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每到這個時候,做父母的甚是擔憂。
尤其是有一些突發狀況的時候,父母更是心急如焚,有時候大人的一些下意識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風險。
王先生的女兒今年2歲了,由於平時工作忙,都是奶奶帶孩子。最近季節交替,氣溫不穩定,導致孩子冷熱不均勻,有些著涼感冒。
白天還好,後半夜的時候,孩子就發起高燒。奶奶看見孩子小臉燒的通紅,就用家裡的溫度計給孩子測體溫。
可是孩子熱的難受,身體扭來扭去的,溫度計總是不能好好地夾在腋下。奶奶只好把溫度計洗乾淨,放在孩子的嘴裡,讓孩子含著測量口腔溫度。
沒想到,奶奶剛把溫度計放到嘴裡,孩子也許是燒糊塗了,就用力地咬了一下,把溫度計瞬間就給咬碎了。
奶奶馬上想到溫度計裡有水銀,而水銀又是劇毒物質,就立即給孩子用清水漱口,把嘴裡的東西都吐出來,然後馬上帶著孩子奔去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孩子除了嘴裡還有少量的水銀外,胃裡並沒有流入水銀,後面只要把嘴裡的排乾淨就沒什麼問題了。
醫生說:給孩子測量體溫,要用正確的方法,不同部位要用專業的溫度計,不可以用腋下的溫度計來測量口腔。
好在大人及時用清水漱口,降低了水銀吞入腸胃的危險。否則溫度計的碎渣極易劃傷孩子的口腔和食道,那就很危險了。
生活中,當孩子突發意外時,有效的搶救時間是4分鐘。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每個家長都應該懂得一些基本的育兒常識,這樣在關鍵時刻也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不過,再好的急救也比不上做好預防。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很多家長對如何正確給寶寶測量體溫都不是很清楚。
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給寶寶測量體溫?
▼不同部位體溫值不同
測量體溫時,可以選擇測量腋下、口腔或直腸,不同的部位,正常的體溫值範圍也會略微不同。
1、不同部位體溫正常範圍參考值:
口腔體溫範圍:36.7℃-37.7℃; 腋窩體溫範圍:36.0℃-37.4℃; 直腸體溫範圍:36.9℃-37.9℃。2、不同部位,體溫測量方法不同:
腋下測溫法:我們平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傳統的,就是玻璃水銀體溫計,用來測量腋下的體溫。
方法:
先將水銀汞柱甩到35℃以下,將水銀頭放在孩子腋窩中間,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
如腋下有汗要擦乾,5分鐘後取出體溫表查看。
口腔測溫法:口腔溫度計不適合年齡小的寶寶使用,畢竟裡面含有有毒的水銀,一旦被咬碎就會發生危險,而玻璃碎片也會劃傷孩子的口腔。
方法:
測溫前先將口表進行消毒,將水銀端斜放於舌下。
讓孩子閉口,用鼻呼吸,注意不要用牙咬體溫計,不要說話,3分鐘後取出,查看讀數。
肛門測溫法:測直腸溫度時,家長用力的輕重及插入的深淺都不好掌握,也比較危險。
方法:
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頭上抹一點石蠟油或食用油,將表從肛門輕輕插入2-2.5cm,3分鐘後拿出,看體溫。
專家建議:玻璃水銀體溫計是測量最準確的。所以給孩子測量體溫,最適宜的方法就是腋下測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