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因斯坦遊記》英譯本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評論之查證——他的香港見聞

2021-02-23 驚雷Thunder

但是,當查閱三個字在《遊記》出現的段落和脈絡,卻有了不同的發現。原來英譯本該段將stumpfes譯為lethargic(同一個字,英譯者在其他地方有時又用obtuse),lethargic中譯是「冷漠」的意思。其次,《衛報》引述愛因斯坦遊覽中國的該段,實際不是當時的中國大陸,而是在香港,該段出現在11月10日條目之內,其記錄了愛因斯坦於1922年11月9月從新加坡到達香港且直到11月11日晚離開香港坐船去上海之前,在香港的見聞。因為重要,茲引英譯本整段:

「This morning I visited the Chinese quarter of the mainland side with Elsa. Industrious, filthy, lethargic people. Houses very formulaic, balconies like beehive-cells, everything built close together and monotonous. Behind the harbor, nothing but eateries[,] in front of which Chinese don’t sit on benches while eating but squat like Europeans do when they relieve themselves out in the leafy woods. All this occurs quietly and demurely. Even the children are spiritless and look obtuse. It would be a pity if these Chinese supplant all other races. For the likes of us the mere thought is unspeakably dreary.」 10-11-1922 (p.129)

 

中譯如下:

 

「今天早上我與埃爾莎(譯按:愛因斯坦第二任妻子)去了內陸那邊(mainland side)(譯按:應該是九龍,見下述)中國人居住的地區。人們是勤勞、骯髒和冷漠的。房子非常刻板,陽臺如蜂窩,所有建築緊靠一起和單調。在海巷後面,只有小餐館,中國人吃飯時不是坐在長椅上,而是像歐洲人在綠蔭叢林中解手時蹲下的姿勢,一切都悄然而故作莊重地出現。即使孩子們都無精打採和冷漠(譯按:德文仍是stumpfes,但英譯這裡卻用了obtuse)。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所有其他的民族,將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純粹這樣想是難以形容的鬱悶。」1922年11月10日(129頁)

 

從《遊記》這個引起爭議的完整段落可以看到,愛因斯坦所指的中國人就是當時香港的華人。英譯者將stumpfes譯為lethargic,實際三個字應該是industious、filthy和lethargic,即「勤勞」、 「骯髒」和「冷漠」才對。這裡若以「冷漠」甚至「麻木」的意思來理解,這就說得通了。但同一個德文字,該段後來又將其譯作obtuse,反而有點不通,難道指中國(即香港)的孩子們都是「昏鈍」的嗎?!不知是否編纂者Rosenkranz對《衛報》引述錯誤(《衛報》說他也是譯者,但書內沒有標示他是譯者),還是刻意要強調「昏鈍」的意思,愛因斯坦這裡用stumpfes,他顯然並非指智力上「昏鈍」具貶低的意思。但也毋庸諱言,這段最後一句和《遊記》記敘遊覽遠東其他地區時,他當時不其然流露一種白人的優越感。

另外,原文德文festlandseite譯為英文是mainland side,或令英譯者也誤以為愛因斯坦在中國大陸對中國人的觀感。只要仔細看清楚,這是愛因斯坦到達香港翌日11月10日條目之內的記敘,11月11日晚愛因斯坦和妻子便乘船往上海,在逗留香港不到兩天之內,以當時交通條件,不太可能當中跨越邊境去中國內地。

至於「內陸那邊」究竟是在香港哪裡?據《遊記》記載,在同一條目內,愛因斯坦此前曾遊覽太平山頂時目睹當時英國殖民統治的種族隔離政策,華人被禁止在山頂居住(實際限制地區不止山頂)。所以,後來說去「內陸那邊」華人居住的地方,極大可能是九龍尖沙咀那一帶,也符合在「海巷後面」的描述。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種族歧視給我們的啟發
    現在一本新書《愛因斯坦遊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的出版,證實為我們家喻戶曉的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竟然具有種族歧視觀點,而且歧視的是中國人。這引起輿論譁然。他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他注意到,"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如廁那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強"。"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就連那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在愛因斯坦出版的亞洲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他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並還有其他歧視性的詞彙。這次路途中,愛因斯坦還寫下了一本旅行日記,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在路途中的見聞以及愛因斯坦對停留地區包括日本、印度、巴勒斯坦、香港、新加坡等地所見之人的印象。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他詳細描述了香港民眾的生活狀況,他看到了當時的香港,中國人為了掙5分錢,每日早出晚歸,敲敲打打,搬運石頭的生活現狀,並對此表達了同情。
  • 愛因斯坦日記:種族主義與20世紀初的社會思潮
    (圖/亞馬遜網站)在一些據分析是寫給其在柏林繼女信件底稿的文字中,愛因斯坦說居住在上海和香港的中國人「勤勞但骯髒、遲鈍,智力低下」,說他們「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總是蹲著,仿佛歐洲人跑到小樹林裡蹲下來拉屎一個姿勢」。
  • 在日記中,愛因斯坦曾經如何評價中國人?每個字都讓國人感到憤怒
    因此對他們來說,黃種人就是一種災禍,很多歐洲名人都發表過歧視黃種人的言論。比如說我們都十分熟悉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經在日記中描述過在中國所見,那麼愛因斯坦曾經如何評價中國人呢?1922年,愛因斯坦到東方旅遊。他將旅行中的見聞和自己的思考都保留在了一本日記中,後來被出版成為了《旅行日記》。
  • 愛因斯坦日記公開:日本人正派有吸引力,中國人像機器,麻木遲鈍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這本私人日記被公開之前,人們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一直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愛因斯坦曾經到亞洲遊歷,在公開場合,愛因斯坦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讚揚態度。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他形容中國人沒有數學天賦,且遭受到了長期禁錮而無知的訓練,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這本日記後來也在我國出版,裡面字字扎心,引發了我國強烈的民憤。誠然,這本書中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色彩。他在書中說中國人「就像馬一樣勞作,像鐵片製成的機器。不僅如此,中、日、印國家的人民都是一樣的種群,智力低下。」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貶低,直白而毫不加掩飾。
  • 中國人在國外受歧視嗎?
    16日,一名年僅1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遭到美國女司機槍殺,引發當地華人和留學生憤怒,也引發了中國網絡上關於種族歧視的討論。本文作者常年旅居海外,與各國人士均有大量接觸,根據自己的經歷與觀察,談談各國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授權觀察者網刊發,以資讀者參考。
  • 中非混血被調侃不算中國人,女學員遭到種族歧視,本尊怒懟獲贊
    中非混血被調侃不算中國人,女學員遭到種族歧視,本尊怒懟獲贊相信很多人近期沒少吃《青春有你2》"太妹"的瓜吧,很多藝人接連被曝光黑歷史的事情很多網友都在圍觀他們的後續。不得不說仲菲菲是一名非常有實力的學霸,而這次參加選秀節目相信她也有其他的技藝,但是翻看網友對她的評論的時候還是讓人心寒的,很多網友對她進行了人身攻擊甚至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仔細翻看她的動態就能夠看出來她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受這樣的網絡暴力了,曾經的仲菲菲也曾經怒懟過網友。
  • 愛因斯坦曾到訪中國,寫了本日記,如今日記公開,字字讓人憤怒
    引言 諾貝爾獎得主維格納曾說:「我們所有人,都在愛因斯坦的庇蔭之下···」作為物理學界的傳奇,愛因斯坦甚至成為20世紀科學界的代言詞。但是他對中國人的評價卻並不友好,或者說存在非常大的種族偏見。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中國人是「勤勞卻麻木,骯髒又遲鈍」的體現。
  • 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卻慘遭這個中國天才「無情打臉」
    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僅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難以言喻的沮喪。」不可否認,彼時的中國的確很落後,人民生活也非常困苦,但愛因斯坦將中國人描述成「牧群般的奇特民族」是令人無法理解的,這是赤裸裸的卑劣的種族歧視!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的評價,為啥讓人憤怒?他究竟寫了什麼?
    而愛因斯坦生存的年代就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因為在那個年代裡面,美國的種族歧視似乎更加嚴重。在一個國際大趨勢都是如此的背景之下,愛因斯坦仍然能夠站起來,然後告訴所有的人:種族隔離是白人的疾病。並且他還對外宣稱:正因為我是猶太人,所以我才能夠理解並且同情深受歧視的黑人們。配合著愛因斯坦的廣泛影響力以及當時的媒體宣傳,愛因斯坦給外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中國人不是沒有種族主義,只是不歧視白人
    原標題:中國人不是沒有種族主義,中國人只是不歧視白人  作者:西坡 來源:公號「西坡讀史」  有一個流行的誤解是,中國人沒有種族主義。這是一個笑話,就好比說蒙古軍隊不歧視海軍一樣。因為中國雖然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但漢族人口佔絕大多數。大多數中國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表達種族觀念的機會。
  •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但其實這種種族歧視不僅僅是對黑人,在19紀末期到20世紀,他們同樣對黃種人極為排斥,這一現象被稱為「黃禍論」。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2018年,普林斯頓大學將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整理出版,在這本書中,人們才知道當初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真實印象。
  • 為何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而讚美日本人正派,原因已找到
    說起愛因斯坦,相信大家不再陌生,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出光子理論、解釋了光電原理,對世界物理學有重要影響。2018年5月,愛因斯坦生前留下的個人筆記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他在筆記中寫道: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凳子,安靜地蹲在地上就像解手一樣,中國孩子也看起來遲鈍而又無精打採,如果中國統治世界,那就太可惜了。
  • 愛因斯坦為何稱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點評,分歧性大
    「如果其他種族被中國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悽涼之事。」在愛因斯坦的筆下,中國人被描述為勤勞、麻木、骯髒、愚鈍的民族。對此,很多人將他的這段評價視為是歧視言論。BBC中文網更是用「相對震撼論」來形容他的此番言論。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科學家之一,他甚至還有著「世紀偉人」的稱號,但是大家往往只知道他的事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中國其實也有一些奇妙的緣分,不過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對我們的印象可不是太好。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引言:自15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人們就發現了一個新的種族群——黑人。在此之前,歐美國家的人幾乎都是白人,他們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直到他們見到黑人,直接將黑人歸為了最底層、最卑賤的下等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 又見種族歧視 澳洲的哥問中國女留學生蝙蝠好吃嗎 女生頓時驚呆
    在很多西方國家,種族歧視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社會毒瘤。最近美國發生的紐約中央公園白人女子假報警、明尼蘇達黑人男子被跪壓致死等一系列事件,讓人無法對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做到視而不見。而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激增,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據外媒報導,一位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女學生近日對媒體講述了自己在澳期間收到歧視的一段經歷。一天,她搭乘計程車,卻意外遭到計程車司機提問:「蝙蝠好吃嗎?」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赫胥黎的評論可以讓人更好地理解斯賓塞的觀點,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明顯使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高於斯賓塞。赫胥黎堅持認為,進化過程不為美學或倫理學提供理論基礎,進化本身並不在乎所謂道德,也不承擔責任。沒有謀生能力的詩人之死或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這並不表明自然選擇是「惡」勢力。所以,赫胥黎相信,進化並不會設置重重艱險以阻擋人類最終走向光明。
  •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說起影響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物理學家,我們都會想起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然而除了他們的成就,我們對他們的生平幾乎一無所知,就拿愛因斯坦來說,愛因斯坦一生中發表過很多的觀點,他也曾經評價過中國人,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愛因斯坦當初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呢?歷史的真相總會讓人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