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後,我國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全球見證,中國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這意味著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
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系統大規模啟動已經拉開序幕。當然如今確實很多人還在使用GPS,是否利用北鬥系統還要看看是否能支持,從現有的數據來看,並不是所有例如手機產品都支持北鬥系統的利用,所以我國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我們可以綜合給出一個評估說明,那就是在還未完全大規模普及的時候,肯定是還需要使用的,畢竟並不是所有的系統完全已經融合了北鬥,當然在未來,我國至少在重要的領域肯定會以北鬥為主,主要是考慮到安全,精確度等問題上,這是一個趨勢,所以多久能夠完全替代,還得繼續看未來的發展。
一波三折,提前收官
我們都知道,在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之前,我們也出現了任務失利的情況,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同樣對於北鬥系統來說,「首尾也是非常的困難」,我們從最初的5月調整至6月,最後在延遲到6月16日,而在6月16日又是因為發現了技術故障,所以再次進行了延遲。而這些延遲並沒有說明我們放棄了,而是為了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延遲一下是值得的。
而6月23日,在發射之前我們可以說又期待又擔心,畢竟機械性的產品突發性的問題也是可能的,而最後在等待發射的時段,我們也還是滿懷期待的。聽到「10,9,8……3,2,1,點火!」以及最後多次的掌聲,到最終宣布成功之後,我們也才放下心來,確實不容易, 完美收官,星耀全球,向科學研究者們說聲辛苦了。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所以我們說「一波三折,提前收官」。
北鬥系統發展歷程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進行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始部署,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施計劃。
在1994年的時候,我國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之後,在2000年的時候,直接發射了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完成了最基本的建設,過後連續幾年都是一年多衛星發射,持續到2012年年底的時候,我國就完成了14顆衛星發射網。
然後在2012年之後,我國衛星發射進入到了突飛猛進的階段,其中截至2019年9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在軌衛星已達39顆,也就是在7年的時間之中,我國已經完成了全球部署,並且從2017年北鬥系統就已經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服務,所以來得還是比較早。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不是現在才部署結束嗎?為何2017年就已經提供了服務,其實這裡並不是說我們將所有衛星部署完成了才能夠使用,前面我們也看到了,在2000年的時候,北鬥系統就已經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而後面我們是擴大精確度,範圍等等。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北鬥衛星系統其實誕生很久了,只不過我們很多人知道稍微晚一點。後期的發射相當於是對北鬥系統的優化更多,本身來說,北鬥衛星系統的未來計劃也更大,而並非是服務我們自己,所以需要更穩定,更精確的導航系統支撐,並且全球化的覆蓋。
北鬥系統已開展了全球性合作
作為全球先進的導航系統之一,不得不說推動全球所有系統的兼容,也是我們未來一個目標,我們最終都是希望給全球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在2018年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報告(3.0版)之中就指出了,中俄衛星導航的合作計劃,並且推進了與俄羅斯的10個標誌性合作,而這個時候中美衛星合作也開啟了對話,北鬥系統B1C信號與GPS系統L1C信號達成互操作,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報導出來的。同時還有一個就是中歐衛星導航合作。
所以綜合這些情況來看,我國已經與俄羅斯,美國,歐洲等多國衛星進行了合作或者是交流,為全球人類作貢獻。同時聯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衛星集群的前景也是我們可期的,也是我們未來全球希望共同努力的框架。同時這次我國的北鬥組建完成,也將提供「億級以上」水平。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世界上已經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北鬥系統。包括還與沙特、阿聯、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制定推進措施,所以未來北鬥系統將會有更多的人使用。
綜合情況來說,我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隨著未來的發展確實有可能,但是我們更加期待的是交流合作關係為主,希望所有的導航系統融合起來,提供精確的數據,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