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日前,第五屆「臺界杯」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設計大賽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德才館舉辦。該活動由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由上海臺界化工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本科生院、上海市混凝土行業協會、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矽酸鹽學會、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上海市建築材料行業協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上海市綠色建築協會綠色建材專業委員會、《建築材料學報》編輯部共同協辦。
據了解,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設計大賽自2016年由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材料系倡議發起並舉辦以來,歷經5屆,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關注和參與。此次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30多所高校,近300名本、碩、博學生報名參賽。大賽秉承「宣傳材料知識,交流學習心得,打通專業界限,激發創新意識」的精神,為廣大土木工程材料學子提供一個充分展示才華與交流的舞臺。同學們通過作品設計、製作與展示,不僅加深了對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也加強了對多學科交叉應用的能力,在充分享受比賽樂趣的同時收穫了豐富的材料學、土木工程、機械、能源和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
本次大賽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組委會為了響應各級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和儘可能保障所有人的安全,採取了同濟參賽小組線下答辯、其他高校參賽小組線上、線下答辯相結合的比賽形式,克服重重困難,使所有隊伍都得以參賽展示,比賽按計劃順利舉行。
本次大賽分為上午的預賽和下午的決賽兩個部分。預賽共設有5個分會場,各分會場有14至15支隊伍參與競爭,通過分會場競賽,各分會場產生4組優勝隊伍進入下午的決賽環節。水熱方式實現的無廢城市模型、結合光伏路面和壓電發電技術的武漢長江大橋模型、智能城市路面模型等,72支隊伍在規定的時間內展示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前沿技術和應用於土木工程的無限可能性,向評委會專家們陳述各自作品的重要理念、創新點、製作過程和特點等,特別是在技術、功能、綠色、環保、節能、利廢和低碳等方面的具體體現為重大工程領域帶來的重大變革。評委會專家們在各組參賽隊伍展示答辯後,與同學們深入交流並給出非常中肯的指導性意見。
圖為評委會專家到展架處實地觀察參賽作品並聽取講解
經過一上午的激烈角逐,共有20支隊伍脫穎而出,進入下午的決賽環節。決賽環節的答辯和提問更是精彩紛呈,各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比賽按部就班地進行,各隊展示、評委點評、最終評分等,最後產生出4項單項獎、4項三等獎、2項二等獎與1項一等獎。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孫振平教授指導的莊嚴(碩士生)、金惠玲(碩士生)、王聰(碩士生)和孫一傑(本科生)四位同學組成的團隊完成的作品《戰疫一道橋》,綜合採用了耐酸腐蝕砂漿技術、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和可再生清潔能源技術,得到專家一致認可,從72組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眾望所歸地摘得本屆大賽一等獎。
同濟大學的《3D列印同濟體育中心》和《「砼」築一帶一路》獲得本屆大賽的二等獎,中山大學的《玲瓏珊瑚巖-人工珊瑚礁構件》、浙江工業大學的《初·始——一座綠色環保的裝配式停車大樓》、寧夏大學的《沉默是金》和同濟大學的《水熱築城》作品獲得本屆大賽的三等獎。除此之外,《水熱築城》和《詩意蘭亭》作品並列獲得「最佳創意獎」;《砼創灣》精緻而簡明的展板為團隊贏得了「最佳展板獎」;《玲瓏珊瑚巖——人工珊瑚礁構件》組的同學現場表現令人眼前一亮,斬獲「最佳表現獎」;綜合線上線下投票結果,《綠色屏風》摘得「最佳人氣獎」。
委會專家組組長,中國建築業協會混凝土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混凝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鍾偉榮教授級高工對本屆大賽進行了點評,他非常讚賞本屆比賽取得的突出成果。他說,相比於以往4屆比賽,本屆參賽同學在作品質量、作品精細度、作品創新性和作品內涵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圖為蔣正武副院長代表主辦方向上海臺界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邵田雲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本項賽事的連續贊助方上海臺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界化工)董事長邵田雲在致辭中則表示,他和評委會專家們對同學們作品中所展現的綜合素養、學科交叉性和創新性等都留下了極深印象,大家給予本屆競賽極高的讚譽。同時,他對參加比賽的全國高校同學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並對同濟大學各部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心組織和辛勤付出予以感謝,期待臺界化工與同濟大學在現有良好合作基礎上,未來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產學研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孫振平教授作為土木工程材料知識競賽和土木工程作品設計大賽倡議發起人,代表主辦者向參賽選手和評委會專家表示祝賀和感謝。他表示,賽事自創立以來得到了同濟大學和兄弟高校的大力支持,參賽隊伍和人數越來越多,作品水平日漸提高,許多獲獎同學目前都已成為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的中堅力量,歡迎今後能夠有更多的高校承辦此項賽事。(袁嵐)
責編:孔文雄 張文齋
校對:和新龍
監審:王怡潔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