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戰疫」先鋒——記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

2021-01-08 中國扶貧

(本刊記者靳豔 通訊員吳壽靜)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是張黎每天在新場村的必修課。自張黎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後,只要是村民的事,他有求必應。現如今,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是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轉戰疫情防控一線,他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和黨員的擔當作為「逆行」而上,衝鋒在最前沿,為群眾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張黎(右一)在貧困戶家中核實相關信息

1

脫貧「一把手」

「張書記真不錯,一年多的時間,給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貧困戶楊平說起張黎來滔滔不絕。「邀請農技人員指導大家、串戶路建設、路燈安裝,一件接著一件,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張黎入村後,白天入戶走訪,晚上一戶一檔核對梳理結果,不到2個月徒步走遍了全村31個村民小組,家家戶戶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

「張書記動員我們把閒置的土地流轉出來種植灰樹花,每畝足足有700元吶!」新場村的黃建平高興地說「土地流轉後,我就在村裡的灰樹花基地務工,每天的工資有80元,不僅有了雙份收入,還能照顧家裡老人。」

群眾要脫貧,產業是支撐。張黎通過挨戶走訪的情況,結合村子林區資源優勢和農業專家的指導,帶領全村建起了200餘畝的灰樹花食用菌基地。僅3個月的時間,首批600個菌棒就收穫了灰樹花菌600餘斤,每斤售價達10元。

「走上創業這條路,不僅有政府的好政策,還多虧了張黎書記的幫助。」說起他創業養牛的事,向啟華十分感慨。「不僅請來養殖專家親自指導,還給肉牛找買家,這樣的第一書記太貼心啦!」

在張黎的帶領下,新場村巧落產業棋子,發展起了黃桃、冬瓜、養牛等種養殖產業,覆蓋貧困群眾116戶418人,貧困發生率從12.35%下降至1.06%。實現農民人均收入從4500餘元提升到8000元。

他也從扶貧「門外漢」迅速成長為群眾眼中的脫貧「一把手」。

2

健康 「守門員」

「跟突如其來的疫情相比,個人再大的困難也算不了什麼,我們的時間犧牲多一點,大家的安全保障就更多一些。」 36歲的張黎駐村前是貴州省岑鞏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面對突如其來又異常兇險的疫情,張黎表示要當好群眾健康的「守門員」。申請反崗前,他放心不下村裡的鄉親,一遍遍廣播、一遍遍安頓駐村幹部、挨家挨戶站在院門外大聲安慰……「戴好口罩,及時消毒,好好在家,病毒不回來找咱的!」

張黎(左一)在定點隔離醫院現場指導核酸篩查工作

組織人員培訓、應急物資儲備、開展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馬不停蹄返崗後,張黎就開始了疫情防控連軸轉,拿方案、定措施,「5加2(工作日加雙休)」 「白加黑」成常態。

「從臘月二十七到崗位上,張黎每天都是24小時在崗,家裡的兩個孩子都託付給了老人。」岑鞏縣疾控中心主任田樺說,「他負責的流調和採樣組,是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過程看似簡單,實際十分兇險,為確保採樣標本有效,他都是現場給採樣隊員挨個培訓和指導。」

下午6點半,張黎手機鈴響了,是妻子的電話,那頭傳來兒子豆豆的聲音「爸爸,今天是除夕,你不回來吃飯嗎?天天都看不到你,我想你了。」

「豆豆乖,爸爸還在單位忙,不回來吃飯了,你在家聽媽媽的話,晚上記得早點睡。」掛掉電話,手裡端著泡麵的張黎,心裡五味雜陳。

疫情當前,張黎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使命,履行著健康「守門員」的職責。

3

採樣 「專業戶」

「今天主要任務是對72名從武漢市、湖北省等重點疫區返岑人員進行核酸篩查,他們分布在11個鄉鎮和2個集中隔離觀察點,任務十分艱巨。」張黎嚴肅地說。

儘管昨晚工作到凌晨2點,但早上7點不到張黎就匆匆趕到單位,對5個採樣小組的工作進一步細化,並對採樣設備、個人防護裝備進行再次核實。

「採集的標本是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纖維頭的塑料杆拭子同時擦拭雙側咽扁桃體及咽後壁,將拭子頭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去除尾部,旋緊管蓋。」出發前張黎再次向隊員強調採樣重點,「要以引起採集對象噁心、嗆咳才表示標本採集到位,否則採集的標本容易出現『假陰性』,從而影響對採集對象患病情況的判斷,採集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

夜以繼日的流調、標本採集、數據匯總,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原本消瘦的張黎更顯滄桑憔悴。

「每次流調任務出發前,張主任都細心指導我們,讓流調工作更加規範安全。」流調組成員謝廣說,「採樣過程中若遇到困難和問題,他總是耐心給我們指導和解決。」

疫情火線,規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流程、開展密切接觸者篩查排查工作、指導各類場所科學消殺……事無巨細,張黎都承包,成了大家眼中的黨員「先鋒」隊員。

「疾風知勁草,煉火識真金。」僅26天的戰「疫」中,經他之手的疫情監測就達88次、現場流行病學調查35次,為153名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06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業務培訓。為全縣41家單位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對429名重點疫區返岑人員進行核酸篩查。

「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還要回去守著鄉親們啊!」從第一書記到疫情檢測人,張黎始終立足崗位做貢獻,用職責詮釋了黨員的初心使命。

1.戰疫情 · 國務院扶貧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脫貧攻堅工作

2.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於開展掛牌督戰工作的指導意見》

3.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印發《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影響 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工作 確保全面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通知》

4.國務院扶貧辦等七部門印發《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通知》

5.國務院扶貧辦 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切實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

6.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

7.國務院扶貧辦召開全國扶貧辦主任電視電話會議

8.扶貧系統積極妥善部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9.疫情當前,脫貧攻堅決不掉鏈子!

10.快來免費領取「新冠肺炎無憂保」!《中國扶貧》雜誌聯合水滴保險商城保障公眾健康

11.中國扶貧雜誌欄目編輯及投稿郵箱調整

相關焦點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 開陽縣新場村:太子參豐收,村民致富有奔頭
    圖為新場村街上組村民在採收太子參。  本報訊 7月31日,記者來到開陽縣龍水鄉新場村街上組的太子參種植基地,這裡種植的240餘畝太子參喜獲豐收,預計產量可達15萬斤。  在種植基地裡,30多名當地村民正在忙碌,有的挖參、有的清理。「最近大家每天都在基地挖參,每斤能得2塊錢勞務費,一天就有80元到100元。」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喻小華說。
  • 澄海這個村黨支部書記入圍全國「最美村官」!快看看是不是你們村裡...
    評選從多方推薦的人選中,產生442名入圍名單,其中有現任的村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民組長、婦聯主任;有德高望重的老書記、原主任;有各級黨政機關下派的「第一書記」;還有社會各界的村官志願者「榮譽村官」、「第三村長」;涵蓋了村官的各個層面。
  • ...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潘伯超
    我叫潘伯超,是岑鞏縣天星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到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群眾都說我是村裡的「貼心人」。野牛山村是三類貧困村,共轄10個村民組、5個自然寨,全村231戶9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戶375人。
  •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 ——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發布時間:2020-03-26 06: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 真情灑滿黃土地 ——記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第一書記藺文淵
    脫貧攻堅 | 真情灑滿黃土地 ——記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第一書記藺文淵 2020-05-09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汝南縣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第一書記防疫、幫扶兩不誤-駐馬店網...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李琦)為深入貫徹落實汝南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三門閘街道老祖廟村新老第一書記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同時,緊抓扶貧和復工復產工作,採取「防疫情忙春耕,助復工勤幫扶」的工作措施
  • 貴州省2020年度「最美戰疫家庭」名單公示中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向灩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牽動著全省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他們逆風前行,挺身而出,為愛而戰,湧現了一大批舍小家顧大家的戰「疫」父子兵、一線夫妻檔、家庭總動員……充分展現了全省廣大家庭攜手同行,共同抗疫的硬核力量,譜寫了「最美戰疫家庭」的愛國情懷。
  • 岑鞏縣「秋收損失務工補」秋季招聘周活動來啦
    為彌補全縣大部分秋收農作物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失和促進全縣勞動力充分就業,2020 年 10 月 1 2 日至 10 月 18 日,岑鞏縣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決定組織開展岑鞏縣「秋收損失務工補「秋季招聘周活動。
  •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一線黨旗紅」黨建交流會 2020-09-11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隊丨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第一書記張黎
    和村幹部看望留守兒童我叫張黎,是畢節市第一中學派駐金海湖新區雙山鎮平原社區的第一書記。  「書記,平原小學馬上要開學了,但有個年級沒老師上課,你能來代課嗎?」這是我到平原兩個月後的一天清晨接到的來自村主任的電話。此時,平原小學門口擠著一堆帶孩子報名的家長,辦公室裡校長、老師、村主任著急地想著辦法。  「代課恐怕是不行的,怕事多的時候耽誤學生,兩頭工作都幹不好,但我能向單位匯報請求給與教師支援。」我趕緊強作鎮定地安慰著大家。
  • 真情服務 真誠付出——記漢濱區文旅廣電局駐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
    看到漢濱區文化和旅遊廣電局駐流水鎮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就想起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2017年5月 21日,劉紅雨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帶著行囊、奔赴漢濱南部山區的流水鎮良田村,擔任這個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條件差,經濟落後的全區「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幹就是四個年頭,2019年實現全村脫貧摘帽。
  • 擦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底色」?記康樂縣蘇集鎮塔關村黨支部書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2019年初,康樂縣蘇集鎮塔關村黨支部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集中整頓; 2019年底,塔關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縣先進村黨組織,成為其他村爭相學習的榜樣。不到一年時間,是什麼讓塔關村基層黨建工作實現由「後進」向「先進」的轉變?
  • 第一書記「省親」記
    李柯於2015年擔任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黨巴村第一書記。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他紮根黨巴,與群眾一同生活與勞作,帶著當地藏族同胞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緻富路。「來了,來了……」21日下午3點,兩輛越野車駛入了黨巴村。村民們有的雙手沾滿麵粉、有的拿著哈達就跑了出來,他們爭先恐後地擁向回訪的親人們,不一會李柯的脖子上就掛滿了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