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3日,今年唯一一場日全食正式「開演」,受到了全球天文愛好者的矚目。鬥魚直播派出了兩路人馬,在本次日全食最佳觀測地——南美洲智利的拉塞雷納進行直播,從而讓大眾欣賞到這一難得又壯觀的天象。
遠赴南美洲「圍觀」日全食
在鬥魚平臺的直播間裡,愛好天文的網友,早早來到直播間等候。北京時間凌晨3點22分55秒,月球東邊緣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拉開了智利日全食的序幕。直播間的網友不停地發送彈幕驚嘆這個奇觀。
經過1個多小時的初虧後,此刻開始黑暗籠罩大地。隨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了食甚。「鑽石環」和「貝利珠」現象隨即出現在太陽西邊緣,不過很快消失在生光階段。在這短短的2分鐘後,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有趣的是,在本次日全食的直播過程中,有一對情侶相互依偎出現在鬥魚直播的畫面中,仿佛一對「來自太陽的情侶」。據鬥魚拍攝團隊解釋,此現場為該情侶正好處於太陽落山的山頂上觀賞,才形成了如此浪漫且難得一見的景觀。
穿越地心,直播地球
雖然日全食的直播已經結束,但本次鬥魚的行程還不止於此。由於本次日全食發生地智利與武漢地處的中國華中地區正好處於地球南北半球圍繞地心對稱的兩點,所以本次直播行程取名「穿越地心」計劃,並將持續至7月中旬。
在「穿越地心」計劃中,直播日全食只是其中的一環。據了解,該計劃還將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La Silla天文臺、歐南臺ALMA射電望遠鏡、美國VLA甚大射電望遠鏡陣列、基特峰國立天文臺等美洲大科學裝置,以及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復活節島史前文明、安第斯山脈野生羊駝等進行探訪直播。
在日全食直播前,鬥魚團隊就遠赴聖地牙哥和瓦爾帕萊索等地探尋城市當地的風土人情,並前往當地著名景區企鵝島,尋找世界上第二小的溫帶企鵝種群——麥哲倫企鵝,還在艾爾奇山谷參觀了羊駝農場,現場餵養羊駝、剪羊毛。此外,本月5日,鬥魚團隊還將前往號稱「世界旱極」的阿塔卡馬沙漠,走訪地形酷似月球表面的月亮谷和死亡谷;還將在11日拜訪普孔小鎮,探尋維亞利卡火山和峽灣的秘密。
這些只是「穿越地心」行程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鬥魚「直播地球」計劃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鬥魚「直播地球」計劃已經確定了多個直播項目,除了7月份的「穿越地心」日全食直播外,還將有英國探險家 Ash Dykes 挑戰徒步長江、2019 下半年鬥魚超級火箭發射、「火星營地」生存挑戰直播秀、全球首次衛星直播南北極等大型項目。藉此,鬥魚將立足全球視角,持續探索新型直播內容領域。
持續推進「直播+」戰略
對於鬥魚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嘗試和其他內容領域合作了。早在2016年鬥魚率先提出「直播+」概念之後,布局多元化、高品質的直播內容已經成為了平臺發展的重要策略。在這幾年的探索中,除了直播和娛樂領域內容結合外,鬥魚對航空航天、國家地理等領域也有所涉獵。諸如: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SpaceX重型獵鷹火箭首飛,甚至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時也曾全程直播。
鬥魚這種通過直播+自然地理的全新思路,引導直播行業擺脫傳統直播思維;藉助直播便捷性、交互性和場景性的特點,傳遞更多「有意義」的內容,幫助年輕用戶了解全球熱點、拓展眼界。
直播界業內人士分析稱,「直播地球」在項目運營成熟後,鬥魚可以召集主播團參與到各項目中,開啟主播「第二視角」,以更偏生活化的角度解讀各類知識,做到如《荒野求生》節目般的寓教於樂。更長遠的來講,藉助「直播+」和知識普及,相關地區很可能成為熱門景區,鬥魚甚至可以發展「直播+旅遊」的合作模式,直播+戰略的未來充滿了想像空間。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