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2021-01-0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這樣的第一書記太貼心啦!」

「張書記真不賴,一年多就給我們解決了許多老大難問題!」一說起張黎,貧困戶楊平打開了話匣子,「又是請農技員來指導,又是修串戶路、裝路燈……俺們都看在眼裡。」

36歲的張黎是岑鞏縣疾控中心副主任,2018年3月,經組織選派,到新場村當起了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他白天走村入戶,晚上一戶一檔梳理排查,不到2個月,徒步走遍了全村31個村民小組,家家戶戶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

「張書記動員我們把閒置土地流轉出來,種灰樹花,每畝收入有700元吶!」村民黃建平難掩興奮,「土地流轉了,俺就在村裡灰樹花基地務工,每天工資有80元,不僅有了雙份收入,還能照顧家裡老人。」

群眾要脫貧,產業是支撐。根據挨戶走訪情況,結合村子林區資源優勢,張黎請來農業專家做指導,帶領全村建起了200餘畝灰樹花食用菌基地。僅3個月時間,首批600個菌棒就收穫了600餘斤灰樹花菌,每斤售價10元。

「走上創業這條路,不僅有政府的好政策,還多虧了第一書記幫忙。」說起創業養牛的事,向啟華十分感慨,「張黎不僅請來養殖專家指導,還給肉牛找銷路,這樣的第一書記太貼心啦!」

在張黎的帶領下,新場村巧落產業棋子,發展起了黃桃、冬瓜、養牛等種植養殖產業,覆蓋貧困群眾116戶418人,貧困發生率從12.35%下降至1.06%。

「我們時間犧牲得多點,大家的健康就多些保障。」

「疫情來得突然,作為疾控人,必須當好群眾健康的『守門員』。」張黎說,「跟疫情比,個人困難算不了什麼。我們時間犧牲得多點,大家的健康就多些保障。」

1月21日,還在駐村的張黎主動請纓到縣疾控中心防疫一線。組織人員培訓,儲備應急物資,追蹤調查密切接觸者……馬不停蹄返崗後,張黎立即進入「連軸轉」模式,拿方案、定措施,「5加2」「白加黑」成了常態。

「從臘月二十七到現在,張黎每天都是24小時在崗,家裡兩個孩子幾乎都託付給老人了。」縣疾控中心主任田樺說,「他負責的流調和採樣組,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過程看似簡單,實則危險不小。為確保採樣標本有效,他都是現場給採樣隊員挨個兒培訓指導。」

下午6點半,張黎的手機響了,電話那頭傳來兒子豆豆的聲音:「爸爸,今天是除夕,你不回來吃飯嗎?天天都看不到你,我想你了。」

「豆豆乖,爸爸還在單位忙,不回來吃飯了。你在家聽媽媽的話。」掛掉電話,手裡端著泡麵的張黎心中五味雜陳。疫情當前,對有著8年黨齡的張黎而言,放棄春節休假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

「正是他的細心,讓工作更規範安全。」

「今天要對72名從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返岑的人員進行核酸篩查。他們分布在11個鄉鎮和2個集中隔離觀察點,任務很重。」張黎一臉嚴肅。

儘管幾個小時前剛工作到凌晨2點,但早上7點不到,張黎依然匆匆趕到單位,對5個採樣小組的工作進一步細化,並再次核實採樣設備、個人防護裝備。

「採集的標本是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纖維頭的塑料杆拭子同時擦拭雙側咽扁桃體及咽後壁,將拭子頭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去除尾部,旋緊管蓋。」出發前,張黎再次向隊員強調採樣重點,「要以引起採集對象噁心、嗆咳才表示標本採集到位,否則採集的標本容易出現『假陰性』,影響患病情況判斷。採集過程中,大家一定做好防護!」

夜以繼日地流調、標本採集、數據匯總,讓原本消瘦的張黎更顯憔悴。

「每次流調任務出發前,張主任都細心指導我們。正是他的細心,讓工作更規範安全。」流調組工作人員謝廣說,「採樣過程中若遇到困難和問題,他總是耐心給我們指導解決。」

規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流程、開展密切接觸者篩查排查、指導各類場所科學消殺……事無巨細,張黎都攬上了身。在僅20餘天的防疫中,經他手的疫情監測達88次,現場流行病學調查35次;為153名密切接觸者安排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429名疫情嚴重地區返岑人員進行核酸篩查;給全縣41家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做指導,106名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做業務培訓……張黎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黨員的使命初心。(吳壽靜)

相關焦點

  • ...勇當「戰疫」先鋒——記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
    (本刊記者靳豔 通訊員吳壽靜)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是張黎每天在新場村的必修課。自張黎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後,只要是村民的事,他有求必應。現如今,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是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轉戰疫情防控一線,他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和黨員的擔當作為「逆行」而上,衝鋒在最前沿,為群眾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 防疫一線日記:能為防疫貢獻一份力量,我驕傲
    李桃英是嘉禾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在接到疫情防控支援通知後,她第一個報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防疫「戰場」幾經異動她都任勞任怨、毫無怨言,以下是她在防疫「一線」工作時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記錄的參加疫情防控戰鬥以來的點點滴滴。
  • 謝崗鎮領導情牽防疫一線 關心關切前線工作人員
    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各行各業人士是新時代的英雄。謝崗鎮疫情防控一線的廣大工作人員 用實際行動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是他們,融小我於大我,以無言的大愛詮釋了無悔的擔當,給予全鎮人民抗擊疫情、戰勝疫情的強大信心和力量!感謝你們的堅守!
  • 防疫戰場黨旗紅|中國網·錦繡天府
    防疫戰場黨旗紅 ——記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 時間:2020-02-02 16:22:47 來源:中國網 編輯:蘇仁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之而來的是一次不平凡的戰鬥。
  • 同心戰疫 閃耀在防疫一線的「七色彩虹」
    體育老師王蓉積極參加志願服務。  2003年「非典」發生時,金霞作為輪崗醫師奮戰在一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作為公共衛生一科的科長,帶領科室34名醫護人員,出擊在各個一線崗位:發熱預檢、密切接觸者留觀點、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小隊都有她的身影,當然作為防疫「鐵娘子」,科室同事遇到難題第一時間都會呼叫她。  其實金霞也不是表面看上那樣淡然自若,左邊是家庭,右邊是戰場。「17年前我選擇了上!
  • 紀念周總理誕辰122周年 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向抗疫一線捐贈防疫物資
    上午,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把最新籌集到的一批防疫物資送到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戰場,委託首開集團向社區防疫一線的物業人員發放30000雙一次性醫用手套,並向西城區廣外醫院一線醫護人員捐贈20000雙一次性醫用手套。懷慈善之恆心,獻福祉於民眾。
  • 遠程精確測溫,杭電教授研發的這款智能腕錶在防疫一線「大顯身手」
    實習生 王澤英通訊員 程振偉 李大鎏記者 張向瑜「最近又接到了智能腕錶定製需求,這次是14+14+7需求,也就是14天完全隔離,14天居家隔離,7天日常隔離,我們的智能腕錶又要奔赴防疫一線了。」佩戴在手腕上的小小手錶,不僅可以實現遠程精確測溫,大大減少醫護人員面對面測溫可能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而且被隔離人員的體徵信息,還能按規定時間間隔上傳到指定平臺上,有利於當地疾控人員對有關動態的隨時掌握、分析和幹預。在防疫醫學的隔離中,這款智能腕錶「大顯身手」的地方可不止這一兩點。腕錶設置的「電子圍欄」系統,還可防止隔離人員走出隔離區域,杜絕潛在的交叉感染隱患。
  • 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
    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 03:40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03:41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大家好,我是新華社記者屈彥,我們跟隨「流動的聲音博物館」大篷車來到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的第二天,一首當地樂隊彈唱的祝酒歌
  • 致敬一線防疫工作者,這份心理防護手冊請收下!
    對於身處戰「疫」一線的廣大社區工作者等人員來說,心理防護很重要。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邀請心理學博士、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領導研究院副教授周穎,通過詳解十二個極具針對性的心理問題,幫助廣大防疫一線工作者進行心理減負、對抗壓力。  請相信,你們絕不是孤軍奮戰!
  • 又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在一線「與世長辭」
    中國獨有且傳統的「人性」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了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面對未知的病毒,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態度,讓我們見識到了這個世紀獨有的「人性」。作為第一個遭受到疫情大規模襲擊的國家,中國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沒什麼比人命更重要。
  • ...隊丨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第一書記張黎
    和村幹部看望留守兒童我叫張黎,是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的第一書記。  我仍清晰地記得,2019年7月9日,我第一次來到平原村,它給我的感覺已經沒有我想像中深度貧困村的模樣,它是那樣寧靜、祥和、綠意蔥蘢,不時傳來陣陣充滿田園意趣的雞鳴狗吠,我這個剛從課堂上下來的語文老師、年輕幹部,看著已於2017年成功出列、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2.5%的平原村,不禁陷入思考:「物質脫貧」於平原村而言,已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那麼,平原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 退役不褪色 高唐匯鑫12名退役軍人請戰防疫一線
    他們無需動員,作為受到黨和軍隊多年教育的軍人,作為擁有光榮傳統和良好作風的戰士,無論是否穿著軍裝,退役軍人都聞令而動,走上戰場去戰鬥。 我們驕傲地看到,他們向黨工委交出請戰書,堅守崗位不怕困難,用「逆行」的身影樹立起退役軍人的高度。「我自願參與到此次疫情防控的最前線,貢獻自己作為退役軍人的一分力量。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 遂寧:抗疫脫貧「雙一線」疾控幹部 連續奮戰64天後倒在扶貧路上
    5天前,馬超結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投入到金臺山村脫貧工作。因發燒至38.2度,持續性咳嗽、伴有胃疼等症狀,確診為白血病,隨即住院治療。30日上午,因病情持續惡化轉往成都,啟程前他心裡仍掛念著村裡的防疫和扶貧工作。
  • 3分鐘視頻讓你走進來賓脫貧攻堅的四季「戰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聯合廣西廣播電視臺與14個設區市聯動,共同製作15支微視頻,全景生動展示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體現壯鄉兒女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直擊晝夜堅守的防疫一線「守門員」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直擊晝夜堅守的防疫一線「守門員」新華社記者強勇、何山、張濤「抬頭,張嘴。」「好了!」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張雯動作一氣呵成,幾秒鐘就完成了咽拭子採樣。她麻利地把長棉籤封存好,緊接著喊道:「下一個。」
  • 「我們時刻準備著,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今年以來,國網新鄉供電公司團委以「青春光明行 奉獻新時代」為主題,組織團員青年奮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庭院小區等「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電力雷鋒」最美的一面展現給社會。助力疫情防控,到防控最危險的地方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委員風採】金鐘久:戰疫一線的防疫指揮官
    金鐘久是延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直接邁進了這扇高風險與高挑戰並存的大門,經歷過「非典」的洗禮,接受過「甲流」的考驗,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防疫指揮官,他再次迎難而上,堅定地擔負起疫情防控的重要使命。
  • ...脫貧攻堅群英譜】傾心為民 病倒在脫貧攻堅一線奇蹟生還 吳...
    10月,貴州高速集團積極響應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號召,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統一部署挺進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在全公司範圍內挑選一批能吃苦、作風實、能打仗的幹部職工奔赴加勉鄉脫貧攻堅第一線。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凱裡南收費站站長吳秀實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報名,並迅速深入到加勉鄉真由村真蹲實駐,成為貴州高速集團派駐加勉鄉脫貧攻堅隊的第一批「扶貧人」。
  • 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 張渠偉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四川新聞網達州2月19日訊(記者 餘開洋)「脫貧攻堅沒有退路,只有義無反顧。」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
  • 河北石家莊一社區工作者暈倒在防疫一線,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者就與醫護人員一同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努力工作。2021年1月8日晚,一則噩耗傳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前日(2021年1月7日)暈倒在防疫一線的那位社區工作者,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