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待興
文|一隻浸滿陽光的橙子
這句話,太適合這個公眾號的開篇。
記得原來在自媒體數量狂飆的時候,我曾對個人公號嗤之以鼻: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隨隨便便的推送能寫出什麼深度。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還真是自視清高。
那我為什麼要開一個公號呢?原本是想寫一篇遊記,紀念自己獨自遊三亞的任性壯舉。可惜,拖延症晚期的我到現在也還沒寫出這篇遊記,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寫。那為什麼是今天忽然打開電腦寫下註冊公號三個月後的開篇推送呢?大概是我真的意識到,自己已經快要廢掉了。
過去的一年裡,失眠成性,隔三差五的通宵讓我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差到極點,注意力實在難以集中,嚴重影響日常學習、工作效率。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開始無休無止的焦慮。在現代社會,焦慮本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緩解焦慮、排解壓力的有效方式。放任自己的情緒在深夜肆無忌憚地蔓延,睡不著的時候不從經典文學、藝術中尋求安寧,反而寄情於那些我曾嗤之以鼻的公號、微博雞湯,越看越恐慌,越讀越困惑。今天翻了一下自己關注的微博、公號,發現自己有效閱讀內容的水平大大下降,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隨後,我翻了一下自己寫過的微博,發過的朋友圈,全部都是破碎的句子,斷斷續續不成篇章,局外人沒有其它信息完全讀不懂我想表達的思想。我曾暗暗自喜自己營造的神秘感,卻沒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思維被嚴重碎片化的一個表現,時間久了,自己早已無法進行系統的思考,進而甚至不能完整地表達。這並不是我突發神經的自危之言,而是我近期反覆思考得出的結論,儘管我是多麼不願意相信。上學期末的一門課程pre,我清楚地聽到坐在臺下的同學煩躁地問著同伴:「她在說什麼?」那一刻,我開始意識到,我的表達能力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是我長期不進行系統思考的外部映射。當時的我還不願意相信,可後來,我與友人的聊天內容越來越無趣,好不容易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卻無法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能清楚地表述事情本身。
我完了,這是我當時唯一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個社會人所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而我現在甚至在日常溝通中都出現了障礙,還談什麼讀博士,做學術,甚至以後去做老師?
經過這麼久的思考、反覆的動搖,我終於確定,我是適合做老師的,也是想做老師的。不論是從性格匹配、生活的性價比方面來考慮,老師都是我最佳的職業選擇。大學老師,更是我的最佳目標。讀博,是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必經之路,我必須走,逃不過的。
對於讀博士這件事情,曾經我自己也是動搖的,好不容易確定了自己的內心,家人卻認為這不是我的最好選擇。好在我的家人都是開明的,都尊重我的想法和選擇,最終讓我讀博工作兩手準備。而我呢?卻在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後轉身質疑自己的能力。想到這裡,不禁有一種辜負了全世界的罪惡感。
家人的心理支持已經準備好,相識的老師、師兄也都表示會給我力所能及的幫助,而我自己的技能卻真的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想哭嗎?真的想,可卻也真的哭不出來。我知道,沒用的。哭和傾訴都不能使我的內心獲得任何平靜,現在能渡我的,只有自己。
這個世界的信息交流,分為輸入和輸出兩個方向。輸入是積累,但它真正有多少吸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取決於輸出。只有講述和寫作的過程,才是你真正思考、整理的過程。遺憾的是,過去的幾年內,我很少進行有效的輸出。為了應試製造的學術垃圾,不過是對知識的機械搬運,離不開在寫作時現場閱讀文獻,進行加工總結。寫過了,就忘了,算什麼輸出呢?真正的輸出,是拋開書本、文獻,靜靜地坐在桌前,自己的閱讀所得,所思所想梳理出來。也只有在這個狀態下輸出的內容,才是真正內化吸收的內容。
長期不動筆,自己的文字駕馭能力甚至還比不上初中,想來也真是悲哀。可幸運的是,我確認自己有表達的天賦,只是近幾年缺乏練習,經過自己有意地矯正、訓練,很快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而訓練自己的輸出能力,僅僅是我振興百廢、重塑自我的第一步。明天還要早起上課,就僅以這篇,作為一個開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