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軟科對2018年國內主要高校發表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就18所頂級高校的論文數量來說,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浙江大學排名第二,清華大學排名第三。
天津大學
冷絲認為,論文數量也是質量的保證條件之一,當然質量更重要。
冷絲同時提出這麼幾個需要深思的問題:我國高校的學術論文到底質量如何?要建設一流學科、一流高校,如何建設能夠寫出一流論文的學術隊伍?
就論文數量來看,上海交大和浙大是頭籌,天津大學排名第18位。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發表論文數量是49749篇,快突破5萬了,按照上海交大的師生人數看,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幾乎是人人到發表了學術論文,這個數量確實是巨大的。
軟科公布的18所一流高校2018年論文排名
緊跟上海交大後面的是浙大,發表論文數量是47915篇,這個數量同樣是巨大的,浙大的辦學規模略大於上海交大,但這個數量也是驚人的。
清華更為了得,學術論文的發表數量也達到了44730篇,清華的辦學規模都不及上海交大和浙大,這個論文數量也可以說是「天文數字」了。北大當然也不甘落後,排名第四位。
上海交通大學
辦學規模同樣大的吉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等,在2018年的學術論文數量統計方面,這幾所高校倒顯得「低調」多了,數量為2萬多。最為低調的是天津大學,論文數量排名第18位,在這18所高校中算是最少的了。
無論如何,學術論文應該是真是真誠的,必須是有價值的。
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就極力倡導:彌補學術研究中的「三不足」,需要強化「四個真字真誠、真實、真切和真理。
一是「真誠」,有一種 「抑制不住的渴望」,有一種 「咬住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有一種 「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追求,真正把道理想透徹,把思想講明白。
吉林大學
二是 「真實」,要有一種「滴水穿石的積累」,忙別人之所閒,閒別人之所忙,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致力於鑽研,不屑於鑽營,「十年磨一劍」,攀登思想、理論、學術的高峰。
三是 「真切」,要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洞見」「平常心」而「異常思」,看出人家的好處,發現人家的問題,悟出自家的思想,形成具有啟發性和震撼力的創新之見。
四是「真理」,要有一種「剝繭抽絲的論證」,注重 「基本理念概念化」,訴諸 「邏輯環節必然性」,撞擊人的理論思維,變革人的思想觀念,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對於學術研究來說,「真誠」是學者的學術態度,「真實」是學者的學術根基, 「真切」是學者的學術建樹, 「真理」是學者的學術追求。學術研究的「四個真字」,對於研究學術的學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不能否認,國內目前的學術評價機制確實有很多問題。
眾所周知,學術論文記載創新成果,傳播信息,交流學術思想,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並為後代留下寶貴的文獻。發表論文是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高級科研人員的職責,也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鳥瞰西安交大
不過,目前國內的學術論文發表存在各種學術不端行為,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期刊更是學術不端行為的高發地帶。當前,學術量化本身並不是一個壞東西,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和進步,但過度量化違背科學研究規律,則成為學術評價最壞的一個選擇。
現有評價機制是學術論文抄襲、剽竊現象嚴重的一大誘因。現行的學術評價體系將個人的成績、職稱、科研經費等均與論文發表數量直接掛鈎,對單位和領導而言則關係著政績和升遷。在這種制度下,一些學者和學生為了獲取某種利益,不得不急功近利,為完成考核而東拼西湊,製造出大量 「學術垃圾」,學術研究 「快餐化嚴重」。
浙江大學
從一些公開的材料可以看出,相當比例的人迫於畢業、職稱評定期限臨近等因素,或加入了論文買賣市場,或抄襲、剽竊論文,或求助於非法學術期刊。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建設一流學科,擁有創造一流論文的人才?
國內高校正在進行「世界一流大學」和 「世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建設。所謂的 「一流大學」,首要標誌是有眾多的 「一流學科」。
所謂「一流學科」,公認的主要標誌是:有一流的學術領軍人物和一流的學術團隊、一流的研究綱領和一流的研究課題、一流的研究能力和一流的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一流的學術領軍人物和一流的學術團隊,也就是有一流的研究主體。只有研究主體是 「一流」的,才能形成一流的研究綱領並提出和承擔一流的研究課題,才能形成一流的研究能力並產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才能引領我國學術研究。
冷絲雖然是學術「小白」一個,但對國內學術研究水平有點瞧不起的,最後給大家拋出一個問題:您覺得我國高校學術研究水平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