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在虛空漫步,使人擁有一個絕對永恆的空間,萬境俱空水月心。
情,在大地遷流,使人嚮往一個妙去橫生的夢幻,遙望時間的盡頭。
得而不喜,失而不悲,乃忘「物」。把自己融入日月星辰而依然羽化,乃忘「我」。但這都不是「緣」。緣的內涵是──「物我雙泯」,無所謂我,無所謂物。在雙泯的同時,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比喻:我還是我,你還是你。)
試問?「幾度夕陽紅」的畫面,是恬淡、還是幽遠?是凝重、還是空靈?是樸實、還是虛涵?這都是非語言可以能夠表達的。但!你只需要記著、流連在你心頭的,永遠是那一抹絢爛奪目的晚霞。(比喻:人各有緣,人各有業,誰也不能代替誰)這不能代替的「業」(猶如晚霞),就是「緣」。
在──無求無為中,在──性空中緣起了…這就是化祿。(緣)
然而,化祿的緣,不是人間所謂聚散離合的「緣」,或是緣分的「緣」。而是佛家所說的──「緣起性空,或性空緣起」──的緣起之緣。
人生畢竟有太多偶然發生的事情,然而我們整個人過程,難道就只是存活在一場又一場的「偶然事件」上嗎?
絕對不是,如果你仔細去研究這個「偶然」,你將會發現,在「偶然」的背後,原來隱藏著所謂的「緣份」。這緣份,就是佛教所說的「業力」,什麼樣的「業」,就結什麼樣的「緣」。什麼樣的「緣」,也就造就了般般不同的你、我之命。所以緣起甚深。
佛法是以「業力」為中心而立法,不是以「業障」為出發。猶如地球有公轉(業力),有自轉(業障)。
「眾生乃是業力所成!」
「業從何來?」
「無始以來。」
「誰與汝?」
「心識造作。」
「心在何處?識往何所?」
「覓心識皆不可得。」
「可以歇處休」
註:業力:隨業識而變化。業障:心理的障礙。
因此,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業障深重,輕視自己活在世上的勇氣。因為,自認「深重」,地球就不自轉了,佛菩薩也不見了。於是,人生第一個態度是從認命開始,從接受自己,認同自己起步,命就不苦了(人與天合)。好命的人就是能夠接納自己,活出自己的人。認為壞命的人,就是自己沒有機會給自己,活不出自己生命活泉的人。認了命之後要「知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正展現出─「做我自己」、「走出自己」─我的存在論。(天生我才必有用)
當你看了上張圖,化祿之位,其數36。陳希夷說:「數定乎三十六位」,真實之義就在此。
(4)納音也是始於金。(鬥數依命宮的納音按紫微星的)
(5)萬般皆是「西來意」。所以佛法的「緣起」,也是用化祿。
(6)為什麼要這麼說?命與佛學有關嗎?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果報」。論命、算命本來就沒有究竟,區別在──「因緣」 的不同,「果報」也會跟著不同,有何奇怪?
──中國人是以儒家的命,來解讀印度佛家的緣──
(7)佛學在「空間」上是講「緣起」論的。﹝在象用祿、權﹞﹝在星辰用左、右﹞。佛學在「時間」上是講「因果」論的。﹝在象用科、忌﹞﹝在星辰用昌、曲﹞。對應在鬥數:祿、權是天地象,猶人在母親胎內,應時約十個月,是「空間」;於星辰,左右是月系星。(講緣起) 科、忌是人物象,猶人已出生在胎外。雖在胎內也有時間,但在胎外,是人要在時間上過生活,所以講「時間」;於星辰,昌、曲是時系星。(講因果) 才有現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觀念。
(8)將此「左、右、昌、曲」連結起來,就構成了「因緣果報」說。白話就是人,本來就活在「時空」的限制裡,故有「命限」(如十年一大限)。若站在哲學的角度,佛、儒、道的精神,其理是相通的。不然為什麼有人喜歡去探討──「前世今生」。
快刀割不斷連心肉 寄情今生 (文昌星)
勁風吹不斷同心燭 期待永世 (文曲星)
學習命理的諸德,您們信不信命中有「因果」嗎?若信,借假修真吧!──上天是不會說話的聖人,聖人是會說話的上天──
(9)請看下文:(緣起說鬥數)
一個人一種命,天生有定(來因宮),所以說命定(生年四化)。不過,人生在世,不是你一個人的命,孤立在人間運轉,而是天下的人,都齊集街頭產生互動交感的關連(如飛宮四化一定要法生年四化)。有相知相惜(物與類聚,緣起法),也有誤會錯過(類以群分,因果論)。眾命索繫,欲理還亂(宮位重疊),就是所謂的「緣」了(十二宮位),而緣是變動不定的(如大限、流年的變化),有像生命的流程和方式。
我們常說相逢自是有緣,雙方面緣又會不定,錯綜加複雜,不是人為所能測知前定的(在數因緣),更也顯得緣的難得而彌足珍惜(時節因緣)。另一方面在奔競紛擾中,你我會相遇,兩個人的命一定有感應契合的質素(四化同波)。所以,有緣相遇的背後,一定是命底有相合(四化要用天幹化合)‧(佛家曰:「一合相」)。此隱然地有前世今生之感。(到此只講14顆星,未加左、右、昌、曲) 緣來了,不必太歡喜;緣去了,不必太傷悲,握得住這一點,「隨緣盡是善緣,惜緣盡是福田」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使用《欽天門紫微鬥數排盤軟體》。