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不停歇!3分鐘視頻讓你走進來賓脫貧攻堅的四季「戰場」

2020-11-14 來賓發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聯合廣西廣播電視臺與14個設區市聯動,共同製作15支微視頻,全景生動展示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體現壯鄉兒女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系列第十一篇:「行過四季見證小康 來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篇由中共來賓市委網信辦指導,來賓盛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攝製。微視頻從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異地搬遷扶貧和文化旅遊扶貧等多個方面,回顧了來賓市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難歷程,展現了桂中大地熱火朝天的脫貧攻堅四季「戰場」,彰顯了來賓各族人民「心容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

春來千山草木香

桂中大地種養忙


夏果飄香農民樂

搬遷學校書聲琅


秋風牛肥谷滿倉

遊人如織登山忙


冬有蔗海唱「甜歌」

溫泉養生賽「藥湯」


行過四季

腳步不停歇

來賓兒女踏上新徵程


行過四季 見證小康

來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內容來源:中共來賓市委網信辦


相關焦點

  • 【決勝脫貧攻堅】忻城脫貧攻堅和重大項目觀摩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
    【決勝脫貧攻堅】忻城脫貧攻堅和重大項目觀摩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在觀摩會上,與會人員觀看各鄉鎮扶貧工作亮點視頻,會議就項目推進情況、各鄉鎮扶貧工作情況進行點評。▲觀看各鄉鎮扶貧工作亮點視頻 李振品指出,今年5月9日,忻城縣實現脫貧摘帽,標誌著忻城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是忻城幾代人進行艱苦卓絕奮鬥的結果。但是,脫貧摘帽之後,下一步路子怎麼走?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 聚焦脫貧攻堅最前沿!20多家央媒走進貴州 隨採隨發推出高密度鮮活...
    9月7日,由中宣部組織的「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走進貴州。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等20餘家中央媒體以及貴州媒體的84名記者奔赴我省未摘帽貧困縣,開展為期7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
  • 攻堅路上不停歇——感謝披星戴月的你們
    攻堅路上不停歇——感謝披星戴月的你們 2020-12-3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資料圖「雖然貴州已實現整體脫貧,但還存在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的返貧致貧風險比較大、產業就業的基礎不夠紮實等短板和弱項。特別是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貴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不少新的問題和挑戰。」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袁家榆介紹。
  • 向榜樣看齊,躬身踐行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吹響以來,在平凡而艱辛的扶貧領域,湧現出很多暖心又鼓舞人心勵志的故事。在20歲花樣年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失去下半身的湖南省城步縣白毛坪鄉楊淑亭,自強不息、樂觀向上,開淘寶店、建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七七科技公司和扶貧車間,帶動全縣眾多貧困戶增收脫貧,榮獲湖南省自強模範、「百名最美扶貧人物」等稱號。楊淑亭身殘志堅扶貧創業的感人故事,溫暖著很多人的心。央視《加油!
  • ...我就不收心丨雷山縣丹江鎮黨高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一指揮長楊光富
    我叫楊光富,是雷山縣財政局副局長,同時也是丹江鎮黨高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一指揮長。  黨高村是縣財政局的幫扶村之一。2020年10月,因工作需要,組織安排我到黨高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第一指揮長。我知道,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更是群眾對我的期盼。
  • 【鬥罷艱險又出發】奏響脫貧攻堅決勝號角
    走出會場,他們步履匆匆,滿懷對綠色發展的期盼,奔向武陵山,奔向大別山,奔向幕阜山,奔向脫貧攻堅的戰場。通山縣楊芳林鄉黨委書記熊美萍發動各方力量 鞏固脫貧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孔帆升9月21日一大早,熊美萍和受表彰的先進代表一起步入會場。
  • 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省委、省政府堅持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助力脫貧。州委、州政府研究出臺一攬子《決定》《意見》《方案》推進脫貧攻堅,書記、州長親自「掛帥出徵」,堅持由「雙組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層層籤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落實「四級書記」抓攻堅,建立執行高效、互聯互通的指揮、責任、政策、幫扶體系。
  •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該村已於去年實現整村脫貧,彭清華十分關心脫貧成效的鞏固提升,在村黨群活動中心與幹部群眾深入交流,詳細了解落實「四不摘」政策、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應急救助機制等情況。  13日一早,彭清華乘車近3個小時來到阿土列爾村山腳,與在柑橘園內勞作的果農親切交談。  該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搬入縣城的集中安置點,願意留下的青壯年正抓住機遇參與旅遊開發及特色農業發展。
  • 王浩到臨潼區督導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韓松參加
    12月3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到臨潼區穆寨街辦東嶽村、仁宗街辦茨林村督導檢查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戶和基層一線脫貧攻堅「四支隊伍」。  市委副書記韓松參加。  穆寨街辦東嶽村聚和福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1320萬元,解決了移民搬遷戶和貧困戶200多人就業問題。
  • 河南新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
    補齊短板,貧困村圓夢自來水  「俺村脫貧了,趕上了好時代!家家吃上了清潔甘甜的自來水。」脫貧這天,新野縣王集鎮曹集村村民王巧雲站在譁譁流淌的水龍頭旁,邊洗青菜,邊向駐村幹部暢談著幸福生活,高興得合不攏嘴。  河南省新野縣地處南襄盆地中心,百裡平川,唐、白、湍河等八水競流,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
  • 信號貫通雲貴高原 網絡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在神州大地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進入尾聲,脫貧攻堅的旗幟在全國各地搖曳。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這標誌著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走進西昌蚯蚓糞生產基地
    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12月6日走進位於涼山州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的蚯蚓糞生產基地——西昌千丘潤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網紅們看見許多婦女在翻挖養殖蚯蚓的泥土,加工秸杆和樹枝枯草的機器在轟鳴,還在不少工人在操作著機器,這片104畝的土地上數不清的蚯蚓正在泥土裡活動。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四川新聞網消息近年來,寶興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在脫貧攻堅工作的護航作用,深入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創新機制、普法鋪路、靠前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 天門山下 幸福綻放——張家界市永定區高質量高水平書寫脫貧攻堅...
    時間的刻度,標註著張家界市永定區脫貧攻堅不斷向前邁進的腳步:2014至2020年,永定區每年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開展貧困退出工作。目前,全區86個貧困村全面出列,17805戶58980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其中2020年脫貧786戶1572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20.7%降至0。
  • 雲南勐海: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走進村寨,勐海拉祜學會組織以「促進民族團結,提升民族素質,發展經濟社會,實現脫貧奔小康」為主題的培訓活動正在開展。過去「怕生」的拉祜族群眾臉上露出笑容,大方地與進村的「陌生人」打起了招呼。  被列為滇西連片特困縣之一的勐海縣,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通過茶葉品質提升、產業規模發展和市場培育擴大三措並舉,全縣茶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通過五年的脫貧攻堅,在特色產業、「直過民族」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龍頭企業帶動、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闖出了一條具有勐海特點的綠色發展、綠色減貧之路。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具體按縣級、鄉鎮、村級三個層面抓責任落實,按照州《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和縣《脫貧攻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發現的4.25萬條問題和各級各類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成立縣脫貧攻堅工作總督導組,下設10個督導小組,實行包幹督導。 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培優產業、建強支柱,夯實脫貧攻堅支撐。
  • ...脫貧攻堅群英譜】傾心為民 病倒在脫貧攻堅一線奇蹟生還 吳...
    10月,貴州高速集團積極響應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號召,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統一部署挺進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在全公司範圍內挑選一批能吃苦、作風實、能打仗的幹部職工奔赴加勉鄉脫貧攻堅第一線。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凱裡南收費站站長吳秀實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報名,並迅速深入到加勉鄉真由村真蹲實駐,成為貴州高速集團派駐加勉鄉脫貧攻堅隊的第一批「扶貧人」。
  • 江蘇花卉病蟲精準防控,助力脫貧攻堅
    11月17日,江蘇省花卉體系病蟲防控崗位專家沈迎春研究員帶領團隊調研宿遷市沭陽縣隴集鎮李徐村蝴蝶蘭和玫瑰切花基地,贈送「科技套餐」,助力脫貧攻堅。李徐村花卉基地由沭陽呈祥花卉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集品種研發、栽培種植、線上線下銷售於一體,直接增加村集體年收入9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