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9日電(苑蘇文、楊軼)回憶起77歲的日本老人在講臺前聲情並茂強調中日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情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研三女生孟冬雪內心仍泛起一陣感動。
退出政界的5年時間裡,淺野勝人仍不知疲倦地繼續投身於中日民間的交流中,他近期於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幾所大學舉辦的講座現場都座無虛席。
「淺野先生能夠坦誠地指出中日關係發展所面臨的障礙,也願意與我們就與中日分歧相關的一些敏感問題做交流,我很欣賞這種誠懇的態度。」孟冬雪說。
這大概是淺野先生第50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他特地脫去西裝外套,解開領帶,並微笑著讓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relax(放鬆)」一下。
「中日兩國走向友好與和平是必然趨勢,只是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經歷種種曲折。」在演講中,這位讓學生感到親切的日本老人預言了兩國樂觀的未來,但他也指出,要緩和中日兩國的關係、深化兩國的合作,必須要依靠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看著妙語連珠的演講者,清華大學學生吳荻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他曾在日本交換留學一年,那種感覺就像自己還在日本。
「在日本確實有很多日本活動家在為了中日關係奔走,淺野先生就很像我在日本遇到的那些人一樣,並且他是我見過的曾擔任官職最高的活動家。」他說。
作為近鄰,中日之間文化交流歷史悠久,2004年,日中貿易總量超過了日美貿易總量。「從這一點上看,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夥伴。」淺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然而,歷史問題為兩國關係蒙上了陰影。淺野認為,中日雙方在處理這些敏感問題時,應該學習和繼承老一代政治家的智慧。
在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上,雖然日本政府曾發表承認日本侵略歷史的「村山談話」和承認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否認這些談話,並且篡改教科書、參拜供有侵華戰犯的靖國神社。淺野認為,這些言行都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淺野勝人曾官至副官房長官和副外相,過去三年,他堅持在北京大學舉辦演講,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環境、文化等多個領域,演講內容經過整理已在中國大陸出版,書名為《融冰之旅》,他在這次演講時,把書免費分發給到場的學生們。
「這是一個很浪漫的名字,我希望通過與中國學生的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改變現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