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永遠離不開太陽系嗎?
★目前至少10萬年~100萬年不行,因為現在地球人類還僅僅只是0.72級文明。超過100萬年以後一定可以遠離太陽系。按照俄羅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於1964年提出的人類文明分類,Ⅰ型文明可以利用投向行星的所有陽光;Ⅱ型文明利用其恆星產生的所有能量;Ⅲ型文明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
我們知道太陽的能量有多少比例投向地球?將其乘以整個太陽的表面積,可以得到它的總能量輸出為(大概是4×102?瓦),這就是人類真正永遠離開太陽系的Ⅱ級文明標準。這是典型的中國成語的「遙遙無期」喲。
?地球人類社會真的很發達嗎?客觀的說再給我們所有人500年的壽命,可能都等不到探測器逃離太陽系的那一天。這裡讓我們一起認清這個客觀的宇宙世界。
太陽系位於一個被稱為銀河系的星系內,直徑100000光年,擁有約兩千億顆恆星的棒旋星系。我們的太陽位居銀河外圍的一條旋渦臂上,稱為獵戶臂或本地臂。太陽距離銀心光25000至28000年,在銀河系內的速度大約是220公裡/秒,因此環繞銀河公轉一圈需要2億2千5萬至2億5千萬年,這個公轉周期稱為銀河年。
太陽是太陽系的母星,太陽也是太陽系裡唯一會發光的恆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核心成員。太陽系分為「內太陽系」、「中太陽系」和「外海王星區」。
★要說人類現階段的空間科技手段的水平,這一切要從1977年美國宇航局發射旅行者1號開始說起,之後陸續發射了旅行者2號、先鋒10號、新視野號等,它們的目的是探測遠日行星、土星、冥王星,等任務完成後順便逃離太陽系。
從1977年到2020年旅行者號飛行了43年,它們還處於太陽系內,那它們什麼時候才可以飛出太陽系呢?時十年、20年還是50年?都不是是3萬年。接下來的文章內容,你會了解一切,找到答案。以太陽為中心最近的是水星,到最遠的海王星,再遠一些就是可以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有非常多的小天體組成,冥王星就處於柯伊伯帶。
太陽系最遠的區域於何處結束,以及星際介質開始的位置天文學家並沒有明確定義的界限線,因為這需要由太陽風和太陽引力兩者來決定。太陽風能影響到星際介質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距離的四倍,但是太陽的洛希球,也就是太陽引力所能及的範圍,應該是這個距離的千倍以上。
曾經人們以為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的邊緣,路過冥王星,飛出柯伊伯帶就是飛出了太陽系。就在人們以為可以突破太陽系的時候,接下來的發現破碎了人們逃離太陽系的美夢。一位叫奧爾特的天文學家發現,在柯伊伯帶的外界還有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由冰體構成的球體,全方位立體式的包括在我們的周圍,這個地帶被命名為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被認為是太陽系內的呢?因為奧爾特雲小天體的運動,被觀察證明是受太陽引力的影響,而定義太陽系的準則就是不再被太陽影響的天體,就不屬於太陽系。奧爾特雲是怎樣的存在呢?它到底有多大?它的直徑是一光年,這個距離是什麼概念?假如有一臺飛船可以達到光速,穿過奧爾特雲需要一年。柯伊伯帶的外圍是奧爾特雲。
實際上旅行者1號飛過柯伊伯帶,到達奧爾特雲還需要300年,如果繼續飛行,穿過奧爾特雲還需要3萬年。而所有看到本條文章的人,都不可能等到那一天。如果想法比較消極一點的人,會認為人類永遠無法逃出太陽系。我個人猜想,如果想要實現星際自由穿行,那種技術一定不在目前的物理框架內,甚至有可能是我們三維生物永遠沒有能力做到的。在僅僅是個人猜猜個人猜測。
★最後普及一下什麼為一光年概念?在人類的認知當中,光速是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光年和我們人類的一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平時所說的年指的是時間的長短;而光年卻是長度單位,也就是光在真空環境下傳播一年的距離,就單單拿一光年來說,人類都無法駕馭。我們定義光年為一個長度單位,一光年就需要光跑一年的長度,大概是9.46萬1億公裡。
假如有一條一光年的道路,我們無止境的步行下去,大概需要走2億多年,相當於你從恐龍時期開始走,一直走到2021年。
就拿世界最快的飛行器旅行者2號來說,它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70公裡的速度,從上海飛到北京只需要20秒。它想跑完一光年也需要4000年的時間,這樣換算下來你就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了,這讓我們不禁發起深思,人類在宇宙中實在是太過於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