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場效應電晶體?
場效應電晶體(Field-effecttransistor,縮寫:FET)是一種通過電場效應控制電流的電子元器件。場效應電晶體依靠電場去控制導電溝道形狀,因此能控制半導體材料中某種類型載流子的溝道的導電性。
場效應電晶體有時也被稱為單極性電晶體,相對應的是雙極性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縮寫:BJT)。由於半導體材料的限制,以及一段時期內雙極性電晶體比場效應電晶體更容易生產製造,場效應電晶體的出現要比雙極性電晶體更晚,但事實上,「場效應電晶體」的概念是要比「雙極性電晶體」更早的。
場效應電晶體的組成
場效應電晶體由各種半導體構成,目前而言,矽是最常見的。大部分的場效應電晶體通過傳統的「塊體半導體製造技術」生產製造,使用單晶半導體矽片作為反應區或溝道。
不常見體材料主要有非晶矽、多晶矽或其它在薄膜電晶體中,或者有機場效應電晶體中的非晶半導體。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基於有機半導體,常常用有機柵絕緣體和電極。
場效應電晶體的特點
(1)它是電壓控制器件,通過柵源電壓來控制漏極電流;
(2)輸入端電流極小,輸入電阻很大;
(3)利用多數載流子導電,所以它的溫度穩定性比較好;
(4)場效應電晶體組成的放大電路,其電壓放大係數會小於由三極體所組成的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係數;
(5)抗輻射能力強;
(6)噪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