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搜羅】暴龍身上是鱗片還是羽毛?

2021-02-15 匯澳傳媒RECAP853

為何踩到樂高會這麼痛?

踩到樂高方塊時,會痛得錐心刺骨。<圖片來源:niaiseriesacadiennes.com>

樂高(LEGO)積木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不過這份回憶很多時都伴隨一份疼痛,就是一不小心一腳踩到樂高的方塊時那種錐心刺骨的痛,之後還能學到要收拾好玩具的教訓。 

為何踩到樂高會這麼痛呢?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指出有三個科學因素導致我們的腳底對樂高這麼「有感」。

我們人體中有兩種痛覺,樂高會刺激人體中稱為A-Delta的神經纖維,這種神經纖維會傳遞很快速、劇烈、及刺痛的痛感,以警告大腦身體正在承受立即的痛覺。

其次,我們的一個腳底就有多達20萬個感覺接受器,分布非常密集,因此我們的腳底本身就對痛覺非常敏感,更不用說當我們踩到樂高時,我們是把全身重量壓在一個小小的尖銳物品上,肯定會使痛感加倍。

最後,樂高本身的設計也是罪魁禍首之一──樂高是由苯乙烯樹脂ABS三元聚合物所組成,這種材料使樂高在強度、硬度和韌度方面的表現都非常驚人。

知道了為何踩到樂高會這麼痛,那麼下次你還敢把樂高隨便亂丟在地上嗎?

<編輯:李因幡>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聯合新聞網/搜狐網>

暴龍身上是鱗片還是羽毛?

研究指暴龍身上長的是鱗片,並非羽毛。<圖片來源:natgeo.se>

過去有研究報告曾提出暴龍可能也像鳥類一樣全身覆滿羽毛,而非爬蟲類的鱗片。不過現時有研究指出,暴龍身上長的是鱗片,並非羽毛,為牠們保住長有粗糙堅硬鱗片的駭人獵食者名聲。 

在一項發表於「皇家學會生物學通訊」(Royal Society Journal Biology Letters)的研究中,由各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追蹤博物館內的暴龍皮膚樣本,以及牠們在暴龍科中的數種表親,蒐集成化石化獸皮壓印的資料庫。

該團隊推斷,生存年代較早,「大量披覆羽毛」的暴龍科,在暴龍及其表親的共同祖先生存年代早已滅絕,當時約是白堊紀晚期之初。

該團隊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這些資料為暴龍全身披覆鱗片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

他們寫道,這項發現也表示,「多數(若非全部)大型暴龍身上都是鱗片,若有部分披覆羽毛,也只限於背部」。

<編輯:林稗田>

<資料來源:BBC/路透社/中時電子報>


如有廣告合作,歡迎致電:

(澳門)+853 6660 5060

(珠海)+0086 756 8138959

相關焦點

  • 孔雀城拔掉身上最亮的羽毛
    商鋪出售按理說稀鬆平常,但放在固安孔雀城身上,就像是一隻起飛的孔雀拔掉了身上最亮眼的羽毛。十年之內,固安孔雀城的項目商業一直喊著「只租不售」,並以此為品質社區的賣點,但如今這一準則被破壞。而且,兩天之前,孔雀城還在自己最核心的地盤引入了大悅城,繼平安投資、萬科併購之後,孔雀城羽毛漸稀。
  • 鸚鵡也患自閉症 主人冷落竟啄光身上羽毛(圖)
    ,一年多來因女童功課繁重,沒有時間陪它玩,鸚鵡竟開始用嘴啄光自己的羽毛,變成一隻無毛鸚鵡。   中新網8月18日電 鳥類也會患自閉症,臺中縣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生黃奕禎養了一隻鸚鵡,一年多來可能因忙於功課,而忽略這隻名為「雅腳」的鸚鵡,「雅腳」竟逐漸啄光身上羽毛
  • 【環宇搜羅】美國蟑螂為何殺不死? 秘密或藏DNA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在蟑螂身上找到了與這項生殖有關的基因。另外,研究團隊發現,美國蟑螂就算受了重傷,仍然能夠繼續存活。研究人員發現,美國蟑螂在幼蟲時期就有著強大的斷肢再生(limb regeneration)能力,因此被冠上「小強」封號。研究人員也找到了與蟑螂斷肢再生有關的基因組合。
  • 【環宇搜羅】狗狗友善原來是基因疾病的表現?
  • 世界羽毛最絢麗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多達4種,名字在中國很高調
    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大多都是褐灰色,黑色或者是白色,色彩比較黯淡,繽紛點的鳥類常見的估計只有鸚鵡了。然而,小編下面要介紹的這種鳥類是世界上羽毛最絢麗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多達四種,還有著四十多個品種。這種鳥類在我國還有一個很高調的名字,你們知道是什麼鳥嗎?
  •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怎麼得 羽毛作用介紹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是1.1.16版本中新增的道具,可以通過馴服後的渡渡鳥獲得,那麼這個新增的渡渡鳥羽毛有什麼用呢?
  • 雲南有一種盜版孔雀,身上的羽毛亮麗,可髮型卻神似「葬愛家族」
    雲南有一種盜版孔雀,身上的羽毛亮麗,可髮型卻神似「葬愛家族」,在雲南它們不僅模仿孔雀的名字,竟然還模仿了孔雀獨特的開屏,不過就算它外表模仿得再像,也掩蓋不了它那股山雞的氣質,它便是——灰孔雀雉。蓬鬆的羽冠,亮麗的羽毛,卻不矜持灰孔雀雉的雄鳥頭上有著一個特別的髮狀羽冠,這個羽冠就很有講究了,它和平常鳥類往後長得不一樣,它們的羽冠竟然是往前彎曲的,那蓬鬆程度頗有幾分葬愛家族的味道。除了它這個獨特而蓬鬆的羽冠,它們還有一身亮麗的羽毛,雖然灰孔雀雉的羽毛並非像孔雀那般顯眼。
  •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獲得方式是什麼 渡渡鳥羽毛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怎麼得?
  • 化石印記,羽毛的秘密
    畢竟在那個時候,鳥類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有羽毛的動物,而這隻鳥肯定有羽毛。例如長而多骨的尾巴、手指爪,還有小牙齒——通常在爬行動物身上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長有羽毛的化石記錄出現為專家們提供了羽毛進化過程的細節。
  •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怎麼得 新羽毛有什麼用
    方舟生存進化渡渡鳥羽毛是1.1.16版本中新增的道具,可以通過馴服後的渡渡鳥獲得,那麼這個新增的渡渡鳥羽毛有什麼用呢?
  • 【恐龍】身披羽毛的掠食者——華麗羽王龍
    其實,在距今約1.3億年的早白堊世,地球上還真的生活著一些渾身長滿羽毛的暴龍,它們就是華麗羽王龍。因此,華麗羽王龍代表了已知體型最大的帶羽毛的恐龍。  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了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這種結構類似於小雞身上的絨毛,而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華麗羽王龍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絲狀羽毛表明其顯然不具有飛行能力,因此這些原始羽毛一個可能的重要功能是用來保溫。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改變了以往科學界認為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的認識。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家柯文-沙利文(Corwin Sullivan)是此項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他表示,「這些體形較小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大個子親戚身上究竟是否長有羽毛,一直是個問題,未有明確答案,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數據,此類軟組織能夠保存下來相當罕見。」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的三具恐龍化石為古生物學家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化石證明巨型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也長有羽毛。
  • 羽毛是區別鳥類和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特徵
    鳥類身上唯一一種從不脫落的羽毛叫粉絨羽,在蒼鷺、鴿子等的身上有這種羽毛,這種羽毛在其頂端會分解出一種像滑石粉一樣的粉末。鳥類還有一種羽毛叫纖羽,有點硬,有點像頭髮,頂端有一些很短的倒鉤,最後變成一些鳥類(如孔雀)的裝飾羽毛。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一根羽毛是由數百根單纖維並列組成的,這些單纖維每根實際上又都是一根完整的小羽毛。
  • 鳥類為什麼喜歡用喙梳理羽毛?科學家:把特殊的氣味抹在身上
    我們都知道,鳥經常會使用喙整理羽毛,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鳥類是把尾基中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均勻地塗抹在羽毛上,從而使羽毛油亮潤滑,還能起到防水作用。新研究指出,這些被整理後的羽毛上微生物的獨特味道,正是鳥類進行互相識別和交流的關鍵。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事實上,恐龍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階段(距今2.4億年前)便已有了羽毛。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一種長著羽毛的植食性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肉食性恐龍的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化石記錄清晰地表明,鳥類是從6600萬年前可能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唯一恐龍。
  • 天堂鳥「極致黑」羽毛可吸收99.95%光線
    天堂鳥絢麗外型深深吸引眾多鳥類愛好者,近日科學研究指出,部分雄性天堂鳥身上的黑色羽毛,光反射率竟然只有0.05%到0.31%,吸收99.95%的直射光線,幾乎與人造最黑物質一樣,演化的神奇讓學者震撼。科學研究指出,部分雄性天堂鳥身上的黑色羽毛,光反射率竟然只有0.05%到0.31%,吸收99.95%的直射光線。《自然通訊》雜誌刊出的研究指出,外部結構對顏色會產生影響,像是讓光多次散射,成為極致的黑色。研究採用了5種天堂鳥的羽毛,其反射率僅有0.05到0.31%,直逼人造最黑物質。這些天堂鳥的羽毛有複雜的分枝結構,這也就是發生多重散射的原因。
  • 大型恐龍羽毛華麗或與白堊紀早期氣候相關
    這種恐龍之所以有華麗的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  這是4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的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華麗羽王龍」研究小組負責人徐星稱,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大約1.4噸。雖然華麗羽王龍的體型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還要大40倍。
  • 雷克斯暴龍究竟有無羽毛?
    這種巨獸是像短吻鱷一樣覆蓋著一層堅硬的鎧甲,還是像鴕鳥一樣披著一身光滑的羽毛呢?又或者是居於二者之間呢?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者Scott Persons從小時候起就開始探索這類問題。儘管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雷克斯暴龍長有羽毛,但從過去20多年全球各地出土的有羽恐龍來看,恐龍並非都是單一的、長有鱗片的怪獸。
  • 早期的恐龍可能全部都長著羽毛,不光是食肉恐龍
    儘管迄今關於羽毛的最佳證據來自一群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並且當時鳥類也有明顯的進化,但也有報告表明,在作為鳥類遠親的食草恐龍身上也發現了毛髮類的絲狀物質,典型的例子是天宇龍。但他和其他研究人員都指出,這一假設缺乏確鑿的證據,主要是由於在食草恐龍身上發現的細絲狀物質與早期食肉恐龍身上發現的原始羽毛相比過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