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為紀念《機動戰士高達》放送40周年,萬代南夢宮集團宣布將在日本橫濱,打造一款高達18米的1:1「可動」高達RX-78-2。
現在,它終於來了。
這臺龐然大物重達25噸,內部為鋼鐵骨架,外覆碳纖樹脂外殼,全身20多處部位可以活動,能擺出各種經典POSE。
作為日漫國民之作,高達40年來經久不衰,是當之無愧的常青樹IP,是一代直男的童年回憶與夢想,也為萬代建立了強大穩固的玩具王國。
高達,為什麼就成了男人的浪漫。
中國也將有1:1高達
橫濱高達是日本境內第二處全尺寸高達,第一處位於東京臺場,2017年撤走,被一個1:1比例的獨角獸高達取代。
同為1:1等身高達,橫濱這個,因為可動設定,吸引了高達粉絲的廣泛關注。
前期搭建時,網上就曝出了骨架照片,各個關節都裝有機械裝置,這就和普通高達模型拉開了距離。
高達骨架的照片
手部關節也可活動
裝甲各部位有預塗裝,工作人員搭建時在骨架上一塊塊覆蓋上裝甲,過程就和拼高達模型差不多,只不過需要用到雲梯。
也有不少高達迷跑去監工,親眼見證了高達的小腿和大腿緊密結合的一幕。
今年8月,橫濱高達還正式舉辦過一次「上頭儀式」,就是字面意思,給高達裝上頭,還專門請了神職人員祈願平安。
「上頭儀式」
目前,橫濱高達還在內試,正式的公開活動將於12月19日開始,截至2022年3月31日。
除了日本,菲律賓布拉幹省的Jed’s Island公園裡,也有一臺1:1的RX-78-2高達模型。
不過這臺模型並非官方授權,身材幹瘦扁平,配上還是偏平的臉,倒是完美還原了元祖高達崩壞的形象。在全靠手繪的年代,免不了出現比例失調,作畫崩壞的問題。
中國很快也會有官方授權的1:1高達模型。
在高達G會2020發布會上,萬代南夢宮曾宣布過「高達中國計劃」,將在上海金橋的三井購物公園的啦啦寶都,建造一處1:1高達立像,從頭頂至地面總高度達18.03米,預計2021年完工。
高達已成為一種文化
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動畫片橫空出世,「高達」便成了屹立於ACG(動畫、漫畫、遊戲合併縮寫)界的常青樹,成為助推機甲文化進入高潮的傳奇IP。
在日本巨型機器人動畫中,高達不是第一個IP,也不是唯一成功的一個,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個。
誕生40年來,高達不斷拓展著自己的作品譜系,開枝散葉的目的在於,不斷適應時代變化的新元素,讓每個人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高達。
《機動戰士高達 08 MS 小隊》
高達長盛不衰,還在於其形成了從漫畫、動畫、手辦到遊戲的完整文化圈。
早在《機動戰士高達》開播之時,作品版權持有商萬代就意識到,只有一部動畫片遠遠不夠。
1980年,萬代推出用PVC塑膠為主要材質的高達塑料模式GUNDAM Plastic Model,就是俗稱的「GUNPLA」塑料模型。
這些等比例縮小模型,以1:144、1:100和1:60為主,大部分為拼裝模型,小部分為成品。
與普通模型不同,高達模型無需膠水,且各個零件分色清晰,還附贈貼紙,拼裝簡單,玩家可以輕鬆上手組裝。
隨著技術進步,高達模型如今也能擺出更多自然的動作。
從1980年7月開賣以來,高達模型銷量已接近5億件。
當其他動畫IP還在比拼賣碟時,高達早已靠模型賺得盆滿缽滿,也正因有這筆收入,高達系列的動畫才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甚至故事設定成功與否都不重要,只要形象可以打動粉絲,模型就能賣出好銷路。
高達迷熱衷自製高達
在模玩界,高達模型不算貴,但很多高達粉絲都喜歡自製高達,用自己的方式魔改童年的夙願。
日本高達粉絲廣中的創意,是用拼完高達模型的塑膠框架,製作一個超大型的鋼普拉。
他花了18天,用黑色塑膠搭建骨架。接下來,他將有顏色的塑料框架貼到骨架上。
頭部製作最難,一個小部件,就花了廣中一個半小時。
頭部的一個零件
完成身體後,廣中沒忘記給RX-78-2配上武器。
前前後後,廣中耗時一年完成了這個作品。
韓國的白敏秀在吃拉麵時,萌生了用木筷製作高達的想法。
他做的木筷高達,暗藏了幾處小機關,比如發射飛彈的部位能打開,背包上可以隨意增減裝備。
日本一高達粉絲 曬出自製的「晾衣夾高達」,也曾在網絡上風靡。
還有一些媲美模型的高達,是用紙做的,日推網友@zpy_drst55就拍攝過一組高達紙質模型。
足夠精細,就是非常脆弱。
美國藝術家塔拉斯·萊斯科是一位圖形設計師,也是高達粉絲。
他曾耗時2個月用紙製作了一個4英尺高的自由高達模型,用掉了175張信紙大小的紙,500個零部件,然後一把火燒掉了。
接著,他又耗時一年,用了超過720張紙和1250個零部件,製作了一個約4.5公斤重,7英尺高的高達。
塔拉斯先在電腦上完成全部構圖和設計,然後搭建一個骨架,再從頭部做起,依次把軀幹、手腳組裝起來。
在中國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村裡,也矗立著一個6米多高的獨角獸高達。
川美畢業的製作者丁明花了近一年,打造了這個全實木全手工高達,僅六角螺絲就用去近1800枚,各種長度型號不同的螺絲用掉了將近3500枚。
這個肩甲位置繪有祥雲的高達,甚至收穫了日本網友的關注和敬佩,「本以為是個搞笑新聞,結果我整個人都震撼了。」
駕駛高達是他們的夢想
機甲屬於男人的浪漫,而這種狂熱的源頭,正是兒時看過的那些日漫。
和其他巨型機器人動畫一樣,高達系列劇情也逃不過正義戰勝邪惡的簡單熱血,但高達又和變形金剛完全不同,變形金剛擁有自我意識,是來自外星球的機械生命體,而高達是人類操縱的戰爭兵器,高達的戰爭,就是人類自己的戰爭。
站在現實的角度,作為一種人形兵器,高達在技術物理層面幾乎不可能實現,哪怕實現了也沒什麼實戰價值。
但在孩子們眼裡,機甲提出一個讓他們眼裡放光的概念——人,可以進入機器人體內,操控它戰鬥。
這種設定,讓機甲成為超級英雄的外衣,成為人類延伸自身力量的工具,而每一個正在長大的孩子,難免會渴望獲取這種力量。
高達創始人大河原就曾說過,「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就容易成為夢想和憧憬。小孩子沒有看到過,他就會去想像,他會去憧憬。從年輕的時候就憧憬,然後會連同這個童心一直帶到成年。」
更深層次的一面,是孩子們隨著年齡漸長,會發現高達故事背後,還帶出了「反戰」、「人類發展」、「相互協作」等一個個更深刻的主題。
最終,人們在高達中找到的真實,是對戰爭的厭惡和人類情感的共鳴,而不是對科學技術的前瞻。
只是,兒時的那個夢想,至今仍然無法抹去——開上自己的高達。
當橫濱高達在鏡頭前邁出一小步時,高達迷們都在評論區爭搶唯一一個駕駛員的位置。
這種魅力,甚至連馬斯克都無法抵擋,早在2018年,他就發過推文,「是時候造一臺機甲了」。
高達迷把馬斯克和高達P在一起
只可惜,馬斯克要造的東西太多,不然,以SpaceX技術驅動的機甲,應該會很有看頭。
Entrepreneur: The giant robot from Japan inspired by the Gundam series is ready
Comicbook:Get a Close Look at Evangelion's Life-size Mecha in Japan
Comicbook:New Mobile Suit Gundam Movie Announces Release Date Following COVID Delay
Comicbook:Gundam Releases First-Ever English Guide to Gunpla
Gundam SEED: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Cosmic Era?
CBR:10 Best Episodes Of Gundam Wing, According To IMDB
PC Gamer:This Gundam-themed PC hardware is so gorgeous we demand it gets released outside of China and Japan
hitekno:Netizen Bocorkan Kelakuan Pembeli Action Figure untuk Akali Istri
文|王安憶
關注敲黑板(ID:qiaoheiban8)
看我們每天為你準備的知識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