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法國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通過官方網站發布了一款名為《Endless Runner》(無盡跑者)的橫版跑酷遊戲,靈感源自品牌2019秋冬男裝秀場充滿80年代氣息的城市街景。
和所有橫版跑酷遊戲一樣,《無盡跑者》的操作十分簡單,玩家只需操控空格鍵和方向鍵,避開道路上的垃圾箱、建築物或電話亭等障礙物。同時,玩家還可以收集路易威登的標誌來「續命」,獲得更高的分數。
LV 顯然不是個例,今年奢侈時尚品牌越來越多地將遊戲技術融入他們的傳統營銷策略。Gucci推出了Gucci Arcade platform;
Burberry 推出 B Bounce 遊戲,主角穿著品牌最新款的單品,少數幸運玩家還有機會贏取標誌性夾克。Moschino 則繼續與《模擬人生》合作,推出一款允許用戶穿著Moschino × The Sims 系列服裝。
虛擬遊戲在智慧型手機上隨處可見,對於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他們網購的理想渠道。有遠見的時尚品牌和零售商已經做好了合作準備。
Azusa Murakami × Alexander Groves
COS & Studio Swine / New Spring
藝術家Azusa Murakami和Alexander Groves的合作項目,裝置位於一座1930年建造的義大利老式劇院 Cinema Arti 內,被覆蓋成全黑的劇場中央有一顆噴出白色煙霧球的樹。
這些白色的球碰到皮膚會爆開蒸發,碰到紡織物的時候則會維持原狀。
設計師希望用這個令人平靜、放鬆的裝置來回應當下的變化和危機。
巴西藝術家NeleAzevedo在柏林憲兵廣場的音樂廳臺階上雕刻了1000個雕像。在華氏73度(攝氏23度)的溫度下,冰層在半小時內開始融化。
這個名為「融化的人」的項目旨在讓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dlife fund)意識到,融化的冰可能導致海平面在2100年上升超過3.3英尺。
如果你關注一個叫做「數據昆蟲」的微博,就能發現成千上萬的由算法創造出的數據蝴蝶,並且每個都栩栩如生、無比美麗。
這是藝術家林琨皓試圖探索「人與算力結合的超自然」全算法生成的紋理結果。基本上可以無限不重複的批量生成翅膀,嘗試用算法去計算演化的可能性,有的已經超出現有鱗翅目毛翅目的所有紋理,每秒都在生成一個新的編號下的全新蝴蝶,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在創造全新的虛擬物種。
另一個藝術家持續在做的系列是「仿佛·未來」,想帶領大家進入「仿佛已經身處未來」的情境之中,帶著些哲學意味的思考和佛教肅穆的臉龐外形,給人一種超現實的科幻衝擊。
仏,古時同佛,一般作名詞使用,指的是佛像。自2015年開始,林琨皓投入用3D描繪仏像和「仏」事業。他用科技的產物來塑造仏的形象,色彩高飽和度但依然慈悲,清晰超然。他手中的種種設計均指向這些未來仏的出處——「人和機器將走向融合,人最後將會成為我們崇仰的仏。」
如果科技註定指引向未來,那麼眼前的虛擬世界會不會在不久的未來都全部走進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