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時候,如果你是喜歡在戶外玩耍的人之一,那麼你就會知道追逐蝴蝶、捕捉蜻蜓或者只是看看螞蟻拿著食物排隊是多麼有趣。
雖然我們的童年已經過去,但昆蟲的世界仍然和那時一樣令人敬畏。每天我們都會遇到昆蟲,然後把它們打發走,因為我們認為它們打擾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多花點時間就能揭示這些昆蟲忙碌而有趣的生活以及以之相關的事實。
在本文中,圖話小世界給大家帶來:關於昆蟲,你可能不知道的奇怪而有趣的事實。
1、蜣螂只有在銀河系或明亮的星系團可見的情況下才能導航,它們是已知的唯一一種利用銀河系來確定自身方位的昆蟲
蜣螂是一種主要以糞便為食的小甲蟲,當它們聞到一堆熱氣騰騰的新鮮糞便時,就找到它。雄性蜣螂煞費苦心地從糞中挖出糞球,然後把糞球滾出土堆,有時還會帶上一隻雌性蜣螂。它們會把糞球埋起來作為後代的事物。整個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蜣螂總是把糞球滾出一條直線,儘管有很多障礙物。
此外,蜣螂甚至在夜間也能走直線,而且是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做到這樣的昆蟲科學家們發現蜣螂是根據銀河系找到路的,它們還利用星團發出的光來指引方向。一個晚上,蜣螂可以買下250倍於自身重力的糞便。
2、蜜蜂在日食時不會嗡嗡叫
2017年8月21日美國日食前夕,密蘇裡大學生態學家坎迪斯·蓋倫進行了一項實驗。她和一組研究人員以及幾百名小學生決定找出蜜蜂在日食時的反應,當天早些時候,他們將微型麥克風懸掛在鮮花之間,記錄下整個日食期間蜜蜂的嗡嗡聲。
在日食期間,研究小組發現蜜蜂一直嗡嗡叫到全食前的最後一刻。當月亮完全擋住所有直射的陽光時,研究小組觀察到,蜜蜂突然安靜下來,甚至在日全食之前的片刻,蜜蜂還在活躍地飛翔,嗡嗡地叫個不停。但當全食來襲時,它們都停止了一致的行動。蓋倫教授觀察到,在日食期間,隨著光線逐漸變暗,這種嗡嗡聲持續的時間更長。這表明,隨著日全食的臨近,蜜蜂的飛行距離變長,飛行速度變慢。
3、大翅膀藍色蜻蜓的翅膀還活著
昆蟲出生時,它們的翅膀是活的,當它們變成成蟲後,翅膀的細胞開始變幹,只有靜脈還活著。乾涸的區域要麼變得清晰,要麼被脈網邊緣的彩色斑塊所覆蓋,只有靜脈才有生命維持系統,包括神經、呼吸管等。翅膀的其他部分已經乾枯,就像人的腳趾甲一樣。但是德國基爾大學的昆蟲學家吉列爾莫·費雷拉在看到大閃蝶翅膀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時大吃一驚,他看到那引人注目的藍色翅膀充滿了活力。
這種蜻蜓是唯一一種翅膀還活著的昆蟲。費雷拉發現翅膀有一個不尋常的氣管呼吸系統。據他說,他們翅膀的藍色可能是由於活翅膀。這種藍色色素實際上並不存在於它的翅膀上。翅膀看起來是藍色的,這是因為有一層活的結構在利用光線。
4、年幼的Planthopper bugs是發現的第一批進化出機械齒輪的生,位於它的腿上,使它能在2毫秒內以400g的加速度跳躍
第一個發明機械齒輪的人是一位希臘機械師,他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發明了機械齒輪。事實證明,大自然已經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實驗,實驗對象是一種跳躍昆蟲,學名為Issus coleoptratus,也被稱為「planthopper bug」,它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體內有實際齒輪系統的生物,這種昆蟲的幼崽在後腿上有一個複雜的齒輪系統。
年幼的Planthopper bugs通過將腿鎖定在一個跳躍準備的位置來跳躍。它們腿上的一對小齒輪像拉鏈一樣咬合。附屬物在同一時刻旋轉,眨眼之間,蟲子就以400g的速度飛了起來。這種動物不到十分之一英寸長,在它的最高速度下,它可以達到每小時八英裡以上!
5、Katydids的耳朵長在腿上,和人類的耳朵非常相似,有昆蟲學版本的鼓膜、聽骨和耳蝸
Katydids,也被稱為「灌木蟋蟀」,是一種有著金色面孔的夜行性昆蟲,頭上有一個微型的獨角獸角。它以在超聲波頻率範圍內發出交配叫聲而聞名,Katydids可以聽到5000到50000赫茲的聲音,它通過兩隻類似人類的耳朵聽到聲音,耳朵位於前腿膝蓋下方。
Katydids的耳朵不到一毫米長,和人類的耳朵非常相似,人的耳朵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鼓膜、聽小骨和耳蝸。Katydids也有類似的聽覺系統,它有鼓膜,當被聲波擊中時,鼓膜會振動,而聽小骨是一個充滿液體的囊泡,它傳遞振動,囊泡也像一個簡化的耳蝸,由感覺毛細胞組成,將振動傳遞給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