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航天局」直播美國日全食。
中新網8月30日電 近日,美國當地一場極為罕見的日全食引發了轟動。一次自然現象能引發美國公民的如此狂熱,原因很簡單——上一次橫跨美國全境的日全食,是1918年6月8日。
為了讓國內觀眾更好地觀賞此次日全食,了解各類天文現象的相關知識,鬥魚科普頻道「鬥魚航天局·觀星計劃」正式建立《2017北美英仙座流星雨、超級日全食與極光直播》項目,聯合北京高校天文社團聯盟、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川南天文臺等專業機構共赴北美,主播兵分三路分別在美國俄勒岡州、愛達荷州進行現場直播。同時,鬥魚航天局主播馬寅星也在國內對NASA日全食觀測畫面進行同步轉播。
據了解,鬥魚航天局節目一大特色在於邀請到天文領域內具有權威性的學者擔任主播,同步為網友講解,配合超級日全食的各個階段,向網友科普此現象的發生原理、運行軌跡及科學意義。在年輕群體對知識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這樣兼具社會熱點和教育意義的直播內容自然引發了極大的反響,直播時間雖處於國內半夜,仍然吸引了近百萬的網友關注,堪稱科技直播界的一次盛況。
自2017年起,鬥魚「直播+」戰略突破娛樂範疇,不斷向科技、數碼、教育等領域延伸,意在引導平臺年輕用戶群體關注文化層面,提升自我素質,在網絡直播中接受更加正面積極的內容信息。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與鬥魚遊戲娛樂頻道全民直播,走主播個性化的內容產出路線不同,以鬥魚科技為例的版塊展現出更加明顯的PGC痕跡,依靠聯手和引入專業化團隊,接軌傳統科研學術機構的做法,為用戶帶來相對普通愛好者更權威和前沿的定製內容。例如此次超級日全食節目,主播方面就邀請到了臺灣著名天文愛好者和攝影家楊昌熾等人,在鬥魚觀眾面前帶來獨具魅力的天文講解。此外,鬥魚科普頻道也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環球科學》雜誌社等國內知名學術機構及權威媒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鬥魚科技頻道「鬥魚航天局」就是一個定位於航空、航天、天文科普的超級IP,依據鬥魚的自有資源,圍繞著創意與合作的形式,打造出多個具有行業辨識度的科技大事件。包括直擊天舟一號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美國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的「追箭行動」;觀賞性極高的2017巴黎航展以及近日追擊天文熱點流星雨、日全食、極光的「觀星計劃」等,不足一年時間,鬥魚悄然發力在科技直播領域走到了前列。
隨著近年來的不斷升級,鬥魚在泛娛樂直播內容上已獲得了全社會的認可,「在鬥魚了解全世界」成為了時下年輕人心中的共識。得益於這種形式的發展,許多傳統或學術行業正在加速向直播領域流入,為網絡用戶帶來了耳目一新的多元化內容,不管是嚴謹的軍事科技,還是親民的教育財經,「各取所需,擴大視界」正在影響著年輕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