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丨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第一書記張黎

2021-01-08 天眼新聞

  那天的天氣很好,進學校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很熱情地向我問好。其中有個男孩子特別吸引我的注意,他的衣服繞著肚子那圈全是黑的,閃著油光,像個炭燒的鍋底似的。可是他臉上的笑容,和落落大方的樣兒,就像這初冬的太陽,挺讓人溫暖的!  「這個孩子呀,是個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帶他。我們都定期地去家訪,孩子比以前活潑多了,但是衛生習慣上確實還要再加強。」太陽底下,支教隊員馮朝豔饒有興趣地和我聊著天。馮老師是我們平原小學的第二批支教隊員,也是我的同事,而我,是這支小小支教隊中的一個尋夢者。

和村幹部看望留守兒童

我叫張黎,是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的第一書記。  我仍清晰地記得,2019年7月9日,我第一次來到平原村,它給我的感覺已經沒有我想像中深度貧困村的模樣,它是那樣寧靜、祥和、綠意蔥蘢,不時傳來陣陣充滿田園意趣的雞鳴狗吠,我這個剛從課堂上下來的語文老師、年輕幹部,看著已於2017年成功出列、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2.5%的平原村,不禁陷入思考:「物質脫貧」於平原村而言,已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那麼,平原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兩個月後,我似乎有了一個答案。  「書記,平原小學馬上要開學了,但有個年級沒老師上課,你能來代課嗎?」這是我到平原兩個月後的一天清晨接到的來自村主任的電話。此時,平原小學門口擠著一堆帶孩子報名的家長,辦公室裡校長、老師、村主任著急地想著辦法。  「代課恐怕是不行的,怕事多的時候耽誤學生,兩頭工作都幹不好,但我能向單位匯報請求給與教師支援。」我趕緊強作鎮定地安慰著大家。於是,我將平原村師資短缺的問題向學校領導進行了匯報,立即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們迅速組建起一支4個人的支教隊趕到平原,與平原小學的老師一起,投入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支教隊伍的老師們

平原社區現有戶籍870戶,3537人。人口多,平均受教育程度很低,很多年輕人讀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農村受限於經濟發展、教育重視程度、農村社會氛圍及教育資源等因素,孩子的讀書教育遠落後於城市。父母們往往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後就外出打工掙錢,他們覺得比起讀書,讓孩子成為勞動力更現實,也更有用。正是這樣的家庭背景與不利條件最容易形成了惡性循環鏈傳遞給後代。  「你初中畢業以後最想去哪裡?」「我要去職教城打工。」在他們眼裡,「遠方」就是職教城,這樣的回答深深地刺痛著我。我希望我們支教隊的到來,能一定程度上開拓平原孩子們的眼界,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不是只有職教城、不是只有工地,他們還可以讀大學,還可以看世界,還可以去追尋夢想!  「一隻蝸牛和螞蟻一起運動,圖上顯示蝸牛爬了5釐米,但是螞蟻已經爬了10釐米了(認識釐米和米知識),路程總共20釐米,我想問大家誰可能先到終點?」成績優異的學生會毫不思考地回答螞蟻,但是那些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卻有著五花八門的答案,比如就有蝸牛先到,或者同時到達,或者都沒有到達,並且還給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之後的課堂一次比一次熱鬧,孩子們的求知慾越來越強。  支教隊員們已經來了第二批,我們的孩子們慢慢地發生著變化,有的孩子希望能考到他們的支教老師所在的畢節一中來學習,更多的孩子想去北京看天安門、去廣州量量「小蠻腰」到底有多高、去看大海的水捧起來是不是也是藍色的……聽著這些美好的、充滿稚氣的願望,我知道了平原村最需要的是什麼,我找到了我的答案!   教育扶貧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道阻且長。在這個戰場上,我的戰友越來越多,我們的支教隊也將攜手平原小學的老師們將這場攻堅戰打好!而我,會繼續將這支創造夢想的支教隊一直帶下去,讓夢想成為每個孩子的小小火種,點燃他們騰飛的能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民

編輯梁珍情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把農學論文寫在大地上丨金海湖新區雙山鎮松樹社區駐村幹部吉興
    我叫吉興,是貴州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工程系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雙山鎮松樹社區的一名駐村幹部,如今駐村工作已達四年有餘。  2018年,雙山鎮黨委、政府安排萬名農民技能大培訓任務,進一步拓寬貧困戶的就業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助推脫貧攻堅。
  • 崔英魁到金海湖新區調研同城化建設工作
    4月1日,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市委分管金海湖新區領導崔英魁到金海湖新區調研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同城化建設工作。金海湖新區黨工委書記趙偉,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領導張萬澤、陳亮歡、程朝文、蒲晟陪同調研。
  • 畢節市第一家彩鷸繁殖基地成立
    近日,畢節市第一家彩鷸繁殖基地授牌儀式在金海湖新區岔河鎮橋邊村舉行。畢節市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站相關負責同志,金海湖新區、岔河鎮、橋邊村有關負責同志以及畢節市攝影家協會有關成員共同參與授牌儀式。
  • ...勇當「戰疫」先鋒——記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
    (本刊記者靳豔 通訊員吳壽靜)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是張黎每天在新場村的必修課。自張黎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後,只要是村民的事,他有求必應。現如今,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是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轉戰疫情防控一線,他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和黨員的擔當作為「逆行」而上,衝鋒在最前沿,為群眾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 金海湖新區打通脫貧攻堅路網「最後一公裡」
    海拔村通村路「十三五」期間,金海湖新區按照「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建成公路裡程1223.16公裡,其中,境內高速公路24.88公裡,國道20.48公裡,省道29.4公裡,縣道177.72公裡,鄉道208.29公裡,村道438.96公裡,組組通硬化路
  • 貴州金海湖新區:做大做強鋰電池產業
    中新網貴州新聞1月12日電(吉梅)冬日的烏蒙山腹地,氣溫漸降,但青龍山下的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工業園區內卻是熱火朝天。貴州丕丕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在貴州丕丕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著,一箱箱鋰電池正極材料即將運往全國各地。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貴州省畢節市抽檢68批次食品 不合格5批次
    散裝稱重/2020/10/06餐飲加工食品/酸價(KOH),極性組分2煎炸過程用油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食用植物油(含煎炸用油)煎炸過程用油(餐飲環節)煎炸過程用油赫章縣第一中學食堂赫章赫章縣第一中學食堂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習近平總書記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多次強調,必須把第一書記選準派強。2017年,是我省扶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南陽共有7個貧困縣,713個貧困村,46.2萬農村貧困人口,在全省扶貧攻堅進程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意義。2015年8月,22名省直機關選派的第一書記來到南陽,轉眼已過去一年有餘。省派第一書記在扶貧攻堅中如何真正發揮作用,真扶貧、扶真貧?
  • 「扶貧三稜鏡」記文水縣委巡察辦派駐西城村第一書記 李志強
    2018年6月中旬,根據縣委下鄉辦的安排,縣委巡察辦副主任李志強同志被確定為西城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兼西城村第一書記。01勤走訪、深調研,理清工作思路為了掌握西城村在組織建設、群眾思想狀況、經濟收入、脫貧攻堅任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具體狀況,自被任命為西城村第一書記起,李志強同志便迅速入戶進行調研。
  • 這一年,牡丹區省派第一書記都幹了啥?
    1月6日,菏澤市牡丹區召開省派第一書記現場觀摩會,省派掛職區委副書記賈國斌帶領22名省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先後到安興鎮、胡集鎮等7個省派第一書記村觀摩學習。會後,賈國斌對觀摩情況及第一書記工作進行了點評,並對2021年全區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據了解,自2019年4月,牡丹區省派第一書記到位後,累計走訪黨員1757名,走訪群眾4727戶,發放調查問卷6102份,召開座談會424次,制定幫包規劃71個,外出學習考察156次,召開黨員大會305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236次,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等黨員活動295次。
  • ...章丘區人民醫院派駐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院長車文娟工作札記
    1月25日,派駐醫院響應號召,取消春節休假,接到通知後,我把扁桃體化膿高燒正在輸液的孩子扔給了父母,第一時間趕赴派駐醫院,與院領導班子成員共同商議並部署疫情期間醫院的各項工作。同時迅速與醫務科,院感科工作人員共同商議,結合醫院實際,制定《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預案》,起草了《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門急診防控措施及工作流程》。
  • 他是貴州高考狀元,8次月考就拿了5次第一,最終選擇清華姚班
    燕鴻偉,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小壩鎮人,他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燕翔在農牧局工作,父母都是大專畢業,燕鴻偉上小學時,他的父母都還能給兒子輔導一下工作,等燕鴻偉上到初高中,他就開始自覺學習,不再需要父母的督促。
  • 澄海這個村黨支部書記入圍全國「最美村官」!快看看是不是你們村裡...
    >   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三街村黨支部書記   李俊平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街大馬杓沽村村主任   孟學軍   天津薊州區穿芳峪鎮大巨各莊村黨支部書記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方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淅川縣委編辦派駐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第一書記劉芳,帶著組織信任,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洞河村委報到。洞河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6戶898人,遠離縣城居住分散,全村貧困戶有38戶82人。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2018年搬進縣城的銀山社區,分到兩套共160平方米的住房,住得寬敞、安逸。  銀山社區是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有各鄉鎮街道的貧困戶1836戶9038人。  銀山社區推出的「幸福積分單」,黨員幹部帶頭,積分兌物激勵,引導大家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園。  如今,銀山社區的「黨建+積分」機制,已推廣至畢節多個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