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證監會發布通知,批准大商所液化石油氣(LPG)期貨、期權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氣體能源品種,也是首次期貨、期權同步上市。
今天是液化石油氣(LPG)期貨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就先跟著師妹一起來看看LPG的基礎知識吧~
"
液化石油氣品種概述
液化石油氣(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 縮寫為LPG)主要來源於油氣田的伴生氣體及煉油的副產品(尾氣)。其中油田伴生LPG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組成。而煉廠生產的LPG組分相對複雜,除包含丙烷、丁烷外,還含有丙烯、丁烯(正-異-反-順等異構體)等多種組分,是一種混合物。
從物理性質看,LPG以液態形式儲存,以氣態形式使用。一方面,LPG使用過程需經過減壓或升溫後才能實現氣化,體積會膨脹250倍,氣化後的LPG可直接用於燃燒、汽車燃料和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在低溫或壓力條件下,LPG可轉化為液態,方便儲存和運輸。其中,以純丙烷、純丁烷兩種形態存在的LPG,可通過低溫液化方式利用低溫庫或冷凍船進行儲存和運輸。
與其他能源相比,LPG具有如下優點:
一是汙染少。LPG是由C3、C4組成的碳氫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燒,無粉塵,減少過去以煤、柴為燃料造成的汙染。
二是發熱量高。同樣重量的LPG發熱量相當於煤的2倍。
三是易於運輸。LPG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在一定壓力或冷凍到一定溫度可液化為液體,可用火車或汽車槽車、槽船進行水陸運輸。四是存儲設備簡單,供應方式靈活。
除可用於燃燒外,LPG也可以按照不同工藝將其不同組分作為化工原料使用。如以丙烷為原料,可通過丙烷脫氫裝置生產丙烯;以煉廠LPG中的正丁烯和異丁烷為原料,可生產異辛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等汽油添加劑。
從全球液化氣供應看,全球LPG的62%為油氣田伴生氣,38%來源於石油煉製副產品。中國LPG供應主要分為進口氣和國產氣兩部分。進口氣通過沿海的LPG進口碼頭購入,其中大部分以純丙烷、純丁烷形式通過冷凍船進口並在冷凍罐儲存,按一定比例混合後作為燃料銷售。國產氣是煉油過程的副產品,由於組分複雜,需要壓力容器儲存。此外,部分LPG深加工後的尾氣也作為LPG供應來源。
從使用角度看,LPG主要作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燃料方面,由於其熱值高、無煙塵、無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廣泛進入社會生產生活領域,如民用燃料、工商業燃料、汽車燃料等方面;在化工原料方面,LPG經過分離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直接用來生產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生產醫藥、炸藥、染料等產品。此外,不同的LPG組分可進一步作為化工原料生產丙烯、異辛烷、甲基叔丁基醚、甲乙酮等,其中用於生產異辛烷的LPG消費量最大,異辛烷是理想的汽油添加劑。
液化石油氣市場分析
從全球供給角度看,液化石油氣(LPG)供應總量平穩增長,傳統優勢產區地位穩固。2018年全球LPG供應量為3.13億噸,同比增長3.01 %;近10年以來年均增長3%左右。從地域結構來看,供應量最大的區域為北美地區,總量約為9400萬噸,佔比為30%,伴隨美國頁巖氣革命興起,2010年以來頁巖氣副產丙烷量顯著提升,導致北美地區LPG供應量大幅提升;其次為產油國相對集中的中東地區,產量約為6500萬噸,佔比為21%;我國所在的遠東(東亞)地區產量為6260萬噸,佔比20%。我國產量2600萬噸左右,佔全全球產量的8%,是第三大生產國。
全球LPG供應來源以油氣田伴生氣為主。全球LPG供應來源主要為油氣田伴生氣和煉廠副產氣兩個渠道,其中2018年油氣田伴生氣供應量為2.04億噸,佔比65.2%,是主要來源;煉廠副產氣1.09億噸,佔比34.8%。2010年以來,伴隨美國頁巖氣大面積開發,油氣田伴生氣的供應比重呈現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59.2%上升至2018年的65.2%;而煉廠副產氣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40.8%下降至2017年度的34.8%。
從需求和消費角度看,全球液化石油氣需求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08年全球液化石油氣需求量約2.26億噸,2010年需求量達到2.48億噸。伴隨天然氣管道運輸及液化天然氣跨洲際運輸規模的不斷壯大,抑制了部分液化石油氣的需求,2010-2013年總體需求維持在2.5億噸左右。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特別是亞洲液化石油氣深加工(化工利用)項目的興起,2014年起液化石油氣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8年液化石油氣消費量已達到3.03億噸,較2008年增長約34%。未來液化石油氣需求量有望繼續增加,形成燃料與化工用途並重的增長態勢。
圖:歷年全球LPG需求量(單位:萬噸)
全球液化石油氣主要消費區域集中於亞洲。2018年液化石油氣消費量最大的區域為東亞,消費量達到7200萬噸,約佔全球LPG消費量的23.8%。
從消費結構看,液化石油氣消費以燃料用途為主。液化石油氣從總體看可區分為燃料和化工用途,而燃料用途可進一步區分為民用、工業用、汽車用等用途。2018年全球LPG燃料用量達到2億噸以上,佔比70%,其中民用燃料佔比48.14%,工業燃料佔比6.7%,汽車燃料佔比8.09%。在化工用途方面,2018年全球LPG作為化工原料消費9100萬噸,約佔全球消費量30%。其中美國化工用途消費佔比為52%、加拿大為2.6%、日本為25.5%、韓國為34.8%。
基於LPG在全球的需求日益提升,全球LPG貿易量穩步增長。2018年全球液化石油氣貿易量約為9700萬噸,佔全球消費量的32%。2008年以來國際LPG貿易量顯著增長,年均增長6.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氣進口國,2019年淨進口2068.49萬噸,佔比17%。
我國液化石油氣生產及進出口情況
近年來,我國液化石油氣(LPG)國產量總體保持小幅增長態勢。2007-2009年之間,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我國LPG產量出現小幅降低;而後出現恢復性增長。2019年我國LPG產量為2778.94萬噸,同比增長約6.25%。但伴隨煉廠內部對LPG的進一步利用和加工,外賣商品量有所降低;此後伴隨油價的降低及煉油能力的增加,LPG商品量生產恢復增長。
圖1:我國曆年LPG產量(單位:萬噸)
華北和華南地區是我國LPG的主產區。由於山東省是我國地方煉廠最為集中的區域,山東所在的華北地區是我國LPG產量最大的區域,2018年產量747.7萬噸,佔比28.6%;華南地區產量516.6萬噸,佔比19.8%。華東、華南及華北總產量1544萬噸,佔全國產量59%。我國有LPG產出的企業200多家。山東省地方煉廠和深加工發達,有70多家LPG生產企業,居全國首位。
對燃料用LPG而言,其產量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受煉廠自用及部分燃料氣被抽提為原料氣影響,2008年-2015年燃料用途LPG產出有所下降。2008年我國LPG產出主要用於燃燒,其總產量為1834萬噸,而2015年商品量產出下降到1185萬噸。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煉廠內部加大了對LPG利用,主要用於內部燃料和化工裝置的原料。二是伴隨LPG深加工的興起,原來用於燃料用途的LPG以化工原料氣的形式外銷。2015年以來,受我國煉油量提升的影響,LPG化工原料增速放緩,燃料氣產量小幅增加,到2018年已經恢復到1376萬噸水平。
圖2:歷年燃料LPG產出情況(單位:萬噸)
進口方面,近年來我國LPG進口量保持強勁增長。2008-2012年我國LPG淨進口量總體維持小幅增長,年均增長幅度為10%,對外依存度維持在10%左右。但2013年以來,伴隨國內煉廠LPG自用量提高、LPG化工用途的逐步興起,LPG淨進口量強勁增長,2013年淨進口量295萬噸,2018年淨進口量增加至1786萬噸,年均增長近60%。同時,該階段LPG淨進口量增長明顯高於國內LPG產量的增長,對外依存度已經由2013年的11%增長到2018年的41%。
圖3:歷年LPG出口情況(單位:萬噸)
出口方面,我國LPG出口量總體規模不大,2018年出口量僅為113萬噸,2015年以來基本以5%-6%的速度衰減。出口目的地主要為東南亞及港澳地區。
我國液化石油氣消費情況
我國液化石油氣(LPG)消費量快速增長,以燃料消費為主。我國石油液化氣市場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步,經過了九十年代末、20世紀初的高速發展。近十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化工用途的興起,國內市場對LPG的需求日益增強。在2011-2018年的八年間,隨著我國LPG化工利用的興起,LPG消費量快速增長,我國LPG年表觀消費量由2400萬噸上升到約4400萬噸,年平均增幅超過9%,但2016年以後LPG化工利用總體處於飽和狀態,而燃料用途逐步成為我國最大的消費領域。
圖:歷年LPG表觀消費量(單位:萬噸)
LPG可作為工業、民用燃料,同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可廣泛應用於生產各類化工產品。在總消費量4402萬噸中,燃料消費2353萬噸,佔比53%,化工消費2049萬噸,佔比47%。
燃料用途是LPG最大的使用領域。2018年燃料用途消費量為2353萬噸,佔比53%。燃料用途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城鎮民用燃燒、工業燃料、餐飲燃料和農村消費等。其中農村消費佔比最大,達到38%;餐飲也是LPG重要消費領域,佔比34%。農村消費和餐飲消費構成了我國LPG消費最大的領域,且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此外,工業燃料和城鎮居民燃料佔比分別為5%、23%。隨著我國管道天然氣的普及,天然氣對城鎮居民LPG的替代趨於穩定,不具備管道鋪設標準的城鎮居民客戶構成了城鎮範圍內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但工業燃料領域整體因為成本因素一直處於萎縮狀態。
農村消費和餐飲消費是LPG的剛性需求領域。在農村,由於環保政策影響,LPG以其清潔、靈活、不依賴管網設施、低成本配套成為農村「煤改氣」的首選能源。首先,LPG是清潔能源,其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與天然氣接近,是煤炭的萬分之0.4和萬分之6。LPG在農村地區可不依賴管道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配送到邊遠地區。此外,農村LPG經濟性明顯優於天然氣。按照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的統計數據,60戶/平方公裡是天然氣與LPG經濟性(有國家和地方補貼)的人口密度臨界值,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人口密度低,LPG是農村「煤改氣」和農村「氣化」的良好氣源。
在餐飲領域,LPG消費也保持增長態勢。2017年餐飲用LPG消費780萬噸,且穩步增長。我國餐飲業營業收入近年來保持10%以上增長速度,受此影響,餐飲用LPG保持2.26%左右的增長。從調研企業來看,餐飲用LPG消費量及其在LPG燃料消費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已超過30%。
從消費地域看,我國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消費區域集中於華南、華東、華北地區,LPG總消費量3016萬噸,佔全國的69%。華北地區燃料用LPG消費431萬噸,佔區域總消費量31%;華東地區燃料用LPG消費471萬噸,佔區域總消費量56%;華南地區燃料用LPG消費658萬噸,佔比83%。
我國液化石油氣價格波動及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液化石油氣(LPG)價格經歷了大幅波動。從國內典型區域2015年以來LPG價格的統計數據來看,廣東省由於進口企業多、進口量大,價格波動最為劇烈,最大波幅為107.47%。此外,江蘇地區由於大量PDH(丙烷脫氫項目)的興起,帶動了大量進口LPG湧入,不確定因素加大,對應的最大波幅達到96.34%。
表:不同地區LPG價格波動情況
統計項 | 山東 | 江蘇 | 廣東 |
標準差 | 503.8794 | 536.5092 | 566.1483 |
方差 | 253894.5 | 287842.1 | 320523.9 |
最大波幅 | 88.24% | 96.34% | 107.47% |
最小值 | 2550 | 2595 | 2410 |
最大值 | 4800 | 5095 | 5000 |
影響LPG價格的因素越來越多,各種因素權重變化越來越頻繁,國際油價、國內外生產供給情況、進口情況、季節性需求變化和替代能源價格波動等都是LPG價格影響因素。
從原油角度看,我國LPG產出主要是來源於煉廠副產,油價波動對LPG價格波動有直接影響。由於煉油企業的固定生產成本(水、電、氣、設備折舊和人員)比較穩定,而液化石油氣佔原油加工量的比例穩定,從煉油過程來看,一般LPG在煉廠的收率為原油投入量的2%-5%左右。按照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數據,原油與國內LPG的相關係數為0.48。從剛性生產供給角度看,近三年時間內,世界LPG貿易已從需求驅動模式轉變為供應驅動模式,造成全球供過於求,並開始影響「價格關聯」模式,特別是美國由進口國演變為LPG的出口國,對LPG國際定價體系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季節性需求變化角度看,氣價波動趨勢有季節性變化規律。一般情況下氣價從當年第三季度開始逐步攀升至次年春節前,三月份後,氣溫逐漸回升,液化石油氣的需求量明顯下降。因此氣溫的周期性變化引起終端需求量的變化,進而影響和反映到氣價走勢上。同時,節假日供需變化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定價方式上,我國LPG行業經歷了計劃管理、憑票供氣、「雙軌制」價格、價格並軌和放開液化氣價格等價格管理形式。2016年國家發改委取消LPG出廠最高限價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液化氣實行的是市場定價。煉廠作為國產LPG的主要生產企業,一般會根據煉廠自身庫容情況、當地的供需情況、國際LPG價格等因素報價。進口LPG貿易商定價主要考慮國際LPG市場CP價格、FEI價格、以及國際油價、船期、庫容、當地煉廠報價等綜合因素報價。
液化石油氣(LPG)期貨合約要素表
1、為確保市場平穩運行,LPG期貨一般月份漲跌停板和最低保證金比例分別設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和合約價值的5%。
2、交割方式上,LPG期貨適用期貨轉現貨、一次性交割和滾動交割方式,交割單位為20噸。LPG期貨的基準交割地設為廣東,交割區域包括了華南、華東和華北。
3、持倉限額制度設計上,對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自合約上市至交割月份前1個月第14個交易日期間,若合約的單邊持倉量小於或等於8萬手,則持倉限額為8千手;若該合約的單邊持倉量大於8萬手,則持倉限額為單邊持倉量的10%。
4、考慮到LPG價格影響因素多、波動幅度大,為嚴防逼倉風險,採用從嚴限倉的原則,大商所設置交割月份前1個月第14個交易日後至交割月前,持倉限額為1000手;進入交割月後,持倉限額500手。
PS:做一手液化石油氣期貨需要多少錢呢?
期貨保證金=開倉時期貨合約價格*期貨合約單位*期貨保證金比例*手數
我們就按公式代入就好了,以LPG期貨主力合約今天掛牌基準價2600來算一下,LPG期貨保證金=2600*20*8%*1=4160元
PS:期貨合約單位為20噸/手。
液化石油氣(LPG)期權合約要素表
由於LPG期貨、期權同步上市,部分期權合約的參數設計基於現貨數據模擬期貨市場的運行軌跡。目前形成的LPG期權合約規則與大商所現有期權品種基於同一套規則體系,在借鑑國際期權市場慣例的基礎上,合約設計充分參考了豆粕、玉米、鐵礦石期權的研發經驗和運行情況,在注重風險防控的同時兼顧市場流動性,針對LPG期權最小變動價位、行權價格與行權價格間距等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從規則層面保障期權功能有效發揮。
■內容整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資料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期7貨小師妹。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