  可是,這首詩背後,卻藏著一個辛酸故事。  這首詩的作者高可宸是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就快開學,媽媽陳女士下班後檢查完孩子作業,又急匆匆地去給兒子洗衣服。「我看他褲袋裡有些草稿紙,就拿出來放到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