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陳頊顥/文 韓墨/圖
11月29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聯指導,深圳圖書館和深圳市作家協會主辦的深圳文學40年研討會暨《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圖書館舉行。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巡視員張杰,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市委宣傳部出版和電影處處長譙進華,深圳圖書館館長張巖、深圳市文聯原副主席楊宏海、深圳市本土文化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廖虹雷、深圳圖書館理事鄧康延、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副總編輯孔令軍共同為新書揭幕。隨後,二十位專家學者與作家代表圍繞「深圳文學的昨天、今天與明天」的主題深入研討。
2020年,為反映特區建立40年以來深圳的文化成果,展現「深圳人」在城市文化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取得的斐然成績,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深圳市文聯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圖書館啟動了《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多卷書)編輯出版工作,歷時8個月,首卷文學卷發布,共計收錄949位深圳著作人的3615部文學作品。
張杰在致辭中表示,文學在城市的文化發展脈絡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城市文化繁榮的重要體現。特區建立40年,深圳為全國奉獻了打工文學、青春文學、新城市文學等豐富的文學形態。深圳的文學作品,既反映了改革開放進程的一系列重大題材,也反映了人們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的歷史性變化。《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以著作目錄的形式匯集深圳文學累累碩果,系統反映特區40年文學成就,亦是深圳學派建設的重要成果展示。
張忠亮認為,40年來深圳誕生了很多文學大家和文學著作,深圳文學能夠產生如此的影響力、吸引眾多的關注,可能不是因為文學技巧和方法,而更多的是因為記載了這座城市40年壯闊的歷程。呼籲深圳作家謳歌時代,關注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事情。
隨後,張巖館長介紹《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編撰出版情況,她介紹說,深圳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中心,致力於保存城市發展的「足跡」。近年來,通過設立「深圳學派」文獻專區,發布「深圳寫作人作品徵集令」,啟動「深圳記憶」項目等多項舉措,深入而廣泛地搜集、整理深圳地情資料,挖掘、開發寶貴的城市發展記憶。
「2020年,為反映特區建立40年以來深圳的文化成果,展現『深圳人』在城市文化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取得的斐然成績,深圖啟動了《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多卷書)編輯出版工作。為此組建了由十餘名館員構成的編輯組,歷經五個階段,8個多月,逐個突破難點,最終完成了首卷文學卷的書稿。」張巖表示,《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呈現出作者數量眾多、身份多元,作品年代跨度大、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等諸多特點。「從年代數量分布而言,年出版作品量呈直線增長趨勢: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每年出版不足10種增加到如今每年出版200餘種;從作者身份而言,既包括祖籍鵬城的『老深圳』,為早期深圳發展奉獻青春與汗水的『拓荒牛』,也涵蓋從小在深圳長大的『深二代』,曾在深圳工作過的『打拼者』、退休後移居深圳的『幸福老人』,他們當中有教授、工人、企業經營者、專職作家、學生、自由職業者;從體裁看,作品涵蓋了小說、報告文學、散文、戲劇、文學理論等所有的文學體裁,產生不同層次的文學作品。」張巖說。
張巖還表示,《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首卷聚焦深圳人的文學著作,一些優秀作品因學科分類不屬文學範疇而未被收錄,「後續,我們將陸續搜集整理歷史、哲學、教育、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深圳作品』,最終將深圳人的著作匯聚一堂,勾勒出一幅描繪40年深圳發展歷程的壯麗長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