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嚴語 特約軍事評論人
7月中旬,臺灣一年一度的軍演大戲「漢光演習」即將拉開帷幕。相較於往年的演練,今年的「漢光軍演」有「變」也有「不變」,「不變」的是在目標設置上老調重彈,仍然以「解放軍攻臺」為假想情景,變化的是臺灣開始構建「聯合兵種營」並大幅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對接。在美臺加緊勾連情勢下,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被蒙上沉重陰影。
首度檢驗「聯合兵種營」戰鬥力
今年「漢光演習」,臺軍在實兵演練階段將首度正式驗證「聯合兵種營」戰鬥力,因而格外引人注意。臺軍將借這次演習,整體檢驗所謂「濱海決勝」效能。屆時,臺灣海軍、空軍將在岸置防空火力掩護下,由海軍整合併統一指揮三軍火力,包括最新投入飛行的F—16V戰鬥機及「沱江艦」等新式武器,「實際驗證聯合火力打擊能力」。「聯合兵種營」主要特點是:
一是精細化管理。臺軍所謂「聯合兵種營」(簡稱「聯兵營」),是臺灣最新編成的作戰單位,由不同的作戰兵種混編而成,主要是模仿美軍的制度設計,將原先的「聯合兵種旅」進行更精細化管理,瘦身壓縮,一分為三,變成擁有三個可獨立作戰的「聯兵營」。在體系設計上,「聯兵營」是獨立的作戰單元,但要比過去的「聯兵旅」更為靈活、更具彈性。
二是集成化建備。「聯合兵種營」由於規模較小,雖然更具機動性,但防禦能力較差,遠不及過去的「聯兵旅」。為解決這一難題,「聯合兵種營」集合各兵種支持,包括狙擊班、反裝甲排、防空飛彈排等。除此以外,「聯合兵種營」還在營部參謀中編入了空軍、海軍、陸軍航空隊、無人機部隊的聯絡官,其用意就是利用各兵種優勢來彌補防禦能力的不足,達到機動作戰的目的。但臺灣陸海空「三軍」長期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彼此之間矛盾重重,心結難解,要想親密無間合作,遠非短時間可以完成。
三是信息化作戰。「聯兵營」成敗與否關鍵要素之一,就是能否升級轉型為「信息化部隊」。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裡,臺當局通過「博勝案」等專案項目,投入巨資進行信息化建設,主要內容就是要建構臺灣防務部門的數據鏈系統。
但目前臺灣在推進信息化作戰過程中,面臨多種難題。例如,從法國購買的幻影2000是臺灣空軍主力機型,但法國始終未能對之系統更新,使得臺灣根本無法將幻影2000納入到「博勝案」專案數據鏈中來。另外,臺灣的武器裝備大多系統老舊,彼此之間兼容性極差,要想實現完整的系統整合,可謂困難重重。
美國首度指派聯絡官進駐臺軍「聯合兵種營」
近年來,美國以落實所謂「與臺灣交往法」為由,不斷強化與臺灣軍事關係。2018年美國國會炮製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就開始鼓吹「美國國防部應該派員參加臺灣漢光演習」。今年美國之所以會派現役軍官以聯絡官角色進駐臺軍的營級單位,主要也是對美國國會連續數年「國防授權法」中要求美國國防部協助臺灣加強防衛能力、甚至建議美臺進行聯合演習的一種回應。從臺灣的角度來講,美軍拉高赴臺觀摩層級而且直接走進臺灣訓練營,顯然是與美國軍事關係的「重要突破」。
首先,學習美軍聯合作戰理念。目前美國是全世界對於聯合兵種作戰最為熟練的國家,美軍指派聯絡官赴臺參與「漢光演習」,有助於臺軍學習美軍聯合作戰的理念和實踐,了解各兵種聯絡官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建立協同作戰的默契和合作意識。
其次,突破數據無法共享的限制。目前美國與其盟友日本、韓國等在數據共享方面,已經實現了較高層級的開放和對接。臺灣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臺灣「博勝案」建設的資料庫技術架構支撐本身就是從美國購買的,另外臺灣還曾專門修改了臺軍的地圖符碼,以進一步與美軍系統兼容並為未來的聯合訓練和聯合作戰提前預做準備。但臺灣由於自身力量所限,在美國整個對外軍事體系中並不屬於重點合作對象,自然也無法獲得與美軍數據分享的機會。蔡當局分析,這次美軍指派聯絡官參與臺灣「漢光演習」,臺軍正好可以藉此機會以真人面對面對接的方式來彌補數據無法共享的困境。
再次,製造「臺灣有事、美國協防」的假象。臺美軍事合作升級不是簡單的軍事議題,而是極其複雜的政治議題。民進黨當局極力借題發揮,將美軍指派聯絡官參與臺灣年度大型軍事演習炒作成美軍「協防臺灣」的政治氛圍,讓島內民眾特別是綠營民眾誤以為,將來若是臺海生事,美軍將會以指派聯絡官的方式參與進來,現在的軍演就是為將來的實戰提前預做演練。
但這顯然屬於民進黨當局的一廂情願,美國沒有任何一項法律要求美軍必須「協防臺灣」。而且從過往歷史來看,美國也從未為了臺灣犧牲過一兵一卒。未來若想指望美國「協防臺灣」特別是指望利用美國為靠山來推進「臺獨」,無異於痴人說夢。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通過指派聯絡官參與演訓的方式,恰恰是美軍在全球整體戰略收縮的體現。為壓縮軍事開支,川普政府正在減少海外駐軍或演習規模,轉而以指派派聯絡官的方式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小規模交流,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與對方建立合作經驗與彼此默契。美國在全球已經走向戰略收縮,並從阿富汗撤軍,另外還揚言隨時從德國、韓國等地撤軍。在這種大的戰略背景下,民進黨當局還想炒作「美國協防」,與美國的戰略布局顯然完全是背道而馳。
另外,島內民眾最擔憂的是,美軍來觀摩,是否會將新冠病毒一同帶入島內。目前新冠肺炎在美國基本已經處於失控狀態,每天都新增三四萬病例,感染總人數已經突破三百萬人次,居全球最高。川普政府正在制定新的應對策略,聲稱要「與病毒共存」,這意味著美國基本要放棄對病毒的抵抗。今年4月,臺灣「敦睦」艦隊旗下「盤石艦」爆發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民進黨當局雖然諱莫如深,但島內輿論普遍揣測,這是臺軍在與美軍秘密互動時被感染的。未來臺灣若重蹈覆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再被美軍給感染,民進黨當局又該如何向臺灣民眾交代呢?
首度將「東沙南沙應援作戰」納入演習
近段時間,南海地區風高浪急,美國指派兩艘航母戰鬥群集聚南海,直接拉高了這一地區的緊張態勢。為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並藉機凸顯臺灣也是南海重要當事方一員的角色,民進黨當局也開始強化南海政策,聲稱將把「東沙南沙應援作戰」納入「漢光演習」。
目前臺灣佔據著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在東沙群島方面,目前是由臺灣「海巡署」駐防,最重型武器就是迫擊炮與肩射型的反裝甲火箭。臺灣空軍C-130飛機每月都會執行次定期航班,每年的二、六、十月還會對島上的重型物資運補一次。
在太平島方面,臺灣海軍「成功級」艦每月實施巡航一次、登陸艦按季度實施重型物資運補一次,另每年「敦睦支隊」也會赴南沙海域巡弋;還有空軍每兩個月以C-130運輸機飛往太平島執行「聯平操演」一次。
無論是東沙群島還是太平島,都是面積狹小,毫無防禦縱深可言,距離臺灣遙遠,易攻難守。在南海情勢如此複雜嚴峻態勢下,臺灣防禦能力有限,顯然難以應對外界的變化,即使是將「東沙南沙應援作戰」納入「漢光演習」,基本上也是緩不濟急,更多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結語
從1984年開始,「漢光演習」走過了36個年頭,已經成為臺軍參與層級最高、參演兵力最多、規模最為龐大、演習課目最為完整、情況設置最為複雜、對抗性最強的訓練演習,代表了島內軍事演習的最高水平。但由於臺灣軍隊缺乏中心思想,經常出現「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的困境,再加上軍紀渙散,使得整個軍隊事故頻出、醜聞常現。今年「漢光演習」預演期間,再次出現了兩死一傷的悲劇,讓人唏噓不已。未來民進黨當局若想避免這種尷尬局面,維持臺海地區和平並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唯一的化解之道就是早日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原則。若是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誤以為通過「漢光演習」就可以對抗大陸,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自取滅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臺軍「漢光36號演習」的六大看點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